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理解康德哲学 ——《纯粹理性批判》中一些概念的辨析

人大复印:《外国哲学》2014 年 10 期

原发期刊:《哲学研究》2014 年第 20148 期 第 65-70 页

《纯粹理性批判》是康德耗时10多年,苦心研究、反复求索、精敲细磨才完成的一部哲学巨著。这部著作考察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提出了洞察人类知识的全新见解。它不仅为全部批判哲学奠定了基础,而且还开启了18世纪至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是整个德国古典哲学的定鼎之作,影响了近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方向,甚至在很大意义上还成为当今哲学不断前行的源泉。

《纯粹理性批判》的内容之重要、意义之深远,中国学界早有认识。自上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哲学界不少学者有志于翻译这部著作,迄今汉语已有五六个译本。早在197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的王玖兴先生就与后来在北大哲学系工作的王太庆先生商量,决定共同翻译《纯粹理性批判》,给学界一个忠实而流畅的译著。后来,王玖兴先生曾先后约请好几位学者参加翻译这部著作,2002年王先生病重时,又将补译和校对工作交给了我。经过42年的努力,这项工作终于完成。

在翻译过程中,我时常感到这方面有两个问题:一是《纯粹理性批判》是批判哲学的奠基之作,其中很多名词和术语都有独特而又含混的意义,与后来相对比较成熟的费希特、谢林尤其是黑格尔的著作相比,如何翻译和处理这些概念和术语,就显得更加复杂和困难一些。二是国内学界对康德哲学中的一些概念缺少辨析,有些人甚至不读原著就发议论,引来了一些不必要的争议,严重影响了对康德哲学的理解。因此,我在翻译和校对这部著作的时候,对其中一些核心概念做了辨析和解释,这里把它写出来,供学界参考。

1、

4. “Gemeinschaft”与“Spezifkation”。前者的拉丁文是“commercium”,康德在这个概念上是拉丁文和德文并用,其中文意思是“集体”、“共同体”、“联合”、“团结”等,后者的中文意思是“特殊”、“特定东西”、“特别说明”等。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这两个概念究竟如何翻译,分歧较大。在现有的几个汉语译本里,“Gemeinschaft”有时被译为“交通团结”,有时被译为“共联性”、“交感”,有时又被译为“协同作用”,而“Spezifikation”则被译为“特殊化”、“分化”等。在我们看来,这几种译法并未确切地反映出康德的原意。

实际上,这两个概念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并没有一道出现,“Gemeinschaft”主要出现在“一切纯粹知性原理的体系”和“论纯粹理性的谬误推理”这两章中,而“Spezifikation”主要出现在“论纯粹理性的理念的规范性使用”这一节中。我们之所以将它们放在一起比较,就是注意到,如果将它们对比起来加以辨析,就会发现它们在很大意义上反映了康德哲学、也是一般哲学的一个重要思想, 即统一性与差别性、整体与部分及部分与部分的关系问题。

