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赏鉴〗风流才子唐伯虎的真实人生及《落花诗》各版书法
【摘要】唐伯虎一生坎坷,生活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只活到五十四岁就辞世而去。唐伯虎临终时写的绝笔诗,表露了他内心留恋人间但又愤世厌俗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唐寅书法柔中带刚、娟秀中见劲峭的特点在《落花诗》苏博藏本和普林斯顿藏本中相对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两个藏本面目清秀,书风接近,且都是行偏于楷的风貌。而辽博藏本与中国美术馆藏本,其书风是行偏于草的体貌,用笔、结字和章法都与前两个藏本不同。
唐伯虎一生坎坷,生活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只活到五十四岁就辞世而去。唐伯虎临终时写的绝笔诗,表露了他内心留恋人间但又愤世厌俗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唐寅书法柔中带刚、娟秀中见劲峭的特点在书法作品《落花诗》苏博藏本和普林斯顿藏本中相对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两个藏本面目清秀,书风接近,且都是行偏于楷的风貌。而辽博藏本与中国美术馆藏本,其书风是行偏于草的体貌,用笔、结字和章法都与前两个藏本不同。
《落花诗册》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藏本
《落花诗册》辽宁省博物馆藏本
清代学者俞樾,曾在《茶香室丛钞》中为唐伯虎辟谣,断定“三笑姻缘”是好事者借重唐的盛名,把别人的事,转移在他的名下,是一起张冠李戴的戏弄。关于这一戏弄的文字,最先开始于明人冯梦龙的《警世通言》话本中《唐解元一笑姻缘》这一章。后来,故事经明、清两代文人不断改编成戏曲、弹词、鼓书后,遂使唐伯虎成了世人眼中的,一个“风流才子”。又据专家考证,秋香确有其人,是当时南京的一名青楼女子,比唐伯虎大十几岁,根本不可能与他发生风流瓜葛。
中年落魄的唐伯虎,曾娶沈九娘为继室,夫妻偕老,生有一女。所谓唐伯虎有九个妻妾,可能是从“沈九娘”这个名字上演绎出来的。凭当时唐伯虎的贫寒境况,连温饱都成问题,怎么可能妻妾成群?在人们印象中,唐伯虎是个不折不扣的“风流才子”。其实,真实的唐伯虎,才子是真,但并不风流。据专家研究,唐伯虎从未自称过“江南第一风流才子”,这一图章是后人伪造的。民间传说“点秋香”艳事,也纯属无聊文人添油加醋的想象。
历史上的唐伯虎,姓唐名寅,字伯虎,是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明史.唐寅传》记载,乡试解元后,次年赴京会试。不料祸从天降,因科场试题泄露,他无辜受牵连入狱,成了朝廷斗争的牺牲品。出狱后,他落到了“海内以寅为不齿之士,知与不知,皆指而唾”的地步。妻子嫌贫爱富,与之反目离婚;佣人侧目,动辄顶撞,使他在精神上备受打击,心情十分低落。后来他远离家乡,遨游名山大川。这时,南昌宁王朱宸濠慕名聘请,唐伯虎到南昌后,发现宁王有图谋作乱之意,就伪装癫狂,被宁王遣返故里。
