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雕塑头条』唐亚明 | “ 神 唐 塑 ”

雕塑头条

神之一:20分钟内完成一个人物头像雕塑,神之二:抓住人物典型特征,一块泥上去,稳、准、狠,传神;唐,本名叫唐亚明;塑:雕塑,这就是“神唐塑”的含义。

“神唐塑”的中国气派

文/曹化根

2015年深冬。安徽马鞍山市东郊。一幢略显老旧的两层普通民居小楼,掩映在一排古樟的绿荫之间。中央电视台摄制组一行十余人在此安营扎寨将近半个月,拍摄一部名叫《北有“泥人张”南有“神唐塑”》的专题人物纪录片。这里就是“神唐塑”创始人唐亚明的雕塑工作室。外人很难想象,永久陈列安徽省博物馆的大型雕塑《杨振宁》、漂洋过海的多件其他诺贝尔获奖者的雕像、大量栩栩如生精美绝伦的普通人的雕像,竟然都诞生在这看似颇为荒寂的郊野。傍晚,一抹冬日暖阳斜射在那排古樟树的树冠之上,仿佛一道灿烂的艺术之光,照亮了摄制组黝黑的镜头。2016年1月22日,CCTV发现之旅频道向全球播出该部纪录片,全方位展示了唐亚明的艺术创作历程与成就。


“神唐塑”登陆央视

与中国当代绝大多数雕塑家相比,唐亚明走过一条迥然不同、不可复制的艺术之旅。1986年唐亚明带职考入一所职业院校工民建专业,这在当时是非常令人羡慕的,可是一年后在众人的一片反对声中他坚持退学,转而报考中央美院钱绍武先生主持的首届中国城市雕塑研究班。唐亚明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同学,但他如饥似渴,学得特别认真,钱先生主要讲授雕塑语言和雕塑创作规律,曹春生、董祖诒、张德华、张德蒂、刘焕章、司徒兆光、孙家钵诸先生讲授各类雕塑技法,崭新的雕塑观念强烈冲击着他的心灵,这段经历让唐亚明大开眼界,使他受益终身。

1988年与老师钱绍武在中央美院

1988年和曹春生先生、闫明魁先生合影

1988年和刘焕章先生的合影

1988年钱先生指导同学们人体雕塑

1988年中央美院雕塑系教授董祖诒先生指导唐亚明浮雕的表现技法

1988年和司徒兆光先生及同学们合影

1989年,钱绍武先生在他的李大钊雕像作品前给唐亚明和他的同学们讲解大型室外雕塑的表现技法

1989毕业后年唐亚明回到故乡马鞍山,分配到马钢公司做厂区绿化,这在当时也是令人垂涎的美差,但他不安分的天性再次爆发,只身闯荡上海,只是关系留在单位。1993年,上海交大为筹备100周年校庆,交由上海交大中国艺术研究所承担大型“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展示”创作任务,该所选中了唐亚明,几经周折,才把他从马钢借调过来。交大的任务完成之后,他又趁热打铁在上海开起一家雕塑公司,搏击商海几年后也算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厌倦了都市生活,90年代中后期,他又漂泊云南,参与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游走南国边疆,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融入芸芸众生,体验底层生活,感受别样风情。 2000年又回到马鞍山白手起家重新创业。大开大合的生命之旅带给唐亚明不一样的人生感悟。长期间独闯天涯,完全凭借手艺吃饭,逐渐练就了他准确理解人物心理活动、迅速抓住人物表情特征的独家本领,快速雕像的手头功夫与日俱增。在随后的岁月里,随着生活的逐渐稳定,他又不断反刍、琢磨快速雕像的机理。悟性、理论与超大量实践的结合,于是,2010年后“神唐塑”品牌应运而生。

