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植物圖文大觀】植物誌第3輯:十字木等十個品種(48P)
【植物圖文大觀】
植物誌第3輯:十字木等十個品種(48P)
圖文資料/網絡   編輯/雨中笠翁
植物名稱目錄
1.十字木
※※※※※※※※※※※※※※※
2.十大功勞
※※※※※※※※※※※※※※※
3.刀傷草
※※※※※※※※※※※※※※※
4.一葉罈花蘭
※※※※※※※※※※※※※※※
5.萬年松
※※※※※※※※※※※※※※※
6.三叉虎
※※※※※※※※※※※※※※※
7.大仙茅
※※※※※※※※※※※※※※※
8.大黍
※※※※※※※※※※※※※※※
9.小杏菜
※※※※※※※※※※※※※※※
10.山紅柿
※※※※※※※※※※※※※※※
植物資料美圖
1.十字木
※※※※※※※※※※※※※※※
資料簡介
※※※※※※※※※※※※※※※
中文名稱:
十字木                                            更多               十子木-黑實
英文名稱:Slender Decaspermum
學名:
Decaspermum gracilentum (Hance)Merr.& Perry
Decaspermum paniculatum auct. non Forst.
Decaspermum paniculatum Forst.
Eugenia gracilenta Hance
科名:
桃金孃科(Myrtaceae) 十子木屬(Decaspermum)
別名:
十子木、加入舅、子楝樹、番仔掃帚、Karusu(排灣)
原產地:東南亞至印度、澳洲、台灣
分佈:臺灣之恆春半島與蘭嶼森林內。
用途:1. 小枝纖細,密集,供製掃把。2. 綠籬:葉細密,可栽培供觀賞、綠籬。3.藥用:性味:葉、果實:甘、辛、溫。效用:根:止血,止痢。治外傷出血,痢疾;葉、果實:理氣止痛,芳香化濕。
莖:高約 2~3 公尺,樹皮灰白色。枝椏分岔多分枝而密,小枝披有細毛。
葉:
葉對生,卵狀橢圓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長 4~4.5 公分,寬 1.2~1.5 公分,先端漸尖,尾狀,基部銳形,表面光滑,背面密被腺點,中肋兩面隆起,側脈不明顯,葉柄長約 0.3 公分。
花:
花雜性,3 數,腋生或頂生,呈短聚繖花序,花梗長 0.3~0.4 公分,被柔毛;花萼鐘形,被短柔毛,3~4 深裂,裂片呈三角形,包於三枚小苞葉內,苞葉呈卵形;花瓣 3 或 4 片,寬 0.3~0.4 公分,邊緣被毛;雄蕊多數,扭曲狀;子房 4 室,各室 2 胚珠。
果實:果實為漿果,徑 0.4~0.6公分,球形,種子 3 或 4。
特性:
常綠多分枝灌木;幼枝與芽被柔毛。葉對生,卵狀橢圓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長 4~4.5 公分,寬 1.2~1.5 公分,先端漸尖,尾狀,基部銳形,表面光滑,背面密被腺點,中肋兩面隆起,側脈不明顯,葉柄長約  0.3 公分。花雜性,3 數,腋生或頂生,短聚繖花序;萼片 4;花瓣 4;子房 4 室,各室 2 胚珠。漿果球形,徑 0.4~0.6 公分,種子 3 或 4,成熟時候會由綠色轉為黑色。十子木性喜溫暖多濕的環境,小枝分岔細密可做掃帚,有時也拿來當花材使用。
植物圖片
※※※※※※※※※※※※※※※
 
        
    
    
        
2.十大功勞
※※※※※※※※※※※※※※※
資料簡介
※※※※※※※※※※※※※※※
中文名稱:
十大功勞
英文名稱:
japanese Mahonia,China Mahonia
學       名:
Mahonia japonica (Thunb.) DC.
