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懂乌克兰(二)
三、“乌克兰”名称的出现与哥萨克国家的兴衰
波兰和立陶宛于1569年合并,成立了波兰—立陶宛联邦,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的边界在联邦内部重新划分,将大部分乌克兰土地归于波兰,白俄罗斯地区则留给了立陶宛,这也意味着乌克兰与白俄罗斯的分离。从此,乌克兰的历史演进将与波兰息息相关。
在当时波兰人绘制的地图上,归于波兰的基辅罗斯地区被称为“乌克兰”,这是“乌克兰”名称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上。不过,“乌克兰”这时仅是地区名称,而不是国家名称,在这片土地上出现的国家是“哥萨克国”,也就是现代乌克兰国家的前身。
哥萨克人是谁?这取决于我们所讨论的年代。“哥萨克”来源于突厥语,根据语境的不同可以指一名护卫、一名自由人或一名强盗。第一批哥萨克人三者兼具。哥萨克人中绝大多数为乌克兰人,他们主要是逃离庄园的农奴,为了保护自己而组织起来。当然,各类边缘人、可怜人、被压迫的人或者绿林好汉也陆续加入哥萨克组织,或者自称哥萨克。在16、17世纪,克里米亚的鞑靼人进行奴隶贸易,将乌克兰和俄罗斯地区的居民贩卖到奥斯曼土耳其当奴隶,而哥萨克人成为解放奴隶的武装力量,为他们赢得了好的名声。波兰王国希望利用哥萨克来保卫南方边境,抵挡克里米亚和奥斯曼土耳其的进攻,所以将哥萨克变成军事组织,创造了“在册哥萨克”这个名词。逐渐的,乌克兰地区成为了哥萨克人的天下,其要求政治权利的诉求也变得越来越迫切。
史称“大叛乱”的哥萨克起义于1648年爆发,这是16世纪末以来的第七次。前六次哥萨克起义都被波兰镇压了,而这次哥萨克人在某种程度上成功了,他们创立了一个被许多人视为近代乌克兰雏形的哥萨克国家,也开启了俄罗斯与乌克兰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情仇。

这次起义的起因,和前六次一样,即波兰大地主欺负哥萨克小地主。时年53岁的哥萨克军官赫梅尔尼茨基在多次战争中为波兰国王尽忠,而他的一个庄园却被一名波兰显贵非法夺取。赫梅尔尼茨基向波兰宫廷上诉,反而被投入监狱。出狱后,赫梅尔尼茨基直奔反叛的哥萨克大本营(扎波罗热),受到哥萨克叛军的欢迎并被推举为首领。
在我们的印象中,哥萨克以骑兵为主。但是,当时的哥萨克人却以步兵为主,因为养马太过昂贵。赫梅尔尼茨基选择与南方的克里米亚王国结盟,在鞑靼人骑兵的帮助下,哥萨克战胜了波兰人,成立了哥萨克王国。但是,往后的路怎么走,却成为了一个难题。
哥萨克人要求更多的自治权利,最理想的状态是,让哥萨克国同波兰王国、立陶宛大公国享受同样的地位,建立波兰—立陶宛—哥萨克联邦。但是,波兰不会同意,意味着和波兰的战争将会继续。
哥萨克还有其他选择,比如希望像克里米亚一样,成为奥斯曼土耳其的属国。但是,当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忙于与威尼斯的战争,无暇帮忙。只是要求自己的属国,克里米亚帮助哥萨克人。而克里米亚鞑靼人出于国家利益,希望永远维持波兰与哥萨克国的战争。如果波兰强大,就帮助哥萨克;如果哥萨克要赢了,就转而帮助波兰。
最终,赫梅尔尼茨基选择了投靠沙皇俄国,希望在沙皇的羽翼下享受最大限度的自治。就哥萨克而言,他们承诺效忠并提供军事服务,以换取莫斯科的保护。而对于沙皇而言,哥萨克人只不过是新的臣民而已。
从赫梅尔尼茨基开始,到后来的历代哥萨克领导人,在选择盟友的问题上宿命般的错误连连。因为哥萨克力量本身不足,必须找一个强国去投靠,可是,强国往往在关键时刻牺牲哥萨克利益。一旦哥萨克觉得遭到背叛,就会改换门庭。而每一次哥萨克更换盟友的过程中,都会遭遇三重打击:第一,因意见不合而内乱,削弱自身实力;第二,老的盟友报复哥萨克;第三,新的盟友提供支持更差,哥萨克国的自治权利遭到削弱。
由于过度“折腾”,在17世纪末的结局为,哥萨克国以第聂伯河为界,西面归属于波兰,东面归属于俄罗斯 。哥萨克国仅在第聂伯河以东存续,自治权利逐步遭到削弱,到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被彻底废除。
四、“乌克兰还没有灭亡”
