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退休老中医只开方子不卖药,治愈多起绝症,每天限号150人
userphoto

2022.06.19 山东

关注

他10几年为人义诊,只看病,不卖药,拿着他的方子到哪儿抓药都行。

有医院高薪聘请他,他不去;国务院给他颁发津贴,他不要。

他说:“如果想发财,就改行,不要当医生;要当医生,就要有奉献精神,对待病人要一视同仁,不能有贵贱之分,贫富之别。”

他,就是云南省宾川县原中医院院长,退休名医李伯藩。

李伯藩的大义,渊源于他的家族。

1940年,李伯藩出生于云南省宾川县的一个中医世家,他的祖父,祖母,父亲都是当地名医。

李伯藩的祖父李东美,曾经历过下关、丽江、怒江、鹤庆等地发生的疫情,常年奋战在抗疫第一线,1929年,在为病人诊治时不幸染病去世。

李伯藩没有见过祖父,给他影响最大的是父亲李子宽和祖母施怀英。

李伯藩的祖母,是清末牛井街上的著名中医,擅长于治妇科病,不孕症和儿科,李伯藩十二,三岁时,就跟在祖母身边,帮祖母抄方子。

父亲李子宽,18岁就继承了父业,为百姓治病解苦。当时,他们家开着一个私人诊所,家里有一个传统:每逢春节必定会为患者免费看病。

解放后,李伯藩的父亲进了公立医院工作,下班后经常会有病人到家里求医,父亲总是不厌其烦,耐心诊治,从来不收一分钱。

李伯藩从小跟着父亲学习中医,受家庭的影响,成年后,他也成了一名医生。

23岁那年,李伯藩听从组织的安排,来到了拉乌彝族乡,成为了那里的第一位医生。

拉乌是宾川最贫困的山区,地处偏僻,生存环境恶劣,初到拉乌的李伯藩,成了村民们唯一的救命稻草,为了给村民们看病,他翻山越岭,走遍拉乌的大小山头。

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改变这里的村民有病没地方看,也没钱看的现状。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李伯藩建立了拉乌卫生院,他在这里一待就是10年。

1982年,已是宾川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的李伯藩迎来了他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

这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笼罩了宾川县,一天之内,20人被传染,4人去世。眼看病人性命不保,医生们束手无策。这时,李伯藩冒险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用自己所学的中医知识救治病人。

几天后,在李伯藩的精心救治下,16位患者竟然神奇般地转危为安,全部康复了。李伯藩得到了启示,他决定发挥自己所长,把中医发扬光大。

他向上级提出了申请,请求建立宾川县中医院。很快,他的提法很快得到了批准,在他和父亲李子宽的积极筹措下,这一年年底,由10多间简易瓦房组成的宾川县中医院成立了,李伯藩担任了首任院长。

从那以后,几乎每天,小小的平房里都挤满了来自十里八乡的患者。

李伯藩以身作则,每天都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他一边给病人看病,一边努力培养中医人才,由他带出的学生,都成为了中医院的骨干力量。

在李伯藩以及一众优秀的医务人员的努力下,宾川县中医院一点点扩建,接诊室从以前的大杂烩,变成了有内科、骨伤科、按摩科、针灸科、妇科等的现代化科室,建起了2000多平方米门诊楼和住院部。

2.

2000年,李伯藩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县委领导找他谈话,应广大患者的要求,希望他能延期退休,继续发挥余热。

李伯藩二话不说,马上答应了,他把退休时间往后推了5年,直到2005年,66岁的李伯藩才正式退休。

因为医术精湛,李伯藩口碑极好,他退休的消息一传出,省内外各路医院纷纷向他抛出了橄榄枝,许与丰厚报酬,甚至愿意以他的名义投资建立医院……

面对种种诱惑,李伯藩任由来人磨破嘴皮,始终不为所动,他婉拒了所有人的好意,却在自家小院里搭起了一间不足20平米的简易诊所,义务为百姓看病。

有人说他是不是得了老年痴呆,李伯藩淡然一笑,说:“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够用就好。”

曾经有一家三级乙等医院,请他去坐诊,不仅薪资由他自己定,还提供住房,车辆,并且答应帮他解决儿子、儿媳的工作编制以及孙子的入学问题,也被李伯藩断然拒绝了。

李伯藩的义诊,一做就是10几年,从最初狭窄的小屋,到现在200平米的中医诊所,他的脚步一天也没停歇过。

他每天接待三四十人,多则上百人,有人给他算过一笔账:哪怕一个病人只收取5元的诊疗费,每天按50个病人计算,10年下来,李伯藩也应该是百万富翁了。

可是,李伯藩依然清贫如洗,因为他看病只开方子,从来不卖药,也没有什么挂号费、诊疗费等等,还常常接济贫困患者。即便是现在坐诊的地方,也是县政府出面,向妇幼保健站借来的。

李伯藩心里始终坚持着一个信仰: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他常常对自己带的学生说:“要发财,就不要当医生;要当医生,就要有奉献精神。”

3.