Ilex japonica Thunb. ex Murray
Mahonia japonica  (Thunb. ex Murray) DC
科       名:
小蘗科(Berberidaceae)十大功勞屬(Mahonia)
別       稱:
老鼠子刺、榕樣南燭、狗骨南天、山黃柏、刺黃柏、黃心樹、鐵八卦、天鼠刺、黃柏、角刺茶、華南十大功勞、日本十大功勞
原產地:
中國大陸及日本、台灣
分   布:台灣產於北部海拔 500~1000 公尺處。
用       途:
1. 盆景觀賞、園藝植栽。2. 藥用:性味:全株:苦、寒。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根、莖、葉、果實含小蘗鹼,均可入藥,曬乾後備用,外用適量。效用:全株:清熱瀉火,消腫解毒。治泄瀉,黄疸,肺癆,潮熱,目赤,帶下,風濕關節痛,癰瘡。
莖:常綠小灌木,木材黃色,高約 2~4 公尺。
葉:
葉常叢生於枝端,長約 30 公分,一回奇數羽狀複葉,具小葉 5~7 對;小葉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大小富變化,長約 4.5~6 公分,寬約 2~4 公分,先端刺狀漸尖,基部心形,葉緣略反捲,針狀、革質、基部偏斜、有鞘,具 3~6 枚齒牙狀鋸齒。
花:
早春開黃色花,總狀花序,頂生,長 10~20 公分,萼片九枚、三列,花瓣六枚,基部有腺體兩枚,雌蕊六枚,雄蕊一枚。
果:漿果卵圓形,長約 0.8 公分,夏季熟時呈紫黑色。
特       性:
小孽科常綠小灌木,木材黃色,高約 2~3 公尺。葉常叢生於枝端,長約 30 公分,一回奇數羽狀複葉,具小葉 5~7 對;小葉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大小富變化,長約 4.5~6 公分,寬約 2~4 公分,先端刺狀漸尖,基部心形,葉緣略反捲,針狀、革質、基部偏斜、有鞘,具 3-6 枚齒牙狀鋸齒。早春開黃色花,總狀花序,頂生,長 10~20 公分,萼片九枚、三列,花瓣六枚,基部有腺體兩枚,雌蕊六枚,雄蕊一枚。漿果卵圓形,長約 0.8 公分,夏季熟時呈紫黑色。十大功勞是一種很有名的藥用植物,在中藥裡稱為黃柏或黃心樹。葉在中藥裡稱為功勞葉或鐵八卦。灰褐色樹皮,葉深綠色,秋天變為紫紅色,花芳香。
植物圖片
※※※※※※※※※※※※※※※
3.刀傷草
※※※※※※※※※※※※※※※
資料簡介
※※※※※※※※※※※※※※※
中文名稱:
刀傷草                                          更多刀傷草
英文名稱:Large Smooth Ixeris
學名:
Ixeridium laevigatum (Blume) J. H. Pak & Kawano
Ixeris laevigata (Blume) Schultz-Bip. ex Maxim. var. oldhami (Maxim.) Kitamura
Ixeris oldhami Kitamura
科名:
菊科(Compositae)兔仔菜屬(Ixeris)
別名:
一枝香、三板刀、馬尾絲、黃花草、大公英、雙板刀、道光英、道光草、大葉黃瓜菜、大本蒲公英、大本鵝仔草、褐冠小苦蕒、平滑苦蕒蔡(大陸)、龍舌癀(台灣)、Uiruku(泰雅)
原產地:琉球、菲律賓、新幾內亞、爪哇、越南等熱帶地方。
分佈:台灣全島的全境,平地至海拔約 2,400 公尺處。
用途:1.食用及作飼料用:嫩莖葉可以食用,但帶有苦味,最好先以沸水燙一下,撈起後再行炒食或煮食,就可消除苦味。也可用鹽水浸泡一晝夜後煮食或炒食。莖葉可曬乾當作苦茶的原料。2.藥用:性味:全草:苦、甘、寒。效用:全草:行血消瘀,清熱解毒,理氣健胃。治肺炎,肝炎,感冒,氣喘,乳癰,腫毒,胃痛,風濕,跌打,毒蛇咬傷。