“神唐塑”唐亚明老师为百姓塑像现场

“神唐塑”唐亚明老师为老百姓现场塑像

多年来,唐亚明走南闯北,每年都要参加一些博览会,大庭广众之下,为大量普通的陌生人当场快速塑像,每到一地,都会引起围观人群的惊叹,不断卷起一股股“神唐塑”旋风。正是在一次深圳博览会上的现场创作引起了央视的高度关注,才有了本文开头提到的央视主动联系唐亚明拍摄“神唐塑”人物专题片一事。在另外一次香港博览会上,著名雕塑家、中国一级美术师闫玉敏无意间看到了唐亚明的现场雕塑,不禁感概万千,她事后这样评价唐亚明:“看到唐老师的作品,我一晚上都没睡好,因为我觉得他的创新很重要。在艺术界里,雕塑是重工艺,很困难。唐亚明把中国的传统和西方的雕塑结合起来,把学院派和艺术民间艺术结合起来,经过三十年的辛苦努力,迅速抓住人物的精神神态,产生了特殊的绝技,我觉得他很不容易。目前在安徽甚至在全中国,他是第一人。历史将来会记上他一笔。”

2003年,《仁德大和尚》创作照

唐亚明一直虔信顾炎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最近几年,唐亚明在繁忙的创作间隙,独自驾车,不顾风霜雨雪,遍揽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探访各地博物馆藏雕塑、寺庙造像、原始岩画,深入边远地区,踏访各地雕塑造型遗存,甚至远游泰国曼谷、柬埔寨吴哥古迹,多方汲取雕塑营养,以期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内涵,提高自己的雕塑境界。2016年底唐亚明带着新的创作任务,又深入大江南北考察中国传统的砖雕艺术,对中国南北砖雕进行研究,挖掘传统雕塑艺术的精华。

研究各地石窟的雕刻艺术

在柬埔寨研究吴哥的石雕艺术

在山西研究古代传统的泥塑技法

在甘肃深入研究北方的砖雕的表现技法

在徽州深入研究南方的砖雕特点

唐亚明老师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把传统砖雕的表现技法用在现代的企业文化墙上

今天,在雕塑业界,大家对唐亚明的雕塑形成了一些共同认识。第一,唐亚明的雕塑无疑是写实的,是以现实主义为主体的,是对中国传统雕塑的继承,但是,他的手下又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所有人物的精神状态都是这个时代所特有的,即使忧郁也洋溢着某种时代的自信。从这个意义上看,他是对中国传统雕塑的发展。唐亚明的雕塑以表现人物为主,但是他把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深刻地揭示了出来,真正实现了心手合一、称心如意的愿望,达到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高度。第二,唐亚明练就了准确生动快速塑形的罕见能力。现场“20分钟塑像”是对任何一位雕塑家的极端考验,对雕塑家来说,反映在人物形象上的内在的精神状态、激动人心的瞬间都会稍纵即逝,雕塑家没有高度的专注力、优异平稳的心态和极度熟练的功夫是绝难抓住这个“瞬间”的。唐亚明对对象最精彩瞬间的敏锐捕捉和深刻把握,是他长期刻苦磨练的结果,也是他过硬的综合心理素质的鲜明体现。第三,中国当代雕塑受西方冲击较大,唐亚明独树一帜的雕塑把这种现象明显地拖了回来,使之回到民族化的、本土的道路上来。当前,学院派雕塑占据当代中国雕塑主流,虽有不少成就,但许多学院派没能很好结合中西,形式刻板,没有形成自己的雕塑语言。唐亚明也系统学习过西方雕塑,但他理解并继承了钱绍武先生的雕塑民族化取向,无意间很好地融汇了中西,他丰富的生活历练、他对人生的细致观察、他巨量的手头经验,使他的灵感、灵气能够深深地扎根于民族土壤,他的作品皮肉骨能够很好地结合,既接地气,又有生气,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个性化的雕塑语言,他的作品值得反复品味,使人久看不厌。因此,不能不说,唐亚明的雕塑是对当代中国雕塑民族化的一种贡献。

钱绍武先生为唐亚明题字

唐亚明正值盛年,祝愿他中国气派的雕塑之路越走越宽阔!