关于“Gemeinschaft”,康德做了细致的分析,他认为这个德文词既有拉丁文“commercium”(交互关联)的意思,也有拉丁文“communion”(共同体)的意思,而且只有诸实体“交互关联”,人们才能从经验上认识由诸实体构成的“共同体”。康德的这个思想重在解释各个实体的相互关系,对此,他这样说:“一切实体,只要它们能被知觉为在空间里同时并存的,就都是在普遍的交互作用之中。”(ebenda,S.242)这即是说,康德反对把各个实体看做是相互独立、相互隔离的,相反,他认为,各个实体是互相联系的,并由此构成一个共同体。因此,他明确提出,“要想在任何一个可能经验里认识到同时并存的众多实体,则每个实体(由于实体只就其诸规定而言才能算是一种后果)就必须本身既含有其他实体的某些规定的原因,同时又含有其他实体作为原因所产生的后果,亦即是说,诸实体就必须直接或间接处于动力学的交互关联之中。”(ebenda,S.244)正是为了准确表达这个意义,康德时常放弃“Gemeinschaft”这个德文词不用,而用相关的拉丁文的概念。此外,康德在讨论唯理心理学的辩证假象时也用“Gemeinschaft”,意在讨论灵魂与肉体的关联问题。 在他看来,所谓灵魂与有机体的关系问题本是内在现象和外在现象结合在一起成为经验里的单纯表象的问题,简单的提出灵魂与肉体的关联问题是不恰当的,正确的提问应当是“外在直观,即空间直观(其中充满了空间形态和运动),如何在一个一般思维主体里面是可能的?”(ebenda,Bd.4,S.391)康德的这个解释是非常智慧的,既不直接与基督教相关教义发生冲突,又为《实践理性批判》里的“灵魂不朽”这个理性公设留下伏笔。我们由此看到,“Gemeinschaft”在这里是多义的,但它强调的是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的不同间性和它们的相互联系。正是基于这种理解,我们才把这个概念译为“交互关联”,这样,既能反映一个共同体与其中的各部分的关联,也能体现一个共同体内部的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Spezifikation”这个概念则是康德探讨理性从统一性推演出特殊的关键所在。康德不仅提醒人们注意纯粹理性的界限,而且还关注纯粹理性的规范使用。在这里,康德一方面强调理性通过知性把现象的杂多统一于客体之中,构成知性知识体系的完备统一性;另一方面,康德还强调理性从普遍之中推演出特殊的能力。不过,在康德看来,理性的这种能力是一种 假言性的使用,为使这种假定成为 客观必然的真理,就必须使之成为一种 逻辑上的必然原理。由此,康德从系统的统一性推演出 “种”、“属”、“类”等逻辑概念,并强调 “只有当事物的特殊属性所从属的那些事物的普遍属性被设定为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从普遍以推论特殊”。(Kant,Bd.4,S.570)在这里,就出现了“Spezifikation”的概念,而且它还被康德称为一条 逻辑律。在康德看来, 分殊律“毕竟是在责成知性在我们遇到的每一个种的下面找出亚种,在每一个差异身上找出更细微的差异”。(ebenda,S.573)即是说,人们只有不断地对知性概念进行分殊,找出更具体、更细小的差别,才能真正认识业已被抽象过的对象。基于对康德这个思想的理解,即康德始终在强调,这是一条从统一中分化出差异、从普遍中分化出特殊的逻辑原理,我们才把“Spezifikation”译为“分殊”。这是因为,如果我们把它译为“特殊”或“特殊化”并没有反映出分化的意思,而译为“分化”或“分有”却又没有反映出从普遍推论出特殊的意思,更何况“分化”在康德这里又用了另一德文词“Einteilung”来表达,用一个中文词翻译两个不同的德文词,毕竟是不够妥帖的。而我们将它译为“分殊”,包含着“分化”和“特殊化”两层意义,应当说,这个译法比较确切地体现了康德用“Spezifikation”这个概念的意思。

“分殊”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概念,朱熹的所谓“理不患其不一,所难者分殊耳”,说的不只是事物的同一性与差别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而且更强调从统一性推出特殊性的困难。如果我们把康德所说的“Gemeinschaft”和“Spezifikation”联系在一起看,其哲学意义与朱熹的“理一分殊”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同的。由此来看,我们这样的译法也是符合用地道的中国哲学语言来表达西方哲学概念的这个理路的。

康德哲学中有不少概念不仅艰深晦涩,而且含混难懂,上述辨析只是表达了我们的理解,而且主要是我个人的认识,希望这样的辨析和翻译有助于正确理解康德的哲学思想。然而,绠短汲深,其中一定有不足和不当之处,敬请相关专家提出批评和赐教。

参考文献:

[1]费希特,1997年:《全部知识学的基础》,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

[2]黑格尔,1987年:《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

「西方哲学经典」

外文原版影印20种

[目前已出版18种,09和14预计2022年7月出版]

更多内容请点击这句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一起来读哲学—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哲学文本一起品 Ep.02
分析哲学的开创者是谁?
经典阅读互助会第二期:《纯粹理性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西方哲学景点:康德“三大批判”中的核心著作
纯粹理性批判-[德]康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