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雕塑头条』宋伟光专栏丨外象内质——说孟继兵雕塑的视觉特质

有学者称,艺术从来就没有被确定过,这一判断虽有失偏颇,但也道出了艺术现象是非恒常性的。对于艺术,并没有普遍认同的定义,它始终处在变化的情形之中。对此,笔者认为,尽管不同时代艺术的观念不同、功能不同,但始终离不开人们的审美体验和意识反映。
在中国当代雕塑领域中,有一位艺术家,他所呈现的视觉形态显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 这种方式既不同于古典的写实与唯美,也不同于当代雕塑的观念与个性。他似乎是试图在古典雕塑的样式中进行观念与形体上的对抗与挣脱,这个人就是孟继兵。他的视觉方式恰好说明了当代艺术中的多重性特质。
一、象与形
孟继兵有专著《外象内形》,探讨的是雕塑本体以及变革、雕塑转型、价值取向等方面的问题。他比较注重雕塑的形式与语言之间的关系,这一点从他的雕塑中,就可以明显地感触到。孟继兵对于雕塑艺术的思考,关注于有关形式把握与艺术逻辑、情感体验与审美活动之间的关系。因而,注重的是雕塑语言的内心传达。
一般而言,“象”是指事物的形态和由形态所传达出的“气象”,而“形”则多指事物所显现出的具体形态或形状。在艺术家手里“形”又是体现自我审美意志的外部呈现,因而,“象”与“形”是一种互为作用,互为表里的内外相谐的有机构成。具体到孟继兵的雕塑艺术上,这种“象”与“形”呈现出一种内心情感试图突破形的约束之视觉冲动。
二、象与质
孟继兵有着坚实的造型功力,但他并没有拘执于此。在他具有古典形态的的人体雕塑作品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那种有意制造局部隆起的“肌肉结构”。他的人体雕塑整体结构虽均归其位,但在肌肉解剖的组织方面孟继兵却有意识地着意于将局部结构进行夸张或者说是强化。这种肌肉的隆起和筋腱的凸起,充满对于触觉的感知。在此,有必要对他的雕塑艺术加以理性的诠释,以此加深对孟继兵雕塑艺术的认识。

孟继兵作品《哈布尔》 2015年
 
孟继兵作品《迹云》 2018年

这种具有触觉肌理的视觉特性在他的《逐梦》系列中体现的最为显著,他将“逐梦”这个主题分别体现在诸如“迹云”“御风”等篇章之中,似乎在陈述和体悟着对于御风而行的体验和想象。如“迹云”之三,他塑造了一位卷曲着身子的人体,这种将身体急剧弯曲的造型,予人以强烈的心理刺激,这便是由这种大弧度造成的心理压强。目睹着它,会感到这个将头深埋于体内的人体具有象征性,他在极度压抑中还挤出那种表达心理诉求的动作——一只手在指向苍天。这一细节,是艺术家的心理预设,也是表达心理预设的焦点。

孟继兵作品《御风》2017年

这种情形在“御风”中为之一变,虽然雕塑的头部依然俯曲着,但他的腿似乎正处在慢慢站立的过程中。此刻,隆起的“肌肉结构”发出了一种无声的振颤,似乎在支撑着他站立过程中的艰难,在其手臂朦胧地有所指向的顷刻,使受众感受到他已经摆脱弯曲的压抑在逐渐地、缓缓地在争取着站立时的疏放。

孟继兵作品《英雄赋》2019年

在这里不锈钢的反射性,也对“逐梦”起到了审美上的深化作用。材料的反光性在表征着自身的内心世界,也在返照人世间变幻无定的“风景”。当孟继兵的这种语言方式和形式构造展现于他的《英雄赋》时,则生发出一种与环境相生相合的视觉场域。此作,具有于环境空间中烘托主体的效能,渲染出一种悲剧性的精神,这种形式结构凸显着孟继兵的视觉特质,和由此带来的视觉含义。
 
孟继兵作品《行者-義》《行者-拙》《行者-疾》 2010年

沿着孟继兵的这种视觉特征寻觅下去,当会发现他之前的雕塑是在具象与意象之间表达着对于象与形的认知。如《行者》系列,作者以“拙”“义”“疾”等系列来深化行者求道的过程。“拙”者朴讷,“义”者无畏,“疾”者匆匆……
《行者》系列,对主体形象的处理是在一系列的动态中完成的,其叙意重心由“足下”而起,这种于静态中体现出的动态,恰与“行者”的主题相得益彰。
孟继兵把艺术构思的主体聚焦于“行”字上面,而这个“行”字,似乎正是他自我的代言或指喻。也正是因为这个“行”字,导致了他在形式塑造方面,自然地倾向于写意性表达。在这里,孟继兵几乎不太注重于“形”,而侧重对于“象”的抒情。因而,此作如同《逐梦》等作品凸显出以形写神的传统美学之精神。

