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词中之龙”辛弃疾的传奇人生

辛弃疾是我最喜欢的宋代词人,读完这个故事大家应该能理解缘由了。

关于辛弃疾值得说的内容太多,今天我以诗画合璧的方式尝试来说说他的身世。许多人对他的印象还只是停留在“梦回吹角连营”的迟暮悲叹,他可并不是只会发发牢骚的文人而已。

辛弃疾,南宋人,生于山东济南,此时他的家乡已沦陷在金王朝统治下一十三年!他三岁时,岳飞被害死在风波亭,南宋赵构偏安一隅。祖父一手把他带大,在敌占区他们目睹了太多残酷的民族压迫,心中埋下了复兴中原的种子。

少年辛弃疾,弓马骑射勤加修炼,不知疲倦。

他曾两次去燕京刺探金国的形势,暗中为起义做准备。

22岁那年,金朝完颜亮为筹备力量征服南宋,对北方占领区横征暴敛。

“众将听令,跟我上!”

趁此时机,辛弃疾组织两千人的队伍举兵反金。

对金作战,辛弃疾总能身先士卒,披坚执锐顶在前面。

不久他投奔了山东势力最大的义军——天平军,首领耿京是一位农民,很信任辛弃疾,托付以文书印信等秘要事务。

有一个叫义端的和尚文武全才,带兵千员,十分了得。辛弃疾顺利劝降了他。

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和尚是个投机分子,不愿受制于农民,他盘算着后面的出路。

一天夜里,义端和尚趁辛弃疾不备,偷拿了帐中的义军大印,骑马跑了。守营将士见是辛弃疾熟人,也不过问。

耿京得知大印丢失,大怒要杀辛弃疾。

“三天时间,我给您个交代,届时再斩不迟”辛弃疾说完,飞马而去。

“贼秃休走!”

辛弃疾算准道路,马如流星,风驰电掣般千里追击,终于赶上和尚!

和尚见他孤身一人,道:“我看您像天宫青兕(si第四声),求你放过我”

(这里青牛的比喻可能是因为辛的目光如炬,神焰逼人,疑似西游记中老君坐骑青牛下凡)

“咔嚓”

说时迟那时快,剑光闪处,义端被辛弃疾斩于马下!

(这张动感与力度十足的构图,和尚身首异处,时间凝固。读者能感受到辛弃疾强横无匹的霸气和怒气,扑面而来)

“我等你的好消息!”

辛弃疾顺利追回叛徒首级和大印。耿京大喜,随后派他前去联络南宋,准备奉表归宋。

这一天,耿京送了一程又一程,嘱咐辛弃疾一行早日回来。

南宋皇帝赵构想利用天平军,封了耿京等人官职。

辛弃疾拿到圣旨星夜北返。半路传来噩耗:耿京被叛徒杀害了!

辛弃疾悲愤之余不失冷静,立马在原地集结了50名士兵,直奔泰山天平军大营。

泰山大营只剩尸骨累累,乌鸦啄食,一片惨像。

原来张安国叛变,杀死耿京,并挟持了部分士兵投降金军,其他战士都已溃散。

弃疾忍住怒火,制定了一个方案。

辛弃疾带队闪电般奔袭山东济州,初更时分,张安国正在金营吃庆功宴,五十骑出现在营外。

哨兵还没反应过来,他们已冲入军帐!

“挡我者死!”

军帐中,张安国与金国人喝得烂醉,见到辛弃疾纵马闯进来,慌得六神无主。

(杯、盘和镯子飞起来,壶、和盾跌落地上,越发显得辛弃疾盖世神武,敌人措手不及)

辛弃疾一把拎起张安国,高擎宝剑,纵马出营,消失在夜幕中。

等敌人组织兵力再追捕时,五十骑早已无影无踪。

“耿京兄,我替你报仇了!”

辛弃疾马不停蹄,飞驰一天一夜,将叛徒解送过江斩首,大快人心!

