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脉脉创始人林凡:企业招人用人之道

清华创业导引课第三讲,我们有幸邀请到脉脉创始人兼CEO林凡以《企业的招人用人之道》为主题, 为大家分享关于如何招人、用人、育人、留人的实用经验。以下是根据课程内容整理的文章,enjoy~😊


招人这件事,最关键的是清楚要招一个什么样的人,创业公司做不同业务需要的人的最小组合特征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脉脉,最开始也是做人的搜索引擎,那个时候我们是什么样的基础?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运维?是否需要一个HR或者大总管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这是需要考虑的组合。

等到我们转到职场社交企业团队服务,团队小组除了研发以外,还有市场、商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那再假设我们要做的是电商公司,可能跟现在的组合又不一样,这里就要判断当你创业的时候最小组合里不可或缺的力量是什么?这是公司未来的基因。如果创业公司讲不清楚最小组合是什么的话,其实是对公司的未来不太清楚。

第二点,创业团队的特质是什么?近年来,包括美国和印度的互联网以及其他行业,中国整体上是属于创业的环境和氛围比较好的,在这样的氛围下,怎么搭一个好的团队是非常重要的。在创业团队早期的时候,招人看重几个关键的特质,首先,是否有强烈的成功欲,是否给自己设立有挑战性的目标,我们发现很多初入职场的人有一种特别无畏的心态,做事也会突破常规,这是我们看重的。

第二个特质是这个人有多看长期,是否能做到昨天的成绩是今天的起步?能不停地去自省和学习,主动关注行业的牛人,培养面临挑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个特质是影响别人的能力,这个决定我们到底能走多远。特别是企业进入规模化的阶段,从十几人的小团队变成百人、千人、万人的团队,这时候谁能影响别人?人和人的能力有差异,但是对人的影响是可以培养的。

脉创始人兼CEO林凡

一.招人:如何找到合适的人并打动他

同事、同校、同行、同乡、共同的朋友,这是在创业阶段最容易找到合适人的路径,人都会跟自己欣赏的人在一起,如果我们有机会接触自己欣赏的人,大概率他身边会存在其他我们也欣赏的人。当我们接触行业里最优秀的人时,他们推荐的人依然优秀的。

发现我们要找的人,接下来就是如何打动他们,中国有三顾茅庐的故事,我们也是很认同的,我们在追求候选人的时候,会特别看重他的职业诉求和梦想,尽可能去思考如何成就他们,同时也会去找到彼此在产品情感上的认同感,我们对优秀人才给予非常有吸引力的报酬,也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表达对他的能力和未来发展的看好和肯定。

把情感和利益分开是因为一起创业的伙伴不仅是看到现金的机会,更关心的是自己的重要,团队的默契度,共同做的事情到底有多大空间。除此之外,最关键的是到底有多坚持和他聊,有点像谈恋爱的过程,不停地被拒绝后能一直坚持吗?这有时候恰恰是特别优秀的人选择你根本的点。

所以如果大家去选择创业企业,一定要关注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和高管有多在乎你,这是很关键的。

如果是自己在创业,所有的行为的核心表达诚意。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因为出于心理层面,和信任的人在一起工作与不信任的人在一起工作表现是不一样的。

.用人:如何建立信任 、分工协作、发挥优点

那么对于和熟人、朋友的朋友、陌生人几种不同的情况,怎么建立工作中的信任?有不同的方式。

比方说熟人之间,需要重新建立权利范围和关系。哪些事情全部你来负责,哪些事情我说了算,这是一定要做的事情,不能等到突然发生危机再去考虑。

半熟人相对好建立信任,因为有基础,同时又重新建立配合方式,有一部分和熟人相似,有一部分和陌生人相似,和陌生人相似的地方就是要尽一切办法跟他一起获取成功,这个成功可能非常小,但是他来到团队后你最想获得的成功。你可以放权给他,给他提供资源,当你们的想法不一样时,有良好的沟通。同时,需要注意的点是,如果你们之间是有一个熟人推荐,你要在过程中感谢熟人,跟熟人讲述对他的看法,建立第一步信任。

建立信任之后,真正进入到一起成就事业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初创期,在企业做最小模型的时候,这些人除了本职工作以外还要负责一些其他工作,比如这个同学除了做产品以外还要做战略,除了做产品还要做销售,这个时候要判断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角色,以及谁未来有更多方式发挥更多力量。

过了一段时间,公司可用的人越来越多,这个时候最大的优势时你可以调动人,但是缺点也来了,你不知道哪个人适合做什么,这个时候用快速迭代的最小模型,不停地在不同领域尝试,用比较快的方式验证对用户的洞察和假设,作为CEO,就会发现A同学和B同学有不同的擅长,这时可以配合推进企业在组织发展中的工作,或者决定当公司有不同业务时需要谁来做。

.育人:如何培养人、激发人,使其产生原动力

创业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几种人,先说第一种:自己的段位比他高。他做过的事情你都做过,但这里面即使自己比他段位高,也要知道他的阶段:他是基层的时候要教他方法、帮助他,给他情感上的支持,告诉他怎么做好这件事情;当他是中层的时候,你要给他思维上的指导,当他变成高层时候,你要给他战略和格局、眼界指导,甚至能感染他的是做事的方法。

