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生“不让梨”该谁有“鸭梨”

学生“不让梨”该谁有“鸭梨”

  问:“如是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答:“我不会让梨。”看到这个回答,您一定在想,孔融让梨不是每个人小时候都听过的吗,为什么不让梨呢?别急,这个回答其实出自上海一名小朋友的语文考卷。这两天,这份考卷在微博上火了。(4月18日《东南快报》)

  在长大成人的世界里,有时更多生活着“套中人”。而类似“孔融让梨”的套,有时是世俗的圈套,有时是认识的俗套;而大多数时候,这样的套是别人所设,有时却是自甘沉沦其中。就这道题本身而言,其实也呈现出了套的形式。我们钻进其中之后,还诱惑甚至胁迫其他人,也同样落入俗套。

  谦让是一种美德,这肯定没有错;但谁又能否认,真实地表达自我,不会同样也是一种美德?古有“孔融让梨”,但也有如下故事:司马光与小伙伴看到路边李树,大家争相去摘李子时,只有他很淡定:“路边李子无人摘,一定是苦李!”所以,就像脑筋急转弯式的调侃那样:谁敢保证较大的梨就是最好的呢?该小学生“我手写我心”,即便可能异于常人认可的隐忍的谦让,但也不该被如此简单粗暴地否认,否则可能在助长撒谎。

  更让人感觉吊诡的是,有时美德教育仅为纸上的传说,而不去想法让其有坚实的生长土壤。就“孔融让梨”这事而言,因其宣教的意味过浓而显得不真实。身教胜于言传,与其让小孩都去学习古人让梨,不如从生活的点滴处去影响他。

  成人世界自有一套是非标准,而这到底是扼杀人性的被动选择,还是屈从世俗压力的主动作为,都不应成为将其强加于童真世界的理由。因为,孩子们的世界是多彩的,用成人标准将其强化为黑白色,只能归列于教他们撒谎,以此迎合成人,最大恶果是扭曲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这道开放型的问答题中,让与不让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不该采取非黑即白的标准。从而压制孩子们的逆向思维和多元选择,甚至让他们的创造性遭遇桎梏。

  “孔融让梨”是一道测试题,而且是一道很有趣的测试题。在我们习惯了的标准答案外,突然出现的不同回答,其实更应该让人感到欣喜。这道题同样测出的,还有身为“套中人”的成人,回答得多么无趣。而最应测验出的是:面对不合常规的答案,到底该谁感到“鸭梨”?(林小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诚实的孩子为什么“不让梨”?
孔融让梨与孩子的道德两难
“孔融让梨我不让”谁之过
当代孔融,让不让梨(议言广场)
2007-14T《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特种邮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