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生活浅见 第四十九章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帛书版)

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

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

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心;

百姓皆属其耳目焉,圣人皆咳之。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通行版)

圣人恒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圣人恒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上章讲无事取天下,那么什么是无事呢?

被外在环境影响,动心了就有事,无事就是没有被外物所影响。人是环境的产物,无时无刻的受到影响,那么怎么样才能不受影响呢?

不在意,只要你能够做到不在意,那么就不会影响你。那么怎么才能不在意呢?当一个东西你不需要的时候,你就不会在意。而当你需要时,你还能够不在意他。那么你能达到圣人的状态。

圣人是什么状态呢?是恒无心的状态。因为他不会为了自己的得失而动心,而产生念头。为百姓做事,先天下之忧而忧。百姓是什么心态,圣人就可以是什么心态。

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

圣人能够随时随地的体会到百姓的状态,能够感应到百姓的心,别人对我好,我也能对他好,当别人对我不好时,我也可以善待他,这是普通老百姓做不到的。

恶人,坏人,我们去惩罚他,不是为了自己爽,而是为了能让他变好。孩子犯了错,我们为了教育他而打他。然后他疼,我们也心疼,这叫做动心,这不是圣人的状态,圣人教育别人,该打打,但是并不心痛,因为发心是为了他好。强调的是发心,而不是手段。

我讲述的道理,别人相不相信我,我都会去教导他。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歙,一层意思为吸气,吸收

一层意思为和谐融洽

圣人在天下是依道而行的人,总是处在一种不断吸收的状态下,就是谦虚的,不满足的状态。能够站在天下万物的角度看待问题,考虑问题, 百姓看到听到的,圣人也都看到了,听到了,圣人就像爱惜自己孩子一样疼惜百姓,感同身受。

第二层意思,圣人在世间能够和天下万物处于和谐融洽的状态,不会说自己比百姓有智慧就有高人一等的感觉,能和天下万物浑然一体,是合一的状态,是一个整体的状态。

百姓看到的,听到的,只是表象,会为表象所困扰,干扰,影响,痛苦,纠结。

圣人却可以透过表象看到本质,会为百姓不能通透而婉惜,但是,圣人会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做好自己该做的。不去干涉,人各有命,顺其自然。

【道德经】生活体悟分享:连智       编辑:金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道德经》简读第四十九章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中的<常心>指的是什么意思?之题文下论辞  耿閣(鸣天士君)著
李涵虚《道德经》注释(《东严正义》)——第四十九章
第四十九章(上篇 德经)
第四十九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