所有这里面,有一件事大家没有那么深的体会或者很难做到的是,要给他一个刚毅的爱。不能因为你对他的爱降低标准,要以非常高的标准要求他,并且让他最终可以实现。

第二个是对同一段位的人,最重要的是要和他碰撞,而不是什么都不讲。和他一起联合起来做项目,用自己擅长的地方和他擅长地方互相沟通,当你发现他在激励下做出新的事情,你再表达感恩和感谢的时候,这个时候会和他有情感的拉近和信任的提升。

最后一点特别难,怎么搞定比自己强的人?有两个点非常关键,第一是魄力,公司在任何阶段都需要牛人加入,初创期更为重要;第二是看到他的梦想和愿景,展现公司做的这件事对他个人的影响,发挥自己的感召力,让他和公司一起为梦想努力。

三种人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激励他,最关键的一点是考虑动力的差异性。

.留人:新人生存期、老人瓶颈期给多少次机会,如何增加凝聚

新人生存期和老人瓶颈期给多少机会取决于两点,第一是这个岗位有多重要,只要这个岗位是公司最重要的时候就相对严一些,如果这个职位没那么重要,就可以再看一下。

还有很重要的是增加凝聚,增加凝聚最好的方式就是团建,一起面对困难和冲突。怎么检验团队的凝聚力?有一个标准特别简单:跟合伙人可以公开吵架吗?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凝聚力是有问题的。真正的观点的碰撞,其实是带来凝聚的。

做企业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价值观,企业除了成绩,价值观反馈在公司的行为上,决定在一些不确定的事情上怎么做选择,体现企业的生命力。价值观的形成可能需要大量共创的方式,其次要和实际的考核奖惩结合,这样建立起来的团队,有共同的使命和愿景,一群人一起努力去成功。

现场座无虚席


下面是互动提问👇👇

问题:育人阶段,会面临比自己低的阶段,有比自己高的,怎么区分是否在一个层次?

林凡:怎么判断是否和自己在一个层次,专业方面很好判断,跟他聊专业知识,肯定知道比自己强还是比自己弱;在管理和沟通等软技能方面是不好判断的,我自己的感觉,这是一个经验活,最早期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种直觉,创业过程中,人是最难的选择和判断。比如我一个学计算机的想招一个销售的高手,如果我和这个人聊的比较舒服,他的专业水准一般会比较高,这是一个直觉问题,其次就是可以请教一些专业的问题。我们发现有几种类型的人,一种是很牛,讲的也清楚,第二种是很牛但讲不清楚,第三类是不牛所以讲不清楚,还有一种很奇葩,不牛但是讲的很清楚。我们需要那种很牛也能讲清楚的。

问题:关于育人方面,个人感觉育人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公司的事情,公司是不是该形成一套育人措施?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初创期的老人能力不满足现在企业的要求,需要引进一些新鲜血液,这个时候如何平衡新人自身发展和老人们的利益关系?

林凡:公司需要一套怎么更好地培养人的制度或者系统,包括如何自学,跟着内部或外部厉害的人学,另外,公司到一定阶段可能有顾问,不是公司的员工,是公司请来的专家,是可以互相配合的。

如果是初创企业,解决的是公司从1到10个人的过程,面对的是如何让大家快速成长,CEO如何快速成长,这个过程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知道自己不知道”。历史上有很多开国皇帝,他们身边的大将很多是当年跟他们“一起卖草鞋”的,都是很普通平凡的人,阿里巴巴的十八罗汉,除了几个背景高深的,还有一些是普通出身的,我想说的是什么呢?首先不是每个人都跟不上公司发展,知道“自己不知道”并不停止努力,最怕的是自己认为可以跟得上公司的发展,这时候往往倒退了。人和人没有很大差别,开放的程度有多大,对自己的目标有多坚定的信念,这件事比能力要重要。知道自己不行但是坚定地和大家一起去完成目标,这个时候就上了一个台阶。

另外就是招人时,注意这个人是否有谦虚的特质,愿意认识自己的问题,相信目标和愿景,找到这样的人跟着走下去的可能性比较大。初创期间,尽可能找到最优秀的人。

如何解决没有跟上团队的人,这里考验的是CEO和创始人的心硬程度。老人和公司发展之间如何找到平衡?不断寻找对他来讲能发挥能力的地方,换一个合适的位置。

问题:个人和公司的利益程度如何管理?

林凡:我在我们公司有一个非常可操作的程度控制,三个月一个周期,三个月内我要把某个员工调到一个团队做事情,基于公司的考虑,但是三个月后员工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这个社会竞争太充分了,如果今天不能给员工提供好的提升机会,最终也保不住这个人,其次是口碑会变差,这个是和品牌深度相关的事情。大家都是在一个互联网的圈子,公司去招高端人才的时候,都会打听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对公司员工坚持个人利益高于公司利益时候,最后就会有很好的收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博仁:哪怕创业者失败了,也会继续力挺
不会这个逻辑,最好别创业
为什么在谈天使的过程中要涉及到估值的问题?估值都是怎么估出来的?
当投资人要求进入董事会
企业融资九大误区
融资路上,创业者必须避开的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