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活中的心理学——社交情绪

所谓社交情绪,顾名思义就是在社交中产生的情绪。人与人之间需要交往,没有人可以凭借一人之力生活。婴儿从出生开始,就必须依赖于父母的照顾而生活;进入学校后,我们需要同老师、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工作中需要与其他人建立合作等等。心理学家阿德勒向人们阐明了一个事实: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要同他人建立某种联系。有些人社交方面存在困难,这是因为他们的社交情绪出现了问题;有些人在社交方面得心应手,说明他们有良好的社交情绪。

      社交情绪—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严重的情形是,社交焦虑症患者,每天的各种活动:走路、购物、社会活动甚至打电话都是对他们很大的挑战。他们不仅与“权威人士”交往困难,与普通人交往也出现障碍。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情况:有人害怕外出、有人交往时过分地紧张、害羞。一百年前,人们从未把这些状况看成是病。一个人被称作'胆小鬼'多半会被认为是性格上的缺陷。小孩子胆小也被认为是正常的事情,父母不会为此过度担心。其实,用现在的观点看来,过份的害羞和胆小的确是一种问题,不能简单地看成性格上的弱点。

社交焦虑就是对暴露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注视的一个或多个社交场合产生持续、显著的畏惧,并且严重地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每个人在进入一个新环境时,多少都会感到紧张,虽说紧张,我们仍能很好地控制我们的行为。比如,面试时,我们感到紧张,但我们会正确地回答问题,保持自己的最佳形象,最终获得自己满意的工作。而社交焦虑者的紧张恐惧程度远远超过正常的水平,他们有时会感到死亡将近的强大的恐惧。这种恐惧很难控制,足以令其逃离或不再进入社交场合。

社交焦虑的人不仅在现实情境中体验焦虑情绪,而且在离开使他焦虑的社会情境后,还在头脑中不断分析和“回放”焦虑情境,使社交焦虑情绪得到强化。

社交焦虑的个体与他人交往的时候往往还伴随有生理上的症状,如出汗、脸红、心慌等。所以人们为了回避导致社交焦虑的情境,通常是减少社会交往,选择孤独的生活方式。

缓解社交焦虑的方法      

1、不否定自己,不断地告诫自己“我是最好的我”,“天生我材必有用”。

2、不苛求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就做到什么地步,只要尽力了,不成功也没关系。

3、不回忆不愉快的过去,过去的就让他过去,没有什么比现在更重要的了。

4、找个倾诉对象,有烦恼是一定要说出来的,找个可信赖的人说出自己的烦恼。可能他人无法帮你解决问题,但至少可以让你发泄一下。

5、 不要“看着别人活,活给别人看”,要问一问自己我的生活目标是什么?我是谁?我是不是每天有所进取?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以自我评价为主,正确对待他人评说。

6、 在社会交往中,让自己坦然、真诚、自信、充满生命的活力,充分展示你的人格魅力,就会赢得成功。

社交情绪——嫉妒

嫉妒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

产生嫉妒的原因

产生嫉妒的原因有二:一是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容易产生嫉妒;二是在与他人比较来确定自身价值的过程中也容易产生嫉妒。如果别人的价值比重增加,就会觉得自己的价值在下降,从而就会产生一种非常痛苦的情绪体验,尤其是比较对象和自己不分上下或不如自己时,这种情绪很容易转化为对别人的不满或嫉恨,在行为上表现出从对立的立场上寻找对方的不足,或认为对方之所以成功只是由于外部原因,通过诋毁对方达到自我心理上的暂时平衡。即使是控制自己不表现出上述行为,但是原来轻松无拘无束的交往气氛也会变得紧张起来。因嫉妒引起的人际关系疏远、紧张乃至冲突的事例很多很多。

嫉妒其实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情绪,关键在于你怎样处理。轻微的嫉妒使人意识到一种压力,产生一种向他人学习并超越的动力,促使人去拼搏、奋进。比如,在得知一个同事升职后,善意的嫉妒会让人更加努力地去获得升职机会。但是,如果面对嫉妒产生了焦虑和敌意,觉得别人使自己难堪,由此而产生痛苦,这种嫉妒就可能演变为恶意嫉妒,恶意嫉妒通常包含破坏性的意图,嫉妒者希望在比较中减少被嫉妒者的优势,同时减少“处于劣势”的感觉。在这种影响下,人们会通过造谣、诽谤、中伤或其他间接的行动来贬损嫉妒的人,长此以往这种嫉妒情绪就会成为个人成长和人际交往中的障碍,严重者还会导致人间悲剧。我们应该将嫉妒的消极心理转为竞争的积极心理,以自己之优势胜过对方。

克服嫉妒情绪的方法

充分认识嫉妒心理的危害性

嫉妒是社会生活的腐蚀剂,腐蚀人的品质、损害人的事业、形象和身心健康。要克服偏激、增强自信,待人力求不受个人心境、情绪的干扰。

调整自我价值的确认方式

简单地与别人比较往往会导致片面的看法。研究表明,自我价值确认越是倾向于社会标准,即以周围人、社会流行观念等为标准,就越容易引发嫉妒;越是以自己的思考、内在的准则为参照,就越会减少嫉妒。能够体现出个人价值的方面很多,而每个人的优势和劣势又不尽相同。所以,用统一的标准衡量人的价值是不准确的。人生更重要的事是不断超越自己,而不是超过别人

自我驱除

嫉妒是一种突出自我的表现。无论什么事,首先考虑到的是自身的得失,因而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后果。若出现嫉妒苗头时,即行自我约束,摆正自身位置,努力驱除嫉妒心态,可能就会变得“心底无私天地宽”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章点评视角训练之16-社交情绪
怯场、害羞让我们感到焦虑,如何避免社交恐惧
日志
喜欢宅在家里,可不仅仅是“内向”那么简单,社交恐惧症你了解吗
强迫症—社交恐惧症解析
不擅长社交的人,如何与人交往?丨社交焦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