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良为何能够安然度过一生?张良的聪明之处在哪?

张良的功成身退,以及在后来安然度过一生,并不仅仅只是因为刘邦和吕后不想杀他,追根究底的是,刘邦和吕后没有将其杀死的必要。

张良本是战国时期的韩国贵族,可因秦灭韩,让张良沦为了亡国之奴。世人都知道荆轲刺秦王,可韩国的张良为了能够替国家报仇,也上演过一场“刺秦”的活动。虽然本次刺秦王未遂,但张良也通过此行一战成名,成为了人们口中家喻户晓的爱国义士。后来因机缘巧合,刘邦与张良搭配,一起度过了艰难万险,最终合力建成了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浓墨重彩意义的“大汉王朝”。

张良的动机

不管这个动机是真是假,但我们可以明白的是,张良在加入刘邦营中初,到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后,张良一直对外宣称自己帮助刘邦的目的为“为韩国报仇”。张良此“动机”的对外输出具有很大的作用,一方面向世人说明了自己是忠义之士,自己之所以加入刘邦的队伍,是为了能够打败暴秦,为自己的故国报仇。对于这样动机的运用,不仅能够帮助张良的气节、名声更上一层楼,还能够使得在后来作为其躲避杀身之祸的理由。

在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后,便准备对自己手下的这群有功之臣进行封赏,特别是具有气节和能力的张良,更是被刘邦赐予了丰厚的财产与崇高的地位,可张良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深知“兔死狗烹”之道,故而以“臣为陛下效力,只是为了达成替韩国报仇的想法”的说法积极避险并且表明了想要隐居山林的想法和诉求。刘邦和吕后在知道了张良的想法后,便由衷感到欣慰和惋惜。欣慰的是:此等人才,在当年可是立下了一等一的功劳, 不仅没有向自己邀功请赏,反而主动央求隐居山林,此等气节和境界值得欣慰”,而惋惜的是:“此等人才没有继续为大汉奉献,不免会有点可惜。”

在后来,虽然刘邦没有继续封赏张良高官和厚禄,但还是将其封为“留候”。

张良对于刘邦没有威胁

张良既然如此懂规矩,守臣道,刘邦和吕后自然在后就没有杀其的理由,再加上后来张良表现出的是一副无欲无求的态度,对于朝政之事也不加以谈论,整日赋闲在封地,以此给人释放出了“与世无争”的信息。在日后,尽管张良具有大才,尽管刘邦和吕后因为不放心,但如此状态的张良,还是帮助其避开了杀生之祸。

不杀张良也是为了体现汉廷的大度

自古以来,帝王杀功臣,往往是一个想杀,一个作死的有趣组合。刘邦在建立了汉王朝后,也曾对一些功臣狠下毒手,张良的才华,往往便是刘邦最大的威胁,好在张良能够临危不乱,妥善应对,才使得他能够逃出生天,得以逍遥快活。其实,除了张良自我的保护外,也和刘邦以及吕后的权谋有关。杀功臣虽然是每一个帝王都会做的事情,可凡事过犹不及,如果再杀掉身为汉初三杰的张良,这对于大汉王朝的根基,是大大不利的。

修禅问道的保护衣

张良在后期痴迷于修玄,痴迷于问道,于是便在自己的封地不问世事,一心扑在炼丹、修炼之事上。张良的这个行为,既是对“爱好”的一种表达,也是对“朝廷当权者的蒙蔽”,张良想借此为理由,让大家知道,他张良无心去过问朝廷之事,自己早已看破红尘,世俗之事再与自己无关,既没有党,也没有羽。

有人觉得张良在后来痴迷于问道,不过是一种假想,目的便是为了骗过王廷,好让自己的后半生过得安生。可是这样的想法明显是错误的,因为在古代问道本就是常事,而且迷信的古代人肯定不会将“修道”当做儿戏,故此,张良的一心向道是真的,而后来的远离纷争,即使大智慧的体现,也是其修玄的一种附属品。

小结

张良的一生是辉煌的,他既在合理的时间内,将自我的价值发挥到了最大,也成功的让自己功成身退,成为了后世的模范、后世得以借鉴的人物,这样的做法可比当时眷恋大位,眷恋权力的人高了太多太多,也明智了太多太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谋圣张良的一生,恪守明哲保身,最终得以善终!
为什么刘邦这样的“无赖皇帝”,用尽全力也无法更改继承人
汉朝能存活400年,全靠刘邦死前一句话!
为什么刘邦的狐朋狗友都是治国大才
张良足智多谋,为何在韩信遇难时,他却袖手旁观
张良:只不过是一个被神化了2000多年的顾问专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