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谈开窍:如何才能事半功倍、脱胎换骨

思想者札记——关于自然、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期望为读者提供一个精神家园,大家思想碰撞、心灵互动。一、三、五 晚上20点发布3原创文章,欢迎投稿敬请关注、阅读、分享、评论!

最近和朋友交流,当谈到对于世界和社会的认识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地谈到自己多年成长的感想,都谈到从认识到行动各方面一般会有一个豁然开朗的能力突破过程,能看到以前看不到的、说出以前说不出的、做出以前做不到的事情,我们通常把这个过程叫做“开窍”

无独有偶,最近读我国台湾作家金惟纯的新书《人生只有一件事》,其中作者第四部分自我的突破:开窍之路”的时候,就谈到自己数十年成长和成功创业道路上的突破,也就是“开窍”的过程。作者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把超越世事无常的超越叫做“开窍”

不管学习,工作还是修行、创业,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都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因素,达到“开窍”的境界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甚至脱胎换骨的作用。

01


何为开窍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出场的时候形容黛玉聪明,“心较比干多一窍”,殷朝商纣王的叔父比干是出名的聪明,有传说中的“七窍玲珑心”,林黛玉比他还要多一窍,而我们形容人笨或者学习没有天分,就说这个人“一窍不通”,“开窍”顾名思义就是认知更上层楼,可以理解世界的道理了。

中国古代形容圣人有七窍,对于人情世故和世事的洞察和认知达到常人无法匹敌的境界,要达到这个成就,往往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然后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然而历史上一直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没有明确,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是本性具足,向内探索自身,换句话说,这个世界是否有人生而知之?

还是从愚昧中通过学习慢慢提升,从历史中去认识,从实践中去摸索,通过经验和教训,以及来自老师的教育逐步提升自己的认知来理解世界万物的道理。

02


如何才能开窍

我们讲“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以说世界的运行规律和道理存在于日常运行当中,也存在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当中,禅宗的大德可以通过一杯茶、一片落叶、一只野鸭子,甚至师父的一声棒喝而开悟,进入功夫实证的高深境界,背后是长时间甚至数十年的苦修,以及对于世界规律和本质的探索和思考。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如何能够提升自己的认知,达到开窍的境界呢?我个人认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学习达到对于世界规律的“知”,通过工作实践达到对于世界道理的“行”,通过“行”来验证“知”,达到“知行合一”的良性循环,最后在不断的知行合一中实现认知能力的提升,日积月累,开窍之路也就水到渠成。

03


通过不断的积累达到质变

孔子讲“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一方面讲孔子读书发愤用功,把自己变老这个忧虑都忘记了。另外一方面也讲的是孔圣人在不断的读书学习和实践中体会到无穷乐趣,之所以孔子能够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在于他在学习和修养方面勤奋刻苦。

对于孔圣人的境界,我们普通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在当下社会,信息的极大丰富和科技手段的发展让我们获取知识变得非常便利,也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变得非常方便,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但是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圣人的难度也变得更大,为什么呢?人们变得很难平静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每天无数的“贪、嗔、痴、慢、疑”耗去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人疲于奔命。

在工作和生活中学习和积累,从了解到掌握到实践达到知行合一,从而实现自我认知能力的提升,要做的往往不是加法,而是做减法,即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中抓住个人的目标和方向,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投入,比如在无效社交、网络游戏、刷抖音,尤其是类似于短视频这类所为“奶头乐”行为,“玩物丧志,玩人丧德”,对于个人来说,延迟短期的满足追求长久的目标实现,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和目标,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至关重要!






最后

我们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是否有“生而知之者”,但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从孔子的敏而好学,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到曾国藩的经世致用,达到“知行合一”境界的圣贤却真实存在。

而现代社会中,我们普通人缺的并不是知识和获得知识的手段,而是内心的执着,加上日复一日的坚持不懈,虽然我们无法达到先知圣贤的精神境界,但是个人认知和能力的提升过程,开窍只是一个形象的说法,背后靠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没有丝毫捷径可言。

欢迎大家提问、留言、评论、转发!

往 期 推 荐


尼采死了,“上帝”还在


“上合组织”再扩容,中俄伊能否终结美元霸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个小琴童的自我修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庸》知行关系的四个层次,你正处于哪一层?
有人说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圣人,一个是孔子,另一个是…
认知世事(三百)
人的认知过程
明德为纲,格物致知为理,合一知行
孔子的境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