孟继兵作品《金刚制》 2022年

孟继兵的这种视觉方式,在其他雕塑作品中也尝试着一种转换,如《金刚制》他撷取了金刚力士传统造像的样式,变化为一种具有故事性的形象。孟继兵谨慎地将泥塑中的彩塑手法,以及传统造像的衣纹处理方式,统合于他的作品之中,且将金刚力士“适合于”他设定的构造之内。此作的造型手法,虽异于上述《逐梦》等系列作品,但在艺术思想方面可谓是同出一辙,也是对于压抑与抗争、矛盾与冲突之心理的宣泄,因而,其作便具备了当代性。而《无相制》则似乎是这种抗争之后的残存。其造型方式一脱之前的“具象与意象”而进入“意象与抽象”的表达。他的这种探索为艺术的继承与创新提供了线索。
 
孟继兵作品《无相制》 2022年

孟继兵这种视觉方式,在他近年创作的《北疆卫士》中有见别样。若隐若现的触感肌理,隐含于整体的造型之中,它一方面继续着他自己的视觉手法;一方面这种视觉手法又恰与作品的主题相适合,使得人物形象平添了几分岿然与凝重。

孟继兵作品《北疆卫士》 2021年

三、视觉特质
有作为的艺术家其艺术思想和表现手法各有特点,因而,其作品才有存在的价值。表现主义艺术家保罗·克利说:“艺术不是复制可见之物,确切的说,它是创造了可见性”。依此观点来审视孟继兵的雕塑艺术,其“可见性”主要体现在触感肌理方面。他的这种带有愤怒、恐惧、占有、爱意、自信等意味的触觉肌理,是带有情感性和审美判断的心理透射。他的触觉肌理存储于他的内心世界里面,反映在客观的实体之中。

孟继兵作品《担山》 2020年

孟继兵的这种对于材料的触觉感知是形成视觉感受的先决条件,他的这种手法,不能单纯地将其视作一种造型手段。这种带有“痉挛”般的“肌肉”似乎在倾诉着什么,它向人们传达着试图跳跃出“既定范式”的艺术追求。他有意打破“范式”,创造“样式”,他对于材料的触击,希冀唤醒“材质精神”,他的这些探索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是具有个案价值的。
四、结语
当代艺术观念和手法具有多元性,这种特性纠合在一起显现出多重性的特征。孟继兵的雕塑艺术具有一定程度的复合状态,他试图在古典雕塑的恒定性寻找矛盾点,以此作为伸张个性的突破点。他的雕塑艺术处在寻找与突破的逻辑之中。他以自我的视角或视点来制造语境,这里面有对于即成样式的肯定或否定,也有对于当代观念的运用与反思。
沿着对孟继兵雕塑艺术创作的轨迹来进一步归纳他的艺术方式,就会认识到他的雕塑艺术的几个节点和转化,正是中国当代艺术所处的时代背景使然;他的这种视觉方式或者说视觉偏好也正是他的审美理念的物化。由此形成了“外象内形”,而这个“形”更是由心理的“质”所决定。这个“质”的外化形态就是雕塑家的自我语言和由语言构成的语境,这种具有个性的语言特质属于艺术家个体,属于雕塑艺术家——孟继兵。



艺术家介绍


孟继兵
1979年生于陕西省西安市。2004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为大连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雕塑专业带头人。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大连分会雕塑分会秘书长,大连市雕塑家协会理事,大连市雕塑艺委会副会长,金州区(金普新区)第八届政协常委,民建大连艺术学院支部副主委。


作者介绍


宋伟光
美术史论家。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陶瓷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生导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最终学位论文答辩评审委员。安徽师范大学教授、硕导。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央视《奋斗》栏目观察员。北京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咨询专家。国家大剧院咨询专家等。
2016年获“中国雕塑史论奖”。主要著作有美术史论方面的《追问》;文化人类学方面的《考古学的发展脉络及东西方联系》;美学与诗论方面《迟读阴翳》《迟读拾遗》等。在《新华社每日电讯》、国家核刊、报纸等重要媒体上,发表艺术理论与艺术评论文章已逾百万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早读艺术】López del Espino —— 灵魂与情感的雕塑家
清华美院教授,自费百万,藏在沙漠造15米“巨婴”,一举成为打卡地标!
远观近识陈逸飞
赵孟頫书法作品,看着就是一种艺术视觉享受!
充满想象力的瓷雕塑
呈现沙雕艺术的绝世魅力【组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