莖:草本植物,高 15~45 公分,全株具白色乳汁,莖單生或成叢生。
葉:
基生葉鑲嵌成叢生,葉柄常由葉片延伸而不明顯,葉片長橢圓形、紡錘狀針形或披針形,長 6~25 公分,寬 1~5 公分,基部漸尖,先端尾尖或短尖,疏鋸齒緣或不整齊羽狀淺裂,並疏生細緣毛,葉背常呈灰白色;莖生葉稀疏,葉片漸小。
花:
花序具短中軸,著生多數頭狀花,排列呈繖房狀或圓錐狀;花黃色,花徑 0.8~1 公分。總苞長 0.5~0.6 公分,苞片約 8 枚,鱗片狀,黑綠色,被微毛;苞片外側有副花萼片,長 0.1~0.15 公分,卵狀披針形,內側苞片 8 枚,線狀披針形;中央為舌瓣花約 10 朵。花期四季均有。
果實:瘦果狹披針形,長約 0.4 公分,有 10 稜,具多數冠毛,黃白色,長約 0.3 公分。
特性:
刀傷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可治刀傷而得名,它和兔兒菜、黃鵪菜為同屬植物,在辨識上較具難度,但從它具規則性的深刻葉緣便可區分。高 15~45 公分,全株具白色乳汁,莖單生或成叢生。基生葉叢生,葉柄常由葉片延伸而不明顯,葉片長橢圓形,長 6~25 公分,寬 1~5 公分,基部漸尖,先端尾尖,疏鋸齒緣或不整齊羽狀淺裂,並疏生細緣毛,葉背常呈灰白色;莖生葉稀疏,葉片漸小。花序具短中軸,著生頭狀花,排列呈繖房狀。花黃色,花徑 0.8~1 公分。總苞長 0.5~0.6 公分,苞片約 8 枚,鱗片狀,黑綠色,被微毛。瘦果狹披針形,有 10 稜,具多數冠毛,黃褐色。花期四季均有。
植物圖片
※※※※※※※※※※※※※※※
4.一葉罈花蘭
※※※※※※※※※※※※※※※
資料簡介
※※※※※※※※※※※※※※※
中文名稱:
一葉罈花蘭                                                              更多一葉罈花蘭
英文名稱:Striate Acanthephippium
學名:
Acanthephippium striatum Lindl.
Acanthephippium unguiculatum (Hayata) Fukuy.
Tainia unguiculata Hayata
科名:蘭科(Orchidaceae)鍾馗蘭屬(Acanthephippium)
別名:一葉鍾馗蘭、大屯鍾馗蘭、瓜瓣帶葉蘭、紋鐘蘭、葵鍾馗蘭、臺灣葵蘭、曇花蘭、錐囊壇花蘭、台灣壇花蘭、條斑壇花蘭、貓頭鷹蘭(俗名)
原產地:喜馬拉雅山山麓向東延伸至中國華南各省:中國福建省南部(南靖)、廣西西南部(龍州、上思)和雲南東南部至南部(屏邊、勐腊),中南半島、東南亞各國及台灣全島中、低海拔山區。
分佈:一葉罈花蘭為台灣固有植物,產於海拔 400~1,500 公尺以下的溝谷、溪邊、密林下陰溼處或闊葉林內。
用途:1.觀賞用:屬於低、中海拔地區的地生蘭,花白色帶紅色脈紋,極具特色,觀賞性高。
莖:植株叢生;假鱗莖長卵形,長 6~10 公分,基部粗 1~3 公分,具 3~4 個節,被膜質鞘,頂生 1~2 枚葉。
葉:
葉橢圓形,長 20~30 公分,寬達 14.5 公分,先端急尖,基部下延為長約 3 公分的柄,兩面無毛,具 5 條在背面隆起的折扇狀脈。
花:
花葶 1~2 個,長 10 餘公分,被數枚鱗片狀鞘;鞘膜質,寬卵形,大型;總狀花序稍垂彎,具 4~6 躲花;花苞片大,膜質,舟狀,比花梗和子房長;花梗和子房長約 3 公分;花白色帶紅色脈紋;中萼片橢圓形,長約 2 公分,寬約 1 公分,先端鈍,具 7 條脈;側萼片較大,比中萼片長,先端近急尖,基部歪斜併貼生在蕊柱足上,具 6~7 條脈;萼囊向末端延伸而呈距狀的狹圓錐形;花瓣藏於萼筒內,近長圓形,約與中萼片等長,但較窄,先端鈍;唇瓣在與蕊柱足末端連接處具 1 個關節,基部具長約 1 公分的爪,前端驟然擴大,3 裂,側裂片近直立,鐮刀狀三角形,上端寬鈍併稍向後彎;中裂片短小,卵狀三角形,向下彎,先端急尖,基部兩側各具 1 個紅色斑塊,邊緣稍波狀;唇盤不增厚,中央具 1 條黃色、寬厚的龍骨狀脊;蕊柱長約 1 公分,基部具長 1 公分的蕊柱足;蕊喙三角形,不裂。花期 4~6 月。
果實:
特性:
地生蘭,假球莖長約 15 公分,棍棒狀,肉質,基部膨大,愈往上愈細,基部徑 1~2 公分,具膜質麟。葉單一,具短柄,柄和假球莖間有關節;葉片長 20~30 公分,寬 8~10 公分,長橢圓形,葉基下延形,葉尖銳尖,主脈 5 條。花序為總狀花序,長 15~25 公分,側生,具 4~5 朵花,基部有很多膜質鱗片;花白色;上萼片長 2~2.5 公分,寬 1~1.5 公分,橢圓形,先端鈍形,側萼片長約 3 公分,寬約 2 公分,和蕊柱基部癒合,先端銳尖,基部歪斜;花瓣匙形,略歪斜,和上萼片等長;唇瓣長約 3 公分,箭頭狀,基部具長爪,先端 3 裂,中裂片三角形,散布紅色斑點,側裂片鐮形;唇盤具一黃色稜脊。
植物圖片
※※※※※※※※※※※※※※※
5.萬年松
※※※※※※※※※※※※※※※
資料簡介
※※※※※※※※※※※※※※※
中文名稱:萬年松                                                                      更多萬年松
英文名稱:Tamarisklike Spikemoss,Resurrection Spikemoss
學   名:Selaginella tamariscina (Beauv.) Spring
Selaginella involvens auct. non Spring.: Henry
Selaginella veitchi MacNab
Stachygynandrum tamariscinum Beauv.
科   名:卷柏科(Selaginellaceae)卷柏屬 (Selaginella)
別   名:卷柏、豹足、求股、神投時『吳普本草』,交時『別錄』,石蓮花、回陽草『滇南本草』,不死草『滇南本草圖說』,長生不死草『綱目』,萬年松『本草原始』,長生草『花鏡』,石花『盛京通志』,還魂草『分類草藥性』,九死還魂草『現代實用中藥』,見水還陽草『浙扛中藥手冊』,佛手草、萬年青『東北藥植志』,老虎爪『河北藥材』,山卷柏、打不死『南寧市藥物誌』,鐵拳頭、巖松(《閩東本草』、地石草、含生草、岩苔、岩松、岩松葉、萬年青、萬歲、Kumoiyon(排灣)
原產地:西伯利亞、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印度北部、中南半島、菲律賓、爪哇及小笠原群島等地,台灣中、低海拔地區零星可見。
分布:臺灣全島及蘭嶼,長在低至中海拔山地岩壁上。
用   途:1. 藥用:性味:全草:辛、平。效用:全草:涼血,止血,理氣,疏風。生品治經閉,癥瘕,風溼痛,跌打損傷,腹痛,哮喘。炒炭治吐血,便血,尿血。葉燒灰,調茶油外擦,治小兒腦膜炎;葉煎服,良血行,治婦女疾病;外用治刀傷;全草為收斂藥,治腸出血、痔出血、尿血;採嫩莖葉燒熱,油鹽調食,亦可作為野外求生植物。
莖:地上生,主莖直立狀,基部常形成幹狀構造,上具 2~3 回分叉之分枝,植株高 10~20 公分,缺水時枝條向內捲曲,基部密生根;小枝連葉寬 0.15~0.3 公分,表面深綠,背面灰褐色。
葉:背腹葉極相似,排成四列,葉不等邊,卵形,葉緣有毛;孢子葉毬呈 4 稜,著生於具葉小枝末端;孢子葉同型,卵形,尖銳頭,被毛,邊緣膜質,有微齒,四列交互排列。
花:
果:孢子囊圓腎形,孢子二形,小孢子為紅棕色,大孢子為黃色。
特徵:地上生,主莖直立狀,基部常形成幹狀構造,上具 2~3 回分叉之分枝,植株高 10~20 公分,缺水時枝條向內捲曲;小枝連葉寬 0.15~0.3 公分,表面深綠,背面灰褐色。小葉兩形,側葉斜展,長卵形,長 0.15~0.25 公分,寬 0.1~0.2 公分,中葉卵狀披針形,斜向枝頂,長 0.1~0.2 公分,寬 0.05~0.1 公分。孢子葉同形,無側葉、中葉之分,在枝條末端集生成孢子囊穗,孢子囊穗四角柱形,長可達 1 公分。岩生,主要生長在開闊溪谷地岩壁上。環境濕度足夠時植株開展,其綠色之表面可行使光合作用;溼度降低時植株捲縮,以減少蒸發面積,且露出淺色之背面亦可反射陽光。
植物圖片
※※※※※※※※※※※※※※※
6.三叉虎
※※※※※※※※※※※※※※※
資料簡介
※※※※※※※※※※※※※※※
中文名稱:
三叉虎                         三叉虎-花               12生肖
英文名稱:Thin Evodia
學名:
Melicope pteleifolia (Champ. ex Benth.) T. Hartley
Euodia lepta (Spreng.) Merr.
Euodia pteleifolia (Champ. ex Benth.) Merr.
Ilex lepta Spreng.
Lepta triphylla Lour.
Zanthoxylum pteleifolium Champ. ex Benth.
科名:芸香科(Rutaceae)三腳鱉屬(Melicope)
別名:三腳虌、三腳鱉、白馬屎、三椏苦、三丫苦、三叉苦、三丫虎、小黃散、雞骨樹、三枝槍、斑鳩花、百樹仔、Kuran(阿美);Tyamuno'kk(排灣);Apono-arue(雅美)
原產地:中南半島及大陸南部諸省。
分佈:臺灣全島低海拔闊葉樹林下極為常見,無論在林下或向陽處均可見。
用途:1. 鳳蝶類幼蟲食草:三叉虎的葉子是鳳蝶類幼蟲食草。 2.藥用:性味:根及根皮、葉:苦、寒。效用:根及根皮:清熱解毒,袪風除濕。治肺熱咳嗽,肺癰,風濕關節痛,創傷感染發熱:葉:清熱解毒,袪風除濕。治咽喉腫痛,瘧疾,黃疸型肝炎,風濕骨痛,濕疹,皮炎等。
莖:
高 2~8 公尺,全株味苦。樹皮灰白色,有長圓形皮孔。
葉:
葉具長柄,對生,三出複葉,葉柄長 3~10 公分,基部略膨大;小葉紙質,披針形或倒卵狀披針形,全緣或不規則淺波狀,長約 6~12 公分,寬約 2~6 公分,先端鈍尖,光滑,葉上面深綠色,下面黃綠色,有腺點,小葉柄短。
花:圓錐聚繖花序腋生,花軸及花梗初時被短柔毛,花後漸脫落。花小,單性,黃白色,略芳香;萼深裂,廣卵形,長約 0.5 公分;花瓣 4,卵圓形至長圓形,長 0.15~0.2 公分,有腺點;雄花有雄蕊 4,較花瓣長,花絲線形,花藥卵狀長圓形,退化子房短小;雌花子房密被毛,退化雄蕊 4,較花瓣短,花藥不育。
果實:蓇突果常 2~3,稀 1 或 2,外果皮暗黃褐色至紅褐色,有乳點;種子黑色有光澤,卵狀球形。
特性: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 2~8 公尺,全株味苦。樹皮灰白色,有長圓形皮孔。葉具長柄,對生,三出複葉,葉柄長 3~10 公分,基部略膨大;小葉紙質,披針形或倒卵狀披針形,全緣或不規則淺波狀,長約 6~12 公分,寬約 2~6 公分,先端鈍尖,光滑,葉上面深綠色,下面黃綠色,有腺點,小葉柄短。圓錐聚繖花序腋生,花軸及花梗初時被短柔毛,花後漸脫落。花小,單性,黃白色,略芳香;萼深裂,廣卵形,長約 0.5 公分;花瓣 4,卵圓形至長圓形,長 0.15~0.2 公分,有腺點;雄花有雄蕊 4,較花瓣長,花絲線形,花藥卵狀長圓形,退化子房短小;雌花子房密被毛,退化雄蕊 4,較花瓣短,花藥不育。蓇突果常 2~3,稀 1 或 2,外果皮暗黃褐色至紅褐色,有乳點;種子黑色有光澤,卵狀球形。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海南、雲南和臺灣各省。生於丘陵平原溪邊,林緣的灌叢中。中名三叉虎,三椏苦,三腳虌或三腳鱉應是描述葉三出複葉。
