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识贬值时代,用临界知识构建自己的“能力圈”

文丨月月 · 主播丨雪沐清晨

有人说,电脑的发明与互联网的发展,让世界进入了人类历史上第四次知识贬值时期。电脑引发了知识革命,互联网更拓宽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以前只有少部分人能掌握的知识技能,今天只需要轻点鼠标,便能轻松获得。同时,各种知识的可替代性也在大大增加,这同样也带来了知识的贬值。

而知识贬值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知识分子的贬值。在知识不普及的时代,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量较少,具有稀缺性,自然地位较高。而在今天,当知识不再稀缺,那么知识分子的竞争力也自然会变得与大众无异。

那么,在这个知识贬值的时代,知识分子要如何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呢?方法有很多。但在我看来,其中最根本的,还是要摆脱低水平的勤奋陷阱,用临界知识构建自己的能力圈。

01

什么是低水平的勤奋陷阱?

低水平的勤奋,也叫“无效努力”,其表现就是很努力地在投入,但努力了很久,却总是在原地踏步。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直接原因是盲目相信“一万个小时定律”。一万小时定律认为,任何平凡的人只要经过一万个小时的训练,就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因为相信“一万个小时定律”,所以我们在读书时代会信奉“题海政策”,以为只要花时间刷题,就一定能提高成绩;在出了社会之后,我们又会天真地觉得,只要我工作够刻苦,肯加班,工作能力就一定能出众。

但实际上,我们的这些努力,只不过是简单的重复,最终落入了“低水平的勤奋陷阱”里。

尤其是在今天这个知识贬值的时代,低水平的勤奋所带来的收益更是微不足道。很可能你读过很多书,报读了很多高价的课程,可是你的人生,却依然没有丝毫的波澜。

其实,归根到底,就是因为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掌握了知识,而没有掌握“临界知识”。

02

什么是临界知识?

在《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指南》一书中,作者将知识管理分成了三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数据管理维度,这部分的知识主要在讨论数据层面的技巧,比如如何搜索资料等等。

第二个维度是信息管理维度,主要是理解、消化并应用所学的知识点,比如将通过思维导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第三个维度是底层规律维度,这部分不仅是具体方法和技巧,更是要在大量的知识中深层次地掌握普遍规律,最终将这些知识串起来,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型。

而在底层规律维度里掌握的这部分知识,就属于临界知识。

也就是说,临界知识指的是某些更深层次的、规律性、普遍性的知识,而这部分知识是可以很有效地指导行为的。

然而,遗憾的是,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关注的往往是知识的数量与获取知识的速度,而忽略了知识的深度问题。就比如,很多人会以“一年读50本书”为傲,会每天在朋友圈里打卡背单词,但实际上,这些读书只是短暂地停留在脑子里,并没有改变我们的认知深度,自然也很难对我们的人生起到影响作用。

03

掌握临界知识,需要这三种思维

那么,我们要如何做,才能掌握临界知识呢?

首先,我们需要培养以下三种思维。

  • 绿灯思维

国际著名生物学家和科学认识论研究专家安德烈.焦尔当教授认为,学习最大的障碍,就是先有概念。所谓先有概念,就是我们已有的知识体系。如果我们带着这套知识体系学习,就容易先入为主,让自己处于习惯性防卫中。

比如,在讨论问题时,如果别人不赞同我们的观点,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不是反驳或回击?当我们学到一个与自己的认知不同的知识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不是质疑?

可见,先有概念就像一堵墙一样,让我们受限于已学到的知识。而要拆掉这堵墙,就需要有“绿灯思维”。

所谓绿灯思维,就是一种开放的心态,能够接纳不同,拥抱多元。当我们遇到与我们认知不同的新知识时,我们要有意识地让自己不要去反驳这个观点,而是要尝试着倾听,分辨新知识是否正确。如果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就要将新知识取代先有概念,或者让新知识和先有概念互相融合,将新知识作为先有概念的延伸和扩充。这样一来,我们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而难点就在于,我们常常会混淆“我”和“我的观点”。也就是说,当别人提出与我们不同的观点时,他们反对的只是我们的观点,而不是我们本身。可是因为我们混淆了这二者的区别,所以就会觉得,一旦他人的观点与我们不同,就是在贬低我们,否定我们,因而我们也就会开启习惯性防卫思维。