自从踏上了从医之路,李伯藩就不断钻研医术,通过不断总结用药经验、不断分析研究,他不但在中医诊治常见病、多发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还摸索出了一套治疗各类癌症和疑难杂症的验方,将很多被下了病危通知书的重症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1992年,李伯藩应邀到县医院坐诊,在一间病房里,他看见一对中年夫妇正在哭泣。

原来,这是一对来自永胜县片角乡的贫困夫妻,妻子得了慢性肾功能衰竭,需要做透析,或者换肾。但是,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完全无力承担高昂的医药费,他们只有等死的份。

李伯藩十分同情他们的处境,决定用中医试一试,他给病人开了一个处方,让他们先抓七服药回去煎服,一天吃一服,吃完再来找他。

走之前,他再三叮嘱患者的丈夫,如果病人服药后有排尿,一定要认真把每天的尿量记录下来,下次看病的时告诉他。

结果一个星期过去了,患者的丈夫没有来;又一个星期过去了,还是不见人来。李伯藩放心不下,于是叫上一位学生,骑摩托车赶了四十多公里路,才找到了那对夫妇住的村子。

到了病人家里,李伯藩来不及喝一口水,急忙询问病情。当知道患者已经排出尿来,而且量一天比一天多时,他欣慰地告诉患者:这病能治好。

随后,他又给病人重新开了几服药,在他的精心治疗下,半年后,女人的病竟奇迹般地痊愈了。

2009年,宾川县金牛镇彩凤村的杨建美,因为化疗的影响,引起了膀胱大出血。

在昆明的医院,通过激光治疗出血点,她的情况有所好转,但一天数百元的治疗费让家里人愁白了头。

原本比较宽裕的家,因为治病,掏空了全部家底,还负债累累。眼看治疗费是个无底洞,杨建美不忍心连累家人,她决定放弃了治疗,回家等死。

这时,有人给她推荐了李伯藩,在丈夫的陪同下,杨建美来到了李伯藩的诊所。

李伯藩给她开了一个药方,一个星期只需要十几块钱,一个月一百多。

夫妻俩充满了怀疑,省城大医院花了10几万都没治好的病,10几块的中药能行吗?

抱着孤注一掷的心态,杨建美还是按药方服药了,几天后,她的膀胱不再出血,原本只能卧床的她渐渐可以走上两步,到后来能够自己上厕所。

如今,杨建美已经年近70,她健步如飞,还能下地干活。

像这样的病人,李伯藩还救治了很多。

一位广州的患者,50岁被查出肺癌,他找了很多医院,花去巨额费用,始终不见好转。后来,经朋友介绍,他找到了李伯藩。李伯藩看完他的检查报告,仔细询问之后,给他开出了一副药方,让他按时服药。拿着药方回到广州后,这位患者按照方子吃了一段时间,身体慢慢恢复了。

还有一对夫妻,丈夫得了膀胱癌,手术后一直吃李伯藩的药调养,至今17年身体硬朗,年过古稀还能一口气做50个俯卧撑;他的妻子继他患癌后中风偏瘫,也是在李伯藩的治疗下,逐渐恢复了行走功能。

4.

李伯藩一天的日程是这样安排的:

早上8:00到11:30点,下午13:30到17:00开门坐诊,晚上7:00到8:30 为远道而来的患者把脉,夜里11点前以电话问诊的方式为国内外的患者开处方。除此之外,他每天晚上还要抽出时间著书写论文。

由于长年累月坐着,李伯藩的臀部起了血管瘤,瘤子由蚕豆大长到了核桃大,有时坐破了,鲜血直流,他穿的几条裤子全都被血浸透过。瘤子破了又长,长了又破。他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从来没有停止工作过。

有人劝他:“您的年纪大了,可以适当地压缩看病时间,晚上早些休息,多写写书就好〞。可李伯藩说:'那怎么可以,如果一个医生躲开病人,那就是犯罪,患者远道而来,我怎么能不见他们。病要看,书也要写。”

病人太多,来的时间又不固定,白天、晚上,甚至吃饭的时候都可能有病人来。李伯藩来者不拒,随时给患者诊治,有时候一顿饭都会被打断几次。不规律的饮食让李伯藩很早便患上了胃病,每次胃痛时,他都是强忍着,坚持给病人看病。

从医几十年来,经李伯藩之手义诊过的人不计其数,但他对待名利却淡泊如水。有人病好了,要给他拿钱,他坚决不收,有的患者家属只好把自家种的菜送到他家里,以表示心意。

2001年夏天,宾川县中医院办公室给李伯藩的儿子李少华打电话,说有一份表格需要他代父亲填写。李少华来到办公室一看,原来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申报表。

这是父亲的一件大事,李少华为父亲能够获得这样的荣誉感到高兴,于是按照要求填写了表格。

可当他拿着申报表请父亲确认时,李伯藩的脸却一下子拉了下来:“谁让你填的?”

“这是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才能享受的,是政府对你业绩的认可。”李少华解释说。

“我不需要!”李伯藩说,“国家给我的工资够生活了,我不需要!”儿子再也没有吱声。

担任院长15年,李伯藩没有用公款吃过一顿饭,他退休卸任时,上万元的“院长基金”没有动用过一分,全都留给了医院。

出神入化的医术和宽厚仁慈的品德,使李伯藩获得了国家、省、州、县的荣誉不计其数。他说:“祖辈传下的医德、责任和使命是支撑我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力量,生命至上,关注健康,关爱生命,救死扶伤的中医美德是我自始至终坚持义务的信仰。”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李伯藩视金钱名利为浮云,始终保持着内心世界的宁静与高尚,他的行为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后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稀名医免费看病
老中医李伯藩义诊九年分文不取 称退休工资够用了
苍生大医__李伯藩(名老中医)
李伯藩:退休八年 义诊三十四万人【2】
“再世华佗”李伯藩:坚持义诊16年,分文不收仅凭8味药治愈数人
云南一个小县城有位悬壶济世的老中医,医术高明,看病却分文不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