从此,他绝了仕途宦海之欲,沉潜于诗画艺术。穷困潦倒的他,最终得以作画卖文为生,过着布衣素食的清苦生活。但他洁身自好,从不巴结权贵,“闲来写幅丹青买,不使人间造孽钱”,甚是难得。唐伯虎一生坎坷,生活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只活到五十四岁就辞世而去。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表露了他内心留恋人间但又愤世厌俗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唐寅(1470—1523年),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皈心佛乘后自号六如。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佯狂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通常认为唐寅的画胜诗,诗胜字。因此其诗名书名长期为画名所掩,留传的诗作和书作也不多。据统计,其古今体诗,加上各种补遗,总数也不过六百首左右。落花诗应该算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书法欣赏传世经典。唐寅对自己所作的落花诗十分偏爱,曾多次书写。诗与书相得益彰,篇篇精彩。
唐寅一生曾多次书写《落花诗》,每次所录诗作的数量不同,内容不同,书法风格也不尽相同。沈周因丧子而撰写落花七律十首,此为唐寅和之《落花诗册》共30首。他看到地上落英满布,联系起自己的坎坷遭遇,怅然不已,抒发了心中愤慨之作。此副《落花诗》是唐寅传世的书法代表作之-,当为其较早所书,用笔圆转妍美,玉骨丰肌,风流潇酒,温文尔雅。目前所知的分别藏于苏州市博物馆、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行偏于楷)、辽宁省博物馆、中国美术馆(行偏于草)。
一、落花诗的由来和主要内容
唐寅的落花诗为和作。明弘治十七年(一五O 四)春,沈周撰写落花诗七律十首,除唐寅外。文徵明、徐祯卿等皆有和诗。史载唐寅的和作为七律三十首,各种唐寅诗文集的刻本都有收录,周道振、张月尊所辑校的《唐伯虎全集》将其收入原集部分。但根据唐寅每次书写的墨迹,有很多落花诗句与原集中所收的并不相同,显然经过修改。据统计大异者有十七首,《唐伯虎全集》将它们编入补遗。因而落花诗实际上总共有四十七首。和诗『柔情绰态,如泣如诉』,在当时广为传颂。有人认为落花诗的内容反映了封建士大夫的感物伤怀的颓废情绪,因而不足取。其实,这样的理解完全曲解了唐寅诗中的深意。
唐寅性颖利,聪明殊凡,童髫中科第,二十九岁时乡试中第一名解元。三十岁入京会试时,却因徐经科场受賄案被累下狱而废。此后.他不但功名无望,且生计日薄,与妻子反目仳离,不久又与弟申异炊.可以说落魄之极。唐寅作落花诗那年三十五岁,离科场被黜之事不过五年,刚刚经历过人生的低谷,『其胸中块垒郁勃之气,无由自泄,假诸风云月露以泄之』。因此,落花诗看似伤春,实则自摅其才情。把它们理解为浮薄伤雅的风流之作,可以说完全没有读懂它。
诗中多处表达了对光阴易逝、年华易老的感慨,是其年轻时《白发诗》的余韵。唐寅二十五岁时发现自己『玄首有华丝』,不禁『怆然百感兴』,并鼓励自己『功名须壮时』。那时他尚年轻气盛,前途也是一片光明;如今境遇大改,虽同是感叹白发生,却更添了几分英雄落寞的暮气。同时,诗中也充满了郁闷不得志的情绪,多处暗示了自己痛苦的遭遇。『春尽愁中与病中,花枝遭雨又遭风』无疑是其经历的写照;而『多少好花空落尽,不曾遇着赏花人』等句则借『落花』之意象。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伤感。
以唐寅之才气,遭遇如此不幸,确实是可悲可叹的。了解这样的背景,才能明白其惜花怜花叹花的万千感慨绝非士大夫闲来无事的无病呻吟,更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其中自有慷慨激烈的悲愤之情。但值得一提的是,落花诗并不仅仅是伤情之作,特别是修改后的诗句,多次透露出唐寅罹祸后对功名富贵的全新理解,开始对人生无常心中了了,为其日后皈依佛氏之先兆。也正因为诗中所含的超脱旷达之意,使唐寅即使在晚年心境平和之后仍然偏爱自己当年的这些诗作。
二、落花诗墨迹的各版本及书法风格比较
唐寅一生曾多次书写落花诗,每次所录诗作的数量不同,内容不同,书法作品风格也不尽相同。目前所知的有以下几个版本:
苏州市博物馆藏本,纸本册页,三十四开,每开尺寸27cm x 30Cm不等。共录七律三十首,其中,十三首为原集所收和沈周落花诗。十七首为补遗之作。卷末未署名,也未标时间。后有正德三年进士方豪题于嘉靖丙戌的跋和翁方纲题于嘉庆二年的跋。其中翁方纲的跋说:『……此六如三十首草稿,与集本多异,想屡自改定欤?瑶田得此于都门,中阙二首。及南归,晤江秋史,而秋史处恰有此二首。宛然适合……』翁方纲认为这是一个草稿本,说明此藏本的时间比较早。同时,此册页曾缺了两首。后补上。翁氏的这个推测对不对?这恰好可以从普林斯顿藏本中得到证实。
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藏本,纸本长卷,25.1Cm x 649.2cm。录七律二十一首,前八首为补遗之作,后十三首为原集落花诗作。卷末有唐寅落款『晋昌唐寅稿』,未标时间。另有马日琯书跋。『唐寅稿』的字样。正好证明它是草稿。这个『草稿』当然是誊写本。因为字迹十分工整。从书风上看,苏博藏本与普林斯顿藏本比较接近。从抄写内容看,两者都有十三首为原集落花诗作,虽然排列顺序不同,这十三首的内容是基本相同的。因此,普林斯顿藏本的写作时间与苏博藏本相距不会很远。但决不同时,因为相同的一首诗中又有少许改动。如普林斯顿藏本中『春来何事默凭栏』一句,苏博藏本作『春朝何事默凭栏』。
上述两个藏本的落花诗内容与原集相异的部分,是一改再改的结果。如原集《和沈石田落花诗三十首》中第一首的前两句『今朝春比昨朝春,北阮翻成南阮贫』与这两个藏本中的第一、二句『剎那断送十分春,富贵园林一洗贫』虽然词句大异,但意思相近,且紧跟其后的第三、四句完全相同,应该是由同一首诗作修改而成的。显然,两个藏本中的诗句更形象地道出了自己一夜之间功名尽毀,前途无望的心境。而『刹那断送十分春』也就成为了以后大多数版本的第一首。又如第二首的第一句,原集为『夕阳芳草笛悠悠』,草稿本中为『夕阳黯黯笛悠悠』,情调上顿有天壤之別。原集最后一首末两句『和诗三十愁万千,此意东君知不知』中的后一句,到苏博藏本与普林斯顿藏本中分別改为『肠断春风谁得知』和『肠断东风谁得知』。由此可推断这两个藏本为和诗后的修改稿,其书写时间肯定在和诗那年(一五O四)之后,但不会很久。
自从王世贞在《弇州山人稿》中评价『伯虎书入吴兴堂庑。差薄弱耳』之后,通常认为唐寅书法深受赵孟頫书法的影响,娟秀有余而力度不足,缺少变化.其实唐寅学书多门,在不同时期又侧重不同,其书风随着年龄的变化而有较大的差別。唐寅年轻时书体清瘦,结体端正,点画严谨,有唐楷功底。而他在正德五年(一五一O)四十一岁时即兴所写的联句诗,则深得李北海之笔意。体势欹斜,用笔强健。其间也写过丰美圆转的行书,不过真正做到化骨力于妙姿,融合各家之长而透出自身风格则是梢近晚年的事了。
唐寅书法作品,因其秀丽俊俏,流转自如,特別容易被拿来与赵孟頫相类比。其实,唐书清峻潇洒的隐士气与赵书流光溢彩的富贵气还是有一定差別的。唐寅书法柔中带刚、娟秀中见劲峭的特点在苏博藏本和普林斯顿藏本中相对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两个藏本面目清秀,书风十分接近,且都是行偏于楷的风貌。字的结体都比较工整,大多是每字独立,很少有连笔牵丝。用笔圆润清雅,点画比较到位。如『一』、『十』等字,逆锋落笔,回锋收笔,交待得清清楚楚,显示了极好的楷书功底。节奏相当轻松,粗细长短的搭配也极其自然,不显一丝做作的痕迹。单人偏旁的斜撇一笔,果敢快捷,有明显李北海的笔意,骨力清遒。章法安排也一随自然,每律诗占八行的空间,各行宇数并不一致,但中垂线笔直,形式感很强。