因此,要想拥有绿灯思维,关键就是要区分“我”和“我的观点”。只要不把对知识的辩论上升到“人”的层面,我们就更容易拥有开放、宽容的心态,去接纳新知识、新观点。

  • 少即是多

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曾提出过一条“二八法则”,意思是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虽然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这一法则同样适用在学习之上。事实上,真正对我们人生能起到关键作用的,只有20%的知识。因此,我们要形成“少即是多”的原则,在读书时不要盲目要求的量的积累,也不必以读书多为傲,而是要从书海中提炼出20%关键的临界知识。

  • 以慢为快

要想获得临界知识,我们还需要有“以慢为快”的思维。以慢为快的思维要与二八法则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要把80%的时间,用在20%关键的临界知识上。

但遗憾的是,生活中的我们在学习时,常常是“平均用力”。在读书时,要么是走马观花似的读完整本书,结果不到几天就全部忘光;要么就是每一页都精读、细读,结果学习的效率奇低。

其实,真正高效的学习,都是对知识融会贯通的结果。有了对核心知识的深刻理解,我们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而融会贯通的前提就是,要花慢功夫在那些核心概念和底层思维上死磕,打通知识堵塞。

04

如何发现临界知识?

既然临界知识如此重要,我们又要如何发现临界知识?

  • 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我们对某一领域的知识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孜孜不倦地从中探寻临界知识。因此,我们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阅读经典的书籍,从中寻找最重要的临界知识。

比如,有些人对营销感兴趣,于是学习了很多营销的技巧。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些营销天才能说服人呢?营销的背后是否有普遍的规律呢?如果你沿着这条思路去探索背后的临界知识,就会对营销有新的认识。

以后当你看到别人在营销时,就不会只赞叹“哇,他好厉害”,而是能提醒自己:“看,他在使用'互惠’法则。”

  • 找到知识的原始出处

人会去研究,这个知识的结论到底是怎么来的。

就比如,我们可能接触过一万个小时天才定律,但如果你深入研究这个知识的出处是哪里,就会知道,这个结论来自于心理学家对小提琴手的研究结果。也就是说,对于某些技能来说,刻意练习是能起到效果的。

如果我们能了解知识的原始出处,就会对结论的适用范围与局限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 用更基本的原理解释这个知识

在遇到一个新知识时,我们要用更加底层的规律来解释这个知识。比如,一万个小时天才定律,我们通过溯源找到了心理学实验,同时也了解到关于这个结论的几个更基本的原理解释。

像生理学上的解释:学习知识和行为之间的密切性与对应的神经链强弱有关,神经链越强,学习掌握得越牢靠。而要想强化神经链,就需要反复练习。这与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是同一个道理。

通过用更基本的原理解释知识,我们能对这一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在不断质询、不断反思探索中,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 提炼智识

在发现了临界知识之后,我们要实现认知升级,站在更高的维度思考这些问题,对临界知识进行融汇贯通。只有这样,知识才能转化为智识。

要知道,知识只是强调量的积累,而智识则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高于知识,并统领知识。

那么,我们要如何实现认知升级,从知识中提炼智识呢?这就需要我们有多元思维模式。约翰·缪尔曾经说过:“我们试图理解一样看似独立存在的东西,我们将会发现它和宇宙中的其他一切都有联系。”

因此,我们要从众多学科中学习临界知识,并以此来形成一个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当我们能打破学科的界限,不把知识割裂成碎片,而将它们都融会贯通起来,那么,我们就能从知识中提炼出智识,站在更高的维度看待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05

拨迷见智

开启自在之门

古人早已有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盲目勤奋,而不去掌握临界知识,最终只会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翻船。

因此,在今天这个知识贬值的时代,光学习“术”已经远远不够,还需要用“道”去拆解“术”的运用。

只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发现临界知识,并从中提炼出智识,站在更高的维度看待问题,我们才能打造属于自己的“能力圈”,让知识发挥更大的价值。

而不是嘲笑的原因。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好好学习》:掌握一个知识,获得预测未来的能力
学习临界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2个心态3个方法和4个技巧
认知深度是个体间最大差异,临界知识是提高认知深度唯一有效方法
从好好学习到好好练习
学习临界知识需要具备的两个心态
掌握这些学习方法,让你告别“低水平勤奋”,学习更高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