受邀

为包括三名诺奖得主在内的五位世界顶尖科学家塑像


雕塑家唐亚明创作中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AaronCiechanover

青铜  2017年  高45cm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AaronCiechanover见到雕像非常满意与唐亚明老师合影

译文:

亲爱的唐先生:全心全意感谢您提供我一个完美时刻,这将伴随我的余生。

——阿龙

200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BarryJ.Marshall

青铜  2017年  高度45cm

201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托马斯·苏德霍夫Thomas C. Südhof

青铜  2017年  高45cm

洪明奇 Mien-Chie Hung

青铜  2017年  高45cm

洪明奇 Mien-Chie Hung: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终身教授、世界著名肿瘤学权威

史蒂夫·卡伊Steve Kay

青铜  2017年  高45cm

史蒂夫·卡伊Steve Kay: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南加州大学人文艺术科学学院院长及AnnaH.Bing荣誉教授

译文:

非常感谢。十分荣幸可以由才华横溢的你为我做雕塑。它会被放在我办公室特殊的位置。希望我可以永远像雕塑一样年轻。

致敬。

——史蒂夫

为百姓塑像作品


人物记忆雕塑均高27cm

现场为老百姓塑像作品,雕塑高度27cm

现场为老百姓塑像作品,雕塑高度27cm

现场为老百姓塑像作品,雕塑高度27cm
现场为老百姓塑像作品,雕塑高度27cm
现场为老百姓塑像作品,雕塑高度27cm
现场为老百姓塑像作品,雕塑高度27cm
现场为老百姓塑像作品,雕塑高度27cm
现场为老百姓塑像作品,雕塑高度27cm
现场为老百姓塑像作品,雕塑高度27cm
现场为老百姓塑像作品,雕塑高度27cm
现场为老百姓塑像作品,雕塑高度27cm


杨振宁雕塑放大工作照

在不断地自我否定中追求经典……

——《物理学大师杨振宁》雕塑创作手记

文/唐亚明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物理学大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首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20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毕生从事于理论物理的研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杨-米尔斯规范场、杨-巴克斯特方程成了物理学的经典。因断言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他和李政道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赛格瑞(E.Segre)推崇杨振宁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他对物理学的贡献举世瞩目,在理论物理领域有着开拓性贡献。

杨振宁在物理学上的巨大贡献自有科学定论,他的公众形象也早已定格在世人的脑海中。我在诸多的历史题材中之所以选择《物理学大师杨振宁》,主要是因为我曾经看过一段杨振宁在清华大学演讲的视频,佩服他在物理学上的贡献。更让我激动的是,他证明了中国人的能力,改变了人们认为“中国人不如外国人”的看法。这可以理解为我的创作动机。

有了这样的动机,我开始进入了自己最初的创作思考阶段。我想,历史人物雕塑首先要在造型上表现出人物的职业特点和精神气质。其次,人物面部形象塑造一定要传神。杨振宁是举世闻名、家喻户晓的物理学家,如何在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中去表现这一特定人物的深厚内涵,对我来说,这的确是个难题,但又必须努力突破这个难题。

带着这样的思考和信念,我开始进入了自己最初的形象设计阶段。

从纪念性雕塑的一般要求出发,我以杨振宁半身头像为主题,以虚化上肢为特色,以西服上装衣角为支撑点,力求形神兼备,以供永久纪念。这是我的第一稿。

第一稿初选入围后,根据省厅领导“再创作、再提高、再完善”的要求,我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到各地收集素材。在收集了杨振宁不同时期的大量图片、查阅了大量关于杨振宁人生及其在物理学上的贡献等资料、实地考察了杨振宁出生地之后,我开始了第二稿的创作。 

《起点》 高200cm  2011年

在第二稿的创作中,我受到了两首诗启发。第一首是杨振宁时隔七十余年回清华后写的五言古诗《归根》:“昔负千寻质,高临九仞峰。深究对称意,胆识云霄冲。神州新天换,故园使命重。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千古三旋律,循循谈笑中。耄耋新事业,东篱归根翁。”第二首是杨振宁经常引用并翻译的英国大诗人T.S.Eliot在Four Quartets中的诗句:“我的起点就是我的终点,我的终点就是我的起点。我们将不停地寻索,而我们寻索的终结,将会达到了我们的始点,从而第一次了解此地方。”他以此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与莎士比亚的名言“人生就像一出七幕戏,其中第七幕,就是返回童年,返回起点”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起点》泥稿创作中

