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酒文化论坛四十辑【16】
 
 
梁实秋抒情酒话
 
 
 
  酒实在是妙。几杯落肚之后就会觉得飘飘然、醺醺然。平素道貌岸然的人,也会绽出笑脸;一向沉默寡言的人,也会议论风生。再灌几杯之后,所有的苦闷烦恼全都忘了,酒酣耳热,只觉得意气飞扬,不可一世,若不及时知止,可就难免玉山颓倾,呕吐纵横,甚至撒讽骂座,以及种种的酒失酒过全部的呈现出来。莎士比亚的《暴风雨》里的卡力斑,那个象征原始人的怪物,初尝酒味,觉得妙不可言,以为把酒给他喝的那个人,是自天而降,以为酒是甘露琼浆,不知是人间所有物。美州印第安人初与白人接触,就是被酒所倾倒,往往不惜拿土地和人以交换一些酒浆。印第安人的衰灭,至少一部分是由于他们的沉湎于酒。
  我们中国人饮酒,历史久远。发明酒者,一说是仪逖,又说是杜康。仪逖是夏朝人,杜康是周朝人,相距很远,总之是无可稽考。也许是酿制的原料不同,方法不同,所以仪逖酒未必是杜康的酒。尚书有《酒诰》之篇,谆谆以酒为戒,一再地说“祀兹酒”(停止这样地喝酒),“勿彝酒”(勿常饮酒),想见古人饮酒早已相习成风,而且到了“大乱丧德”的地步。三代以上的事不可考,不过从汉起就有酒榷之说,以后各代因之,都是课税以裕国帑,并没有寓禁于征的意思。酒很难禁绝,美国一九二○年起实施酒禁、雷厉风行,依然到处都有酒喝。当年笔者出纽约,有一天友人邀我食于某中国餐馆,入门直趋后室,索五加皮,开怀畅饮。忽警察闯入友人止予勿惊。这位警察徐徐就座,解手抢,锵然置于桌上,索五加皮独酌,不久即伏案酣睡。一九三三年酒禁废。直如一场儿戏。民之所好,非政令所能强制。在我们中国,汉萧何造律:“三人以上无故群饮,罚金四两。”此律不曾彻底实行。事实上,酒楼妓馆处处笙歌,无时不飞觞醉月。文人雅士水边修禊,山上登高,一向离不开酒。名土风流以为持螯把酒,使足了一生,甚至于酣饮无度、扬言“死便埋我”,好像大量饮酒不是什么不很体面的事,真所谓“酗于酒德”。
  对于酒,我有过多年的体验,第一次醉是在六岁的时候,侍先君饭于致美斋楼上雅座,(北京煤市街路西)窗外有一棵不知名的大叶树,随时簌簌作响,连喝几盅之后,微有醉意,先君禁我再喝,我一声不响地站在椅子上舀了一匙高汤泼在他的两截衫上。随后我就倒在旁边的小木炕上呼呼大睡,回家之后才醒。我的父母都喜欢酒,所以我一直都有喝酒的机会。“酒有别肠,不必长大”,语见《十国春秋》,意思是说酒量的大小与身体的大小不必成正比例,壮健者未必能饮,瘦小者也许能鲸吸。我小时候就是瘦得如一根绿豆芽。酒量是可以慢慢磨练出来的,不过有其极限。我的酒量不大,我也没有亲眼见过一般人所艳称的那种所谓海量。古代传说“文王饮酒独钟,孔子百觚”,王充论衡语增篇就大加驳斥,他说:“文王之身如防风之君,孔子之体如长狄之人,乃能堪之。”且“文王孔子乃率礼之人也”,何至于醉酗乱身?就我孤陋的见闻所及,无论是“青州从事”或“平原督邮”,大抵白酒一斤或黄酒三五斤即足以令任何人头昏目眩粘牙倒齿,惟酒无量,以不及于乱为度,看各人自制力如何耳。不为酒困,便是高手。
  酒不能解忧,只是令人在由兴奋到麻醉的过程中暂时忘怀一切。即刘伶所谓“无悠无虑、其乐陶陶”。可是酒醒之后,所谓“忧心如醒”,那份病酒的滋味很不好受,所付代价也不算小。我在青岛居住的时候,那地方背山面海,风景如绘,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最理想的卜居之所,惟一缺憾是很少文化背景,没有古迹耐心寻味,也没有适当的娱乐。看山观海,久了也会腻烦,于是呼朋聚欢,三日一小饮,五日一大宴,豁拳行令,三十斤花雕一坛,一夕而罄。七名酒徒加上一位女史,正好八仙之数,乃自命为酒中八仙。有时且结伙远征,近则济南,远则南京,不自谦抑,狂言“酒压胶济一带,拳打南北二京”,高自期许,俨然豪气干云的样子。当时作践了身体,这笔帐日后要算。一日,胡适之先生过青岛小憩,在宴席上看到八仙过海的盛况大吃一惊,急忙取出他太太给他的一枚金戒指,上面携有“戒”字,戴在手上,表示免战。过后不久,胡先生就写信给我说:“看你们喝酒的样子,就知道青岛不宜久居,还是到北京来吧!”我就到北京去了。现在回想起来,当年酗酒,哪里算得是勇,简直是狂。
  酒能削弱人的自制力,所以有人酒后狂笑不置,也有人痛哭不已,更有人口吐洋语滔滔不绝,也许会把平夙不敢告人之事吐露一二,甚至把别人的阴私也当众抖露出来。最令人难堪的是强人饮酒,或单挑,或围剿,或投井下石,千方百计要把别人灌醉,有人诉诸武力,捏着人家的鼻子灌酒!这也许是人类长久压抑下的一部分兽性之发泄,企图获取胜利的满足,比拿起石棒给人迎头一击要文明一些而已。那咄咄逼人的声嘶力竭的豁拳,在赢拳的时候,那一声拖长了的绝叫,也是表示内心的一种满足。在别处得不到满足,就让他们在聚饮的时候如愿以偿吧!只是这种闹饮,以在有隔音设备的房间里举行为宜,免得侵扰他人。
  《菜根谭》所谓“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的趣味才是最令人低徊的境界。