可惜南宋朝廷并不待见辛弃疾,只封他做一个小官。

23岁,辛弃疾新婚不久,听说宋孝宗即位后有意北伐,非常兴奋,仿佛看到了曙光。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汉宫春·立春日》

好景不长,主和派又占了上风,南宋与金签了合约,辛弃疾愁肠百结,无法安睡。

“胸有万卷,笔无点尘”

26岁的他伏案提笔,写下著名的《美芹十论》(古人以献芹作为建议时的自谦)。这是一篇优秀的攻守方略,后世朱元璋曾赞赏并采用过。

《美芹十论》虽然精妙,但皇帝似乎吃不出这捆“肥美芹菜”的味道,提交朝廷后,石沉大海再无消息。后来追忆时他愤然写道: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

31岁,他在建康(南京)做官,极目远望,长江水波壮阔,心中悲凉无人懂,他拔剑而起,不禁长啸。看这幅画,一代英雄凌风之中,陡生出横绝四海的豪情!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十几年间,他先后在各地做官。在他的治理下,凋敝的滁州实现了经济复苏。

在滁州,他还是心系北方故土,一边训练民兵,一边上奏分析形势。一腔热血,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38岁,湖北任上,他感慨国运飘零,南宋朝偏安一隅就好比日薄西山: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摸鱼儿·更能消》

《摸鱼儿》这首词,让皇帝很不高兴,他也得罪了很多主和派官员。他不愿意与这些人同流合污,将自己的理想人格寄托在一位清高的美女身上: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42岁,他被弹劾罢官。在江西上饶带湖,辛弃疾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闲居时光,将庄园命名为“稼轩”(直译即“种田的屋子”,意在归隐田园),自号稼轩居士。期间田园诗佳作迭出,许多被编入中小学的课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他写给自己的挚友陈亮那篇流芳千古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此时他已年近五十,在灯下摩挲他的宝剑,多么怀念在天平军的日子:少年纵马,千里杀贼,万军中擒敌如探囊取物,意气风发,一身都是胆!

岁月无情,鬓已秋,业未就,泪空流!

宋光宗重新起用了辛弃疾,但小朝廷总不放心这样的人才,又被罢官隐居八九年。朋友至交越来越少,白发越来越多,他孤独不堪,在他看来,青山可比朝堂奸人要美得多:

怅平生、交游零落……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五十多岁的辛弃疾被当上绍兴知府,他认识了诗人陆游,两人一见如故。

辛陆二人志同道合,经历相似,成为至交。

宋宁宗时,韩侂胄掌权,他想利用北伐提高声望巩固权力,开始起用辛弃疾等主战派。此时的辛弃疾已六十五岁了。

辛弃疾镇守京口(江苏镇江),训练万员兵士,为北伐做准备。

北固山上,他吟唱出那首怀古伤今的绝唱: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两年后他再登北固亭,想起南朝刘裕和吴主孙权,现在的君王怎么无此雄略?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尽管他有心效仿廉颇,在风烛残年中为国尽力,韩侂胄还是因猜忌而罢免了他。一生的愿望和努力,从此付之东流!

68岁,辛弃疾躺在病床,他再也不能高擎宝剑,破阵杀敌了。他大呼一声“杀贼!

然后,永远闭上了双眼。手中还紧紧握着那把生锈的剑。

辛弃疾带着他的壮志未酬离开了,却留给我们《稼轩长短句》,词作六百多首。

辛词不拘一格,饱含深情,能雄豪如苏轼,能婉约似晏殊。这些瑰宝,值得我们常读常思。

我们读辛词与生平,所见的是他的家国情怀,民族大义,而这番大义已经不符合现有的价值观了。我思考的是:辛弃疾文武全才,却郁郁而亡。是不是太可惜了?何必这样执着,他不如随波逐流依附韩党求加官进爵,或当初就自立为泰山天平王,图一方自在,岂不快哉?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我们太有限了,我们只能坚持做认为对的事情,拼尽全力,

然后,接受它的事与愿违。

辛弃疾是幸运的,他从未迷失自己。我希望大家都能有这样的信仰与觉悟吧。

大明湖畔的辛弃疾纪念堂

画家介绍:

本文配图为山东画家陈全胜先生所绘。画作在80年代被评为全国美展银奖。陈全胜是国家一级美术师,擅长彩画,连环画,插画,画路宽广,人物山水皆能。

陈先生爱用新式小写意工笔技巧,将人物趣味变形,古朴与装饰性兼备,构图奇险,以险弄奇,特别是辛弃疾杀敌的画面气势雄壮又充满动感,“一代词龙”辛弃疾的豪侠气概跃然纸上。

陈全胜代表作品出版物

陈全胜设计的邮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辛弃疾的故事
人中之杰 词中之龙 辛弃疾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历史上真实的战狼辛弃疾
辛弃疾最霸气的一首词是哪一首?
文武双全的伟大词人——辛弃疾勇捉叛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