有了这样的启发,第二稿雕塑的核心部分就是一个由小到大、首尾相连的圆,也可说就是一个“场”,我试图以此诠释生命的内涵。同时,在一件雕塑上试图表现出人生的5个阶段,用高浮雕方式表现童年的杨振宁从合肥走出安徽,走向世界。雕塑的整体就是一个里程碑,人物形象塑造以安徽省地图形状为背景,地图边缘被敞开,以象征人物开放自由的精神和宽广博大的胸怀。

第二稿的预展得到了大多数专家及公众的好评。但也有专家指出,作品倾向于图解,虽然构图新颖,涵盖的内容多,但雕塑语言偏弱。为此,我又在雕塑语言上狠下功夫,注重用雕塑自身特有的语言去表现杨振宁的风采。于是,我进入了第三稿的创作阶段。

其实,这说起来简单,真正否定自己,还是一个痛苦的抉择。能够做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谈何容易啊!经过深刻的思考,综合了各方面的意见,我把第三稿的形象表现,放在了八十岁左右的杨振宁整体形象上,力争完全回归雕塑形象本身,以雕塑的本真语言,表达形象的深刻内涵。

但如何通过八十岁的体态,表现出学者儒雅的气质,又一直困扰着我。几个月的艰苦思索,我始终没有找到突破口。有一天,在与一位同学探讨老年学者体态时,同学双手一背的瞬间让我精神为之一振,仿佛灵光乍现,我高兴得叫了起来:“我终于找到了表现杨振宁的身体语言!”我认为,这个动态能十分恰当地表现杨振宁特有的精神气质。或许,这就是艺术创作中常说的“长期积累,偶然得之。”亦或是王国维所谓“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吧。

第三稿小稿创作中

考虑到强调雕塑语言的专业性,我选择以第三稿为基础进行放大,希望用雕塑特有的语言,为观众呈现一尊可敬可爱的物理学泰斗形象,用雕塑表达生命,以作品倾诉未来。

杨振宁雕塑放大工作照

根据省厅要求,雕塑高度不低于2.5米,我把《物理学大师杨振宁》雕塑人物高度控制在2.9米以内。历史题材的人物雕塑不仅要用身体的体积语言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更重要的是要在人物面部形象的塑造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在注意整体形象的前提下,我更加注重人物表情与五官的微妙变化及相互之间关系的统一。强调人物形象的生动,不是一具模型,而是一个有着灵魂的、让人尊敬的形象。我的经验是:在动手塑造前,反复研究所表现人物的图片资料,领会表现对象的形神关系,努力做到表现对象的音容笑貌完全呈现于脑海,人物的精神气质也仿佛可触可感,整个人物形象呼之欲出。而动手塑形时,却完全抛开照片。从艺术相通性原理的角度理解,这大概就是苏轼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所言“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所要表达的真实涵义吧。这样雕塑出来的作品生动、耐看、经得起推敲。另外,我有意在形的表现上柔中带刚。在表现他的睿智目光时,我在上眼皮处采用几个面的概括处理;在下额及嘴角处理上,我有意用比较硬的手法,来强调他坚毅的性格;在衣纹上以概括成大的面来强调动态,腿部的衣纹采用比较硬的形表,现杨振宁迈着坚定的步伐登上科学高峰;西服有意加长了一点,可强调杨振宁的身体语言及气质的表达。

就一般而言,对室外的大型纪念性雕塑人物的处理有8、9个头的比例。但我认为,放置在室内的人物雕塑要接近真实。考虑到底座很低,只有5cm,以及杨振宁老先生的身体比例,我采用了近7.3个头的比例,有意识地把下半身拉长了一点,这样可更好的表现杨振宁的体态。 

杨振宁雕塑放大工作照

雕塑的放大过程,其实就是一次再创作的过程,需要一边放大,一边调整。我在其他作品创作中,从骨架焊接到上大泥都是助手完成的,我只需站在下面指导即可。而这一次,上述过程都是自己一个人完成的。虽然非常辛苦,但也在对整体形象的掌控上,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数。