                                                                       棋手与酒:老聂董彦比酒量 
 
 
 在棋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看你能喝多少酒,棋艺自然数几流。”当然这句话肯定是属于玩笑的范畴,要不然那些能喝上个一两斤二锅头的民工早就成了“超一流”好手了。

  棋手都是酒中高手

  不过玩笑归玩笑,那些一代又一代的领军人物还真是酒量不小。陈祖德在没有遭遇重病之前就非常能喝,老聂的酒量也和他的棋力一样名满江湖,马晓春虽然不喝白酒,但是他的啤酒和洋酒功夫也应该是独步棋坛的,常昊能喝几口白酒,啤酒的量也很大,但是他最擅长的应当是红酒。从棋手一代一代的发展也能看出酒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进步,到了“小虎辈”中,能喝的就不是一个两个了,古力、刘星、谢赫、张学斌甚至更小一点的李康都是个中高手。

  年轻棋手中董彦最能喝

  在国家队“小龙辈”和“小虎辈”之间的那一辈人中,酒量最猛的恐怕就得数“快刀大侠”董彦了。其实董大侠完全不能算得上是能喝的人,几瓶啤酒下肚就已经差不多飘飘欲仙了,您要给他弄上半斤白的,虽然喝完之后他还能找得着自己的家门,但您要问他哪边是北他一定会非常自信地指着东墙告诉您这就是北。

  如果仅凭这么点酒量就被归到了高手行列也的确有点说不过去,不过我们之所以说他能喝不全是按照酒量算的,关键是每次在喝酒的场合里董大侠给人留下的那种舍我其谁豪气冲天的威猛气概,不能不让我们这些不太会喝的人钦佩。

  他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喝酒的时候爱出汗,不管冬天夏天,也不管喝的是啤的白的,只要几口下去就开始汗流浃背,好像进门前刚跑完一个马拉松。不光是喝酒,下棋时他也一样爱冒汗。据说国家队这些棋手中在这方面唯一能和他有一拼的只有丁伟。前些年在丁伟还不到20岁的时候,有一回聂老给这些年轻棋手进行复盘指导,说来也真是巧了,那天刚好分析的就是丁伟的一盘对局。聂老评棋的风格大家在电视上都见过听过,从来就鲜见什么褒扬之语,这次依然如是。棋讲完了,您再瞧丁伟那个汗出的呀,浑身上下都湿透了,绝对比董彦多跑了一圈马拉松。

  老聂和董彦比酒量

  有一年联赛,北京大宝队赴石家庄客场作战,当时老聂还属于大宝队的主力棋手。那天晚上,主队设宴款待老聂一行。一看桌上有两瓶五粮液,老聂的精神为之一振,立马拉住主队董彦七段比酒量,两人一杯接一杯地喝了起来。很快,两瓶酒就被喝了个底朝天,老聂容光焕发,嚷着要过过“网瘾”。董彦早就喝高了,听到老聂的提议忽然一下来了精神,第一个站起身就往外走。推开门一看怎么不对劲儿啊,眼前怎么全是锅碗瓢盆,原来他又找不着北了,一下子走进人家酒店厨房的操作间里去了。

  去年夏天,董大侠在一次比赛中获得了胜利,他的一位棋迷朋友特意从外地赶来为他祝贺。为了感谢棋迷的热情,晚上,董彦约好了几个人打车去三里屯酒吧陪这位哥们喝酒。到了地方那位棋迷付了车费,拿着找回来的钱跟着大家走了进去。

  每个人先来了一小杯洋酒,接着就开始狂喝啤酒。三个小时后,董彦拿出现金结账,一看账单正好还差80块钱。

  那位棋迷朋友忙从兜里掏出张百元大钞,递给服务生说:“剩下的就别……别找了!”

  大家收拾东西刚要离开,服务生拿着钱跑过来非常不好意思地说:“您这个钱……”

  “不是告诉你不用找了吗!”董大侠立马打断他说。

  “不是找不找的事儿,这张100块钱是假的。”

  “假的?!”董大侠赶紧回过头问道,“不行,谁还记得刚才咱们来时候那辆出租车的号儿,那司机怎么能找咱一张假钱呀!”

  您瞧,这一听就准是又喝高了,您想想,再怎么着有找100块钱的吗?!

  由于光顾着喝酒了,一口饭也没吃。深夜,董彦饿得实在不行爬起来找东西吃。他晃晃悠悠地走到客厅拉开冰箱一看里面什么也没有,又走进厨房扫视了一遍,忽然兴奋地大叫一声:“啊?!这儿还有根火腿肠!”

  说完就向着案板上的擀面杖扑了过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梅煮酒论英雄,于无声处听惊雷
马晓春:棋力与老聂一样不行了 职业大赛排不上号
为啥看柯洁下棋,总是要心惊肉跳?为啥经常认为柯洁太浪翻船?
喝酒不醉偏方(酒量可增10倍)同时也可用于解酒
弈林闲话:棋帝谢绍刚
酒场醉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