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致良知:“知难行易”和“知易行难”

所谓知难行易,就是知道一件事一个道理很难,但知道了以后做起来其实很容易。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开锁,你不知道怎么开,只能被挡在门外,但你会开了,这事就容易得很。最难的是知道那个手法、那个原理、那种思维。知道了也就会做了。所谓贼性难改,贼不知做贼的道理,早就改邪归正了。维特根斯坦说:如果你手里有一把锤子,你看谁都像钉子。行动的欲望来自你知道你有锤子。而没有锤子的人,是没有动不动想去锤人的欲望的。

王阳明说:知行本来就是一个,只是方便说法才把知与行分成两段来说。也就是说,只要致知,行是自然的事情,不需要思考。如何致知呢?格物。对格物的理解,理学与心学是不同的,理学认为是:探究事物规律,让内心的知越来越壮大;心学认为格的是心内物,也就是私欲,格物即正心,把妨碍人们认识世界真相的私欲格除,心自然明,一切真相就能公正地显现于心,没有一点私欲了,就达到了良知,达到了良知,就能行,因为知行本是一个,不假任何外求。

所以,心学在致良知上下功夫,不盲目行动,认为那是冥行妄做。锤子和开锁都是可以作为私欲克去的,那时,有锤子会开锁也会失去对行为的驱动力。

所谓知易行难,是明明知道某事应该做,但很难付诸行动。按王阳明的说法,这是因为并不真的知,真知必然能行。我们所以为的识见,并没有进入我们的内心,只是停留在思考层面上,这都是私欲。这样的知,当然不会产生驱动力。看到老大爷摔在地面上,你认为是碰瓷的,或者认为不关自己的事,尽管知道应该去扶,但并不会去扶,因为有了思量,这思量就不是真知,不是良知。如果突然发现这老大爷竟是自己的老爸,马上就去扶了,想都不想,为什么?因为真的知,触动的是良知,良知与行是天然合一的。

能把不相关的人和事与自己的良知联系起来,这种境界就是圣贤。能把工作与自己的良知联系起来,就会有创造性的成就。能把同事与自己的良知联系起来,就深受同事们接纳。能把领导与自己的良知联系起来,就能将心比心,从而得到领导的重用。(神意通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3)人心是天渊——王阳明心学入门
知与行
【传统文化】阳明心学(二百八十二)
运用感召,静坐修心?
7.12|别想太多
这三个阶段可以练就致良知真功夫不间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