当然,在放大过程中,由于雕塑的体量较大,塑形时只能看到局部,形与形的比例关系很难判断,我要不断地走下架来看效果、作调整。有一次,在下架时我意外摔倒,左脚趾骨折断了三根,这使我痛苦万分。拖着一只不能动的左脚,躺在病床上,想想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种种艰辛,终于忍不住流下了伤心的眼泪,心情极差,甚至一度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但当我在病床上看到中国选手陆浩杰在奥运会比赛中双肘受伤仍坚持比赛,最终夺得银牌时,一种不服输的念头猛然袭上心头。我毅然下床,来到了创作室,拄着拐杖继续坚持创作。现在想起来,那时的感觉是痛苦的,也是充实的;是疯狂的,也是充满理智的。马鞍山市文化委的领导来看望我时说:“你带伤工作,这件作品肯定是有血有肉的。”

脚部有伤,给下架观看带来了诸多不便,直接导致了雕塑工作的效率低下。但我咬牙坚持了近三个月,终于将放大的作品初稿完成了。

在最后调整完善整体效果的细节工作中,我经历了今年最热的一段时间,雕塑泥很快就会变得很硬,工作强度增加了,工作起来很吃力,这给调整、修改增加了难度。但我一直咬牙坚持着、守望者、追寻着……

俗话说:“大师一出手,效果处处有。”但我不是大师,水平有限,只能依靠自己的勤奋,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杨振宁》 青铜  高290cm 安徽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入选作品,安徽美术馆收藏

在《物理学大师杨振宁》塑创作过程中,我三易其稿,痴心不改;我数夜不眠,纯情永在。个中的动力何在?套用马鞍山市委领导的一句话,就是“把雕塑当事业干,把作品当亲人看。”因为,雕塑是我的生命,雕塑是我的全部……

在创作过程中,我不断地进行着自我否定,这不是因为自己不自信,而是因为自己对于经典的一刻也没有停息的追求,一刻也没有停息的渴望……

在创作过程中,我体验到了复杂微妙的创作心理,同时,始终告诫自己要保持物理意义上的空间真实和美学意义上的真实生动,我始终努力将这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但是否完全做到了,我自己也不敢肯定,还有待广大专家和观众的批评指正!

我衷心渴望着以自己的坚持、坚守、坚定,力争不负关心、支持我的各级领导和广大朋友们,不负江淮大地的人杰地灵,不负伟大的时代,不负我度过的无数个不眠之夜……

2012年9月10日

主要作品


毛主席视察马钢浮雕

2014年  不锈钢  高500cm  置于安徽省质量博物馆

《毛主席视察马钢》浮雕安装

砖雕企业文化墙《幸福企业》

2017年  青砖  650×280×10cm  置于中国中铁四局集团

起点

局部  2011年

特警形象

2013年  不锈钢  高700cm  置于马鞍山市特警训练基地

《特警形象》安装过程

滑板少年

2004年  获安徽省首届雕塑大展铜奖

西楚霸王

2016年  高50cm

最后一战

2016年   高50cm

相声大师杨少华

2014年  高30cm

乡间系列1

2016年  置于浙江台州博物馆收藏  青铜  高100cm

乡间系列2

2016年  置于浙江台州博物馆  青铜  高100cm

仁德大和尚

2005年  置于九华山佛教学院收藏  青铜  高290cm

禅宗泰斗虚云大和尚

2013年  青铜  高200cm  置于褒禅寺

1988年  高50cm  仿汉白玉

历史人物雕塑作品

李白

2013年  高150cm

李白·终老之地

望天门山

2017年

李白·举杯邀明月

2013年

人物简介


TANG YAMING

——————————————

唐亚明

————

生于1963年,安徽马鞍山市人。自幼受父母的影响痴迷雕塑和绘画艺术。1988年25岁时有幸成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钱绍武教授的学生,开始系统的学习研究雕塑艺术。现为马鞍山市雕塑院院长、马鞍山神唐塑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艺术总监、中国(马鞍山)国际钢雕作品大赛工程艺术总监。

钱绍武先生为唐亚明题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为山:风骨超常伦——为杨振宁先生塑像记
戎林 |亚明 你到哪儿了
刘亚明写实人物油画作品
【聚焦名家】中国美术馆新馆长吴为山,你不了解的一面!
水陆庵
刘亚明古典写实人物油画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