植物圖片
※※※※※※※※※※※※※※※
7.大仙茅
※※※※※※※※※※※※※※※
資料簡介
※※※※※※※※※※※※※※※
中文名稱:
大仙茅                                 更多大仙茅
英文名稱:Largeleaf Curculigo
學名:
Curculigo capitulata (Lour.) O. Kuntze
Curculigo recurvata Dry. in Ait.
Leucojum capitulatum Lour.
Molineria capitulata (Lour.) Herb.
科名:仙茅科(Hypoxidaceae)仙茅屬(Curculigo )
別名:大葉仙茅、船子草、船仔草、船形草、地棕根、獨茅根、獨腳仙茅、、獨腳絲茅、山棕、地棕、大地棕(四川)、竹靈芝、千年棕、番龍草。
原產地:中國南部、印度、馬來西亞及澳洲熱帶地區。
分佈:台灣喜生於山坡、丘陵草叢中及灌木叢邊。
用途:1. 藥用:能助神明,強筋骨,益肌膚,培精血,明耳目,填骨髓,開胃消食,助益房事,溫利五臟,補煖腰腳。主治腎虛,陽痿,遺精,遺尿,慢性腎炎,腰膝酸痛,風濕性關節炎,胃腹冷痛,更年期高血壓病。2. 盆栽觀園藝賞用:葉翠綠,可作綠化植栽用。
莖:草本,根莖塊狀,植株高 50~100 公分。
葉:
葉叢生基部,柄長 20~60 公分,葉片矩圓狀披針形,長 30~90 公分,寬 7~15 公分,隨葉脈折疊而曲折,基部楔形,先端尖,全緣,光滑或葉背脈被毛,脈射出狀。
花:
頭狀花序或短穗狀花序,花徑長 10~30 公分,被褐色長毛,頂端彎垂,卵形或球形,直徑 2.5~5 公分;花黃色,具短梗,花被片卵形,長 0.6~0.8 公分,被毛;雄蕊 6 枚,着生花被基部,花絲短;子房 3 室,棒狀,長 0.3~0.6 公分,花柱短,柱頭 3 歧,直立。花期 4~6 月。
果實:蒴果橢圓形,長約 0.3~0.6 公分,熟時 3 瓣裂,內具種子多粒;種子細小,類球形,有光澤,黑色。
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粗短,株高 50~100 公分。單葉,根生,具葉柄,柄長 30~60 公分,基部呈闊鞘狀;葉片長 50~100 公分,寬 8~15 公分,長橢圓狀披針形,上表面光滑,下表面疏被毛。花序為頭狀花序,花莖密被柔毛;苞片闊披針形,被毛;花梗短;花被片長 1~1.2 公分,卵形,平展,被毛,內側光滑;花絲短;花藥長橢圓形,直立;花柱纖細,柱頭呈微三角形或為 3 裂;子房下位,3 室。果實為漿果,徑約 0.5 公分,橢圓狀球形,被軟毛。仙茅久服,可以長生。其味甘能養肉,辛能養節,苦能養氣,鹹能養骨,滑能養膚,酸能養筋,宜和苦酒服之,必效也。然仙茅性熱,惟陽弱精寒,稟賦素怯者宜之,若體壯相火熾盛者,服之大能動火,不可不察。凡製用之法,於八九月採得,用竹刀刮去黑皮,切如豆粒,糯米泔浸兩宿,去赤汁,用酒拌蒸之,從已至亥,製之極熟,自無毒矣。大仙茅與仙茅為同類植物,較之仙茅甚大,故名大仙茅。
植物圖片
※※※※※※※※※※※※※※※
8.大黍
※※※※※※※※※※※※※※※
資料簡介
※※※※※※※※※※※※※※※
中文名稱:
大黍
英文名稱:Guinea Grass
學名:
Panicum maximum Jacq.