“乌克兰还没有灭亡”,这是乌克兰国歌的第一句话。对于任何歌曲而言,这样的开头都不太乐观。巧合的是,波兰国歌的第一句也是“波兰还没有灭亡”。波兰国歌写于1797年,而乌克兰国歌歌词写于1862年,谁借鉴了谁是一目了然的。对于波兰人和乌克兰人而言,民族灭亡的观念都来自于他们18世纪晚期的经历,即波兰的三次被瓜分和哥萨克国的终结。
1793年,波兰第二次被瓜分后,俄国成为了乌克兰的大股东,掌握着乌克兰族群的大部分地区;奥匈帝国成为乌克兰的小股东,掌握着乌克兰族群的小部分土地。自此,两个帝国的乌克兰活动家都宣称自己的目标是乌克兰独立,并且竭尽所能开展了各项活动。当然,俄罗斯帝国和奥匈帝国的统治还是很稳固的,他们连基本的地方自治权都无法取得。
不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这一局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很复杂,但是其中一条没有人会否认,即日趋激进的民族主义和迅速衰落的多民族帝国之间的矛盾。总之,一战压垮了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给了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建设自己家园的机会。
1917年俄国发生“二月革命”,罗曼诺夫王朝走向终结。乌克兰民族主义者抓住机会,“二月革命”后立刻行动起来创建乌克兰政府,并于当年7月得到了俄罗斯彼得格勒临时政府的承认。乌克兰艺术家借鉴自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时代钱币的三叉戟和一个哥萨克人的头像,创建了国徽,象征着这个新生的国家继承的是基辅罗斯和哥萨克国。国徽上的蓝色和黄色,象征着乌克兰东西两侧土地的统一。今天,我们在铺天盖地关于“俄乌战争”的报道中,对乌克兰的三叉戟标志、黄蓝两色国旗已经不感陌生了。
关于一战,我们比较熟悉的一段历史是,列宁为了能快速从战争中抽身,选择了暂时性的妥协,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在这个合约中,俄罗斯承认乌克兰独立,即乌克兰这个新生的国家,不仅在法理上,而且在事实上独立于俄国。但是,当一战德国投降后,布尔什维克不再承认《布列斯特和约》。

到1919年,新生的乌克兰国家面临着一个老问题,一个哥萨克国曾经面临的问题,即谁是自己的盟友。主要有三方势力争夺乌克兰,分别是布尔什维克、英法等西方国家支持的白军、一战后复国的波兰。乌克兰是欧洲的面包篮,而且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发展亦不错,注定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对象。
历史再度重演,乌克兰自身力量无法维持独立状态,1921年3月,各方势力在拉脱维亚签署《里加条约》,乌克兰被一分为四:俄罗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各占一部分。每一个控制着乌克兰国土的政府,都尝试以各种方式解决乌克兰问题,使用了从融合到镇压等各自不同的策略。而对于乌克兰民族来说,此次独立建国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乌克兰必须统一并且独立的信念,已成为全民族的共识。
(待续)
编辑|小魏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读余华《活着》
读《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
什么是群体心理?——读《乌合之众》
《曾国藩人生修炼日课》读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乌克兰与俄罗斯为何冲突不断?300多年前就埋下了种子
乌克兰的“独立战争”,赫梅尔尼茨基起义——乌克兰简史5
乌克兰把他当国父,他把乌克兰人当钱包!为造反纵容盟友掠民为奴
最通俗易懂的乌克兰史(11)乌克兰国父:赫梅尔尼茨基
妻子遭波兰人夺走,这名哥萨克愤而发动起义,杀光境内百万波兰人
哥萨克人反抗波兰的统治,开战前首领却命令部下:先把犹太人杀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