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杨绛

□王 颖

我读杨绛很晚,印象最深的是她的回忆长文《我们仨》和散文《走到人生边上》等。她更卓然的成就该是在翻译上,其翻译的《堂·吉诃德》曾被邓小平当做国礼送给西班牙国王。不过我还是喜欢她直接用母语表达自身的作品。

  “以才媛而能为贤妻良母”(钱钟书语)——有学养的女性作家,往往不是席慕容、张晓风式的清浅宜人,而有着静水流深的意蕴。西方文学的研究与译介,又给她的遣词造句中增添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文人的特殊感觉。其实杨绛的文笔并不美丽,不能够营造一个诗意的绚烂世界,她的优点就是她自己。

  善良、真诚、了解、宽容、敦厚,我想这是杨绛的作品让人真正流连的地方。她出身世家,年少时,如果她家里的电灯全部点亮,全苏州的灯都会变暗了,母亲连忙让孩子们去关灯,“别害别人家”。父亲刚直不阿,被称为“民国法律人”;母亲慈悲如菩萨,家里总留下痴呆残疾的佣人。杨绛有了自己的家,就接着帮命运悲惨的钟点工写状子,收藏存折。拉板车的人也受到他们照顾,后来在她和钱钟书困苦的时候,拉板车的人拖着重病回报 “大鸡蛋”,而那刻她感到的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

  我的导师刘炜评曾讲过一个故事,说送牛奶的工人敲门后,在某文人那儿只能见着一道门缝、一只手,而在钱家,等待他的是礼让入室,和一杯冒着热气的茉莉花茶。这类逸闻当然不载于史,文人得不到历史如此的重视,但那一杯茉莉花茶的清而暖的香气,却从我读过的杨绛文中透出,令我相信事有所出。这不是矫情的作态,我觉得甚至也不是所谓的高贵。说到底,杨绛和钱钟书只是书痴,自然而然地恪守着读书人的温润和清白。

  杨绛的女儿钱瑗出生在牛津,是那里第一个中国婴儿,哭声嘹亮,被医生称作miss singhigh,音译为“星海小姐”。牛津的护士问她是不是东方女人都通晓哲学,不让喊痛?其实她只是“没想到还有这一招”,一直静静忍着。这也许是一种与生俱来的隐忍和敦厚。所以她和钱钟书的文革回忆(如《干校六记》),不是一般悲愤的伤痕文学,即使在最糟糕的境遇里,依然有希望有爱。我想可能是人生际遇和历史观,让她超越了一己的悲欢——她是在阅读身边正在发生的历史。只有写到“强爹娘、胜祖宗”的女儿钱瑗时,在类似逆来顺受的平和表象下有了不言的心痛和控诉:这颗“读书种子”经过九蒸九焙(指各类政治活动),仍是颗读书种子。仍是种子,意思说最终没能长成大树吗?钱瑗最终先二老而去,去世前还在编撰北师大的英文教材。紧接着,像一叶扁舟疾逝,钱钟书也去世了。“我们仨”只剩下杨绛一人。

  今天,杨绛的人与文都声誉极广。但我想如能选择,她必不要这样的虚名,而愿与钱钟书在陋室各执一卷,并且让她家的读书种子尽情叶茂枝繁。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这是杨绛翻译的英国诗人兰德的诗《生与死》,被评论人称为翻译者自身的写照。在我看来,杨绛就像我家乡初春半开的丹江,有着青玉的颜色与广阔的清新;又像我中学时书法老师住的两层小楼下园圃中的玉簪花,似是质朴的家常,却温润如玉,洁净清寒。“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杨绛语)但人的精神的精粹会比人本身更久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书、著作与做人,从钱钟书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
钱钟书去世后,杨绛对她的追求者这么说
杨绛先生的百年人生
杨绛
对钱钟书夫妇的“鞭尸”不是正常的批评
你的问题在于书读得太少,但给去世的作家点的蜡烛太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