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雕塑头条』识蜡之“相”——孟庆祝新作



石蜡经过加温便能获得可塑性,但随着温度的冷却其可塑性转瞬即逝,留下的只是塑造障碍,与黏土相比,这些特点倍显直接与倔强。我长期关注材料与形式语言的“相依为命”——在雕塑实践中,将物质材料在光和空间中集合成一种结构整体。石蜡特性引我上手一试。

在经过对石蜡的调配并制成蜡片后,蜡的“半合作”态度仍然很明显,导致我做一半、蜡做一半的状况,在营造形式的非自主性中总是呈现着蜡之“相”。虽然如此,我仍然在作品的整体样貌、蜡片转折与缝隙的连接中看到了自己,原来,蜡片正是以“半合作”方式在创作主体与材料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从而制约着创作主体超出蜡片物质属性的过度主张。由此让我联想到在写实泥塑训练中,由于黏土的可塑性使还原客观形象成为可能,很容易导致作品形态的繁缛,而使雕塑语言承担了不必要的负担。

蜡片的“半合作”性格引我进一步深入到对蜡的体认:从固体、液态到气化的转化维度,表明了蜡的柔与顺,尤其在固体与溶点之间存在着宽泛的审美空间。我正是通过蜡的这些特性来推敲,蜡也通过我的推敲反馈着——蜡,仿佛是另一个我。

从作品来看,虽“形”不周而意生,使我得以摆脱对个性、象征、批判等创作方式的依赖,同时扩大了关于“造型”的认知格局。随后,我试图将蜡片的集合逻辑视为形式的生成路径,虽然过程中间或流露出客观形态,但我希望它最终承载着蜡的性情,即使铸造成铜,也凝固着腊的话语。

从企图以蜡造像到识蜡之“相”,坦白了我与蜡打交道的态度与态度的转变,它是理解蜡的过程,也是深入了解自己的过程。

蜡,以媒介自律的力量表明未来并非是给予的、而是有待被发现的事实,它使我放下先验审美经验,并引导我重新看待雕塑家与材料、人与人乃至人与世界的关系:材料不只是观念的载体,更是雕塑家身体与意识的延伸,或许根本就没有什么材料,只有“合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可以将他人和世界分别看成为“另一个我”。
                 

                      2021年11月18日
于杭州云溪香山






  作 品 欣 赏 



头像研究——无语
材质:石蜡 高:50cm





头像研究——观察家
材质:石蜡 高:50cm





头像研究——单身汉
材质:石蜡 高:55cm





头像研究——辩者
材质:石蜡 高:50cm







头像研究——李大钊
材质:石蜡 高:55cm





天日
材质:石蜡 高:55cm






怒放
材质:石蜡 高:60cm






 艺术家简介 


MENG QINGZHU
孟庆祝

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雕塑系,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浙江雕塑家协会副秘书长、理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铸铜雕塑-铸铜工艺
有一种美,叫静默如初
「Hi人物」安尼施·卡普尔 淤红是视觉的伤痕,黑洞是空间的迷局
【艺术家眼中的世界】法国雕塑家布德尔
罗丹笔记
『新浪雕塑』李象群获第54届“佛罗伦萨国际缪斯艺术奖” 系首位中国雕塑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