而辽博藏本与中国美术馆藏本的落花诗卷,其书风是行偏于草的体貌。用笔、结字和章法都与前两个藏本不同。如辽博藏本的首句『断送』的『送』字,已作了简化,是草体的结法了。用笔上,多露锋侧锋,横画的起笔大多微尖,这样带来了书写的更大自由。辽博藏本和中国美术琯藏本中都有大量的连笔牵丝.书写畅达流转,一片神机流走。如辽博藏本『簇簇双攒出茧眉』一首的末句,几乎是一笔书,七字一气呵成,笔势顺流而下。中国美术馆藏本此句的处理也是这样。这可以说明辽博藏本确系唐寅晚年的书法作品。此外,辽博藏本中还出现了非常夸张的笔触。如『重到』的『到』字,末笔竖画形态夸张。抒情味极强。『玄』字的末笔,本来可以处理成一点,而唐寅偏偏写成形貌夸张的一竖,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这样的纯熟技巧到了其临终前一年所书的中国美术馆藏本中,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此卷的字迹笔画略肥,结体梢扁。与两个早年藏本的疏朗清秀相比,添了几分苍老遒劲。由于书写的快速,出现跳脱和漏宇,随意补在行旁,表明书写过程中完全是情感在驱笔行走奔飞。笔势的流转因此如行云流水,连绵不绝,给人一种雄浑而舒展的气势。其中收录十首漫兴诗,内容较落花诗更为沧桑。尤其是最后一首,『交游零落绨袍冷,风雪飘飖瓦罐冰』,浸透着凄凉,也写得沉郁苍凉。
三、唐寅多次书写落花诗的原因
唐寅一生多次反复书写落花诗,与当时的文人风气有一定的关系。一方面,明代中期的苏州地区是文人雅士的聚集之地,意气相投的师友彼此之间往来唱和、互赠诗画十分频繁。或书写自己所作诗文赠送他人,或书写別人的诗作,或在他人书画上题诗作跋,都是常有的现象。唐寅传世的书画作品中,就有很多为应邀而作,有些卷上即注明赠某人或为某人所作。所以他多次书写落花诗,有可能是分赠不同的友人。另一方面,将自己的得意之作反复自录也是当时文人雅士的普遍做法。如祝允明曾多次书写自己所作《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而与唐寅一起和沈周落花诗的文徵明后来也曾多次书写他所作的落花诗。
唐寅选择落花诗作为反复书写的内容,更有其自身的内驱力。如果说他第一次写落花诗是有感而发,抒发了科场失意的苦闷与烦恼,那么,以后的多次书写则是別有寄托了。『落花』是唐寅诗中的象征性意象,既借花喻人,亦以花抒意。在『落花』上,寄寓着唐寅复杂而丰富的生活体验与生命体验。在第一次和沈周的诗中。他的情绪比较低落,哀怨、愁苦多于牢骚。有些诗句的情感很消极,如『五更风雨葬西施』,陈继儒阅后说:『唐伯虎咏落花诗,至「五更风雨葬西施」之句,不觉气短。』从技巧上看,『「五更风雨葬西施」,摹写刻挚,尚未及徐昌国之自然浑成。』
嘉靖元年(一五二二),唐寅已经历了更多的坎坷与艰辛,年少时的春风得意早已烟消云散,加上年老多病,贫困交加,已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自己亦如落花,即将辞世而归土。这时候,由于有了更多的体验,像『五更风雨葬西施』这种诗句也就再也不写了,而代之以苍凉和凄绝,发出了『十载铅华梦一场,都将心事付沧浪』的感慨。而『二项未谋田负郭,一餐随分粥依僧。醉来试倩家人道,销尽粗豪气未曾』等句,真是铅华落尽,一露真身。『销尽粗豪』说明他的心境已趋向平淡、平静,不再做『功名隗儡下场人』,『气未曾』则表明他并未丧失生命的信心。故中国美术馆所藏落花诗卷虽是晚年之笔,并没有衰颓之气。该藏本全幅四米五左右,整篇气脉流畅,涌动着生命的活力。唐寅写落花、唱落花,是对即将逝去的生命的歌唱,所以读其诗、赏其宇,犹感他生命的灿烂光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伯虎《落花诗册》4种版本9P
唐寅高清书法《落花诗册》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藏本(4)
唐伯虎早年真迹现身美国,世上只此一件,专家称:太珍贵,难估价
唐伯虎,一手行书偏偏俏公子
唐伯虎这几幅书法,写尽风流
唐寅《落花诗册》美国普林斯顿藏本(唐伯虎)(行书)毛笔书画展览明朝三典轩书画网在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