科名:禾本科 (Gramineae)稷屬(Panicum)
別名:畿尼亞草、天竺草、堅尼草、馬草。
原產地:熱帶非洲
分佈:台灣全島低海拔向陽地區
用途:1. 經濟牧用禾草:是良好的畜牧草料。2. 水土保持用草種。
莖:多年生草本,稈高 1.2~2.5 公尺,直立,根莖粗大,各節密生粗毛。
葉:
葉片長度 30~80 公分,寬 3~4 公分;葉鞘被疣狀短毛或無毛;葉舌長 0.4~0.6 公分。
花:
花序為圓錐花序,長 20~35 公分,展開,序枝腋間被長柔毛,基部序枝輪生狀;小穗長度約 0.3 公分,鈍形,通常無毛,脈不明顯,帶紫紅色或具紫斑;穎不等長,外穎約為小穗的 1/3 長,具 1~3 條脈或無;內穎具 5 條脈;下位外稃通常含雄性花,偶爾中性,5~7 條脈;上位外稃具橫皺紋,草色,革質。
果實:果實為穎果,穎不等長;外穎約小穗的 1/3 長;內穎具 5 條脈;上位外稃具橫紋,草色。
特性:
禾本科多年生草本,稈高 1.2~2.5 公尺,直立,根莖粗大,各節密生粗毛。葉片長度 30~80 公分,寬 3~4 公分;葉鞘被疣狀短毛或無毛;葉舌長 0.4~0.6 公分。圓錐花序,小穗長度約 0.3 公分,鈍形,帶紫紅色或具紫斑。穎不等長;外穎約小穗的 1/3 長;內穎具 5 條脈;上位外稃具橫紋,草色。每年 5~10 月遍生於全省低海拔向陽地區。
更多:大黍從 1908 年自菲律賓引入臺灣後,原本作為牧草之用,被廣泛的種植在中部大肚台地上,當時日本政府將臺灣作為南進的基地,種植大量的大黍以作為馬匹的糧草,故當地人將大黍稱之為「馬草」。時至今日,山谷中僅剩幾戶飼養牛隻、羊隻的農牧戶,以放牧的方式持續讓家畜取食大黍。但每當十月「縮水」作用的影響,大黍逐漸大量的枯黃,接近稜脊的植株首先發難,枯萎現象往山谷漸次延伸,隔年一月大致可發現幾乎全數乾枯癱。觀察大黍草一年四季的生命週期,大黍草在秋冬之際莖部以上就開始枯萎,極易著火,引起火燒山,使得原本雜生在一起的相思樹遭受魚池之殃而被燒死。每到春天大黍草總能迅速重新萌芽、茁壯,秋冬一到又將枯萎而致在度引起火燒山,如此年復一年的火燒行徑,謂之「循環性火燒山」。大黍這種植物夏季在高速公路沿線從南到北都可看到它的蹤跡。
植物圖片
※※※※※※※※※※※※※※※
 
        
    
    
        
9.小杏菜
※※※※※※※※※※※※※※※
資料簡介
※※※※※※※※※※※※※※※
中文名稱:
小杏菜                                                         更多小杏菜
英文名稱:Small Floatingheart
學名:
Nymphoides coreana (Lev.) Hara
Nymphoides coreanum (Lev.) Hara
Nymphoides coreana (H. Lév.) H. Hara
科名:
龍膽科(Gentianaceae)莕菜屬(Nymphoides)
別名:
小荇菜、金蓮花、高麗沼花
原產地:中國、日本、韓國、琉球
分佈:台灣則分布於全島及離島有陽光且靜水而風力不強之水池中。台灣少數湖泊,如台北市七星水夢幻湖及屏東縣滿州的南仁湖。
用途:1.觀賞用:花形特殊,是很受歡迎的水生植物。
莖:細長線形球莖,固定在水面下的泥土裡。
葉:
葉橢圓至圓心形;葉柄細長,無托葉。
花:
花冠裂片白色,近花中心部分黃色,具緣毛,花瓣3-7枚。
果實:蒴果,種子黑褐色,具稀疏瘤狀突起。
特性:
小杏菜屬龍膽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細長線形球莖,固定在水面下的泥土裡。葉漂浮於水面上,卵狀心形至圓形,有一缺口;葉柄細長,無托葉。花冠裂片白色,花瓣緣絲狀,集生於節上,離水面開花。近花中心部分黃色,具緣毛,花瓣3-7枚。蒴果,種子黑褐色,具稀疏瘤狀突起。註:根據記載,臺灣尚有一種杏菜:
印度杏菜(金銀蓮花)-Nymphoides indica  (L.) O. Ktuze,該種之特徵為花瓣裂片上表面被白柔毛,花之直徑約1.5 公分。
植物圖片
※※※※※※※※※※※※※※※
10.山紅柿
※※※※※※※※※※※※※※※
資料簡介
※※※※※※※※※※※※※※※
中文名稱:山紅柿                                            台灣的老樹
英文名稱:Morris Persimmon 、Red-flowered Persimmon
學   名:Diospyros morrisiana Hance
科   名:柿樹科(Ebenaceae)柿樹屬(Diospyros)
別   名:油柿、羅浮柿、山柿、烏材柿、烏仔柿、臺灣豆柿、Kappu(泰雅),Maruburu(排灣)。
原產地:中國東南部、琉球、日本、臺灣
分布:臺灣分布於中、北部海拔 1500 公尺以下山區,為數量普遍的原生種。
用   途:1.可作花材、添景木材。2.工業用。3.果實可食。4.藥用:性味:樹皮、葉、果實:苦、澀、涼。效用:樹皮:解毒消炎,收斂止瀉。治食物中毒,泄瀉,痢疾;外用治燒、燙傷。
莖:樹皮色黑,肉質漿果,有宿存萼近方形。
葉:葉長橢圓形,全緣,互生,冬芽具 3 鱗片,無頂芽。 革質,表面光滑,長約 5 至 12 公分。
花:五、六月開花,花為聚繖花序,花萼及花冠 4 淺裂,屬合瓣花群。
果:八月結果;果實有方形的宿存萼片,種子具薄質種皮,其果實及種子外形,與食用的柿子相似,可食且可入藥。
特徵:山紅柿生長於台灣中、北部低山帶原始森林中,為原生樹種。樹形高大,老株風倒後埋沒於崩塌土石中,直到邊材腐爛後,心材變成深咖啡色,其材質地堅硬,可為黑檀之代用品。葉卵形,全緣,互生,革質,表面光滑,長約 5~12 公分。山紅柿於五、六月開花,八月結果;果實有方形的宿存萼片,其果實及種子外形,與食用的柿子相似。果實橘紅色,可食用;果熟時呈黃色,可食且可入藥,樹皮色黑,木材可製小用具。果實於秋季成熟變為黃色,有的不澀,略帶甜味可食,有的苦澀難以下嚥。果實略帶甜味者,其附近常可發現台灣獼猴及食果性的白鼻心,北部山區的泰雅族人會特別記住獵場上這棵樹的精確位置,以求儘速發現獵物。
植物圖片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间有一个你,胜过万千欢喜
散文写作要领(二)
中国百年军事后勤得失之二:收复新疆
史学名家杨天石谈中国古典文学
2024年快到,老人说“青龙逢无春年,四人要着红衣”,早知早好?
【教学手稿】吴让之篆书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