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若有情天亦老

庄子距今也有两千多年了,虽然被称为南华真人,其书被称为《南华真经》,但是读者虽然很多,明白人却没有几个。如果庄子看到今人只谈无为顺应,不知是以此为言之得乎?为言之失乎?

《外物》看起来内容杂乱,评论也还是认为它讲养生处世,顺应,虚己忘言。似乎这么说也没有什么错误,只是以这种模糊的眼光去看一篇文章,似乎有些离题。还是应当抓住外物这个主题。“外物不可必”,可以认为是外物没个定准,也可以说没有什么是必然的。在外而言是这样,在内而言也要放弃执著。执著于有因必有过,也是不知“外物不可必”。“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人亲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故孝己忧而曾参悲。”如果能认可这种想法,便可以脱离外物的束缚,而寻找自己想要的形态。否则,便是“于是乎有僓然而道尽”。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愿几日后贷三百金却不愿当时借升米,是吝啬,是托词。当然,也可能是富人不知穷人之急。文章描写这个故事,应当还是时人多以金银为重。便如这监河侯,只知金,不知粟。

“任公子为大鉤巨缁”,以钓大鱼,当然是那些“后世辁才讽说之徒”无法想象的。故而“皆惊而相告也”。人受困于自己的经历习惯,而不能理解未曾相识的事物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像那些“辁才讽说之徒”,一开始便有了成见,那么距离获得真理便又遥远了。

“儒以诗礼发冢”,对财富的贪婪,导致放弃了自己所追寻的儒家风范,是得是失,不言自明。这生动的说明了对外物的追求妨害了对于道的体会。只是这里以儒家为例,有点儿不太地道了。

“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闭其所誉”。为而不求其名,是真君子。每当困难面前,最让人动容的,还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奉献之人吧。能够不因名声的原因而改变自己的行为,那对自己也是真诚的了。毕竟名声也是一种外物。

“神龟能见梦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网;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不能避刳肠之患。如是,则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外物终归是有无能为力的时候的。智慧和能耐也是外物的一种。执著于这些,也必然会遇到无法逾越的困难,又怎么能获得大道呢。

“惠子谓庄子曰:“子言无用。”庄子曰:“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天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惠子曰:“无用。”庄子曰:“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典型的诡辩。不过倒是说明了事物性质在不停的变化,所以还是应该放弃对外物固有的看法,而考虑现实的环境。如此,才有不被外物所困的手段。

“唯至人乃能游于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可怜后世之人,多是“游于世而僻,顺人而失己”,以此求道,何以得道?这里,世界与他人,都是外物啊!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渡河弃舟,过河拆桥,以此为解,尽失道矣!

夫既是忘言之人,又如何与之言?夫既是忘言之人,又如何得其意?夫忘、言、意皆是外物,庄子非作茧自缚乎?慎思!慎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秋?水?(节?选)原文、翻译及赏析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庄子说 |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悦读250:《流沙河讲庄子—
庄子课外文言文专辑
秋风秋雨生秋水【精美散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