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修补“城市细节”主要不是钱的问题
修补“城市细节”主要不是钱的问题
  • 2012年06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路见不平,普通市民尚能见义勇为,公共部门又怎么能绕道而行。
  □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本报近期“追问城市细节”的连续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多读者踊跃参与随手拍活动,以实际行动挖掘身边的“地雷”。昨日,济南各区一些职能部门已经积极部署排查工作(本报今日A05版)。与此相对比的是,也有个别部门还在忙着“倒苦水”,“经费不足”、“责任不清”都成了观望的理由。
  不容否认,井盖子、电线盒等虽然都是细枝末节的市政设施,但要进行长期维护,必须有固定的项目经费。相关的财政投入在各地一定都有,只是资金多少可能因地而异。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无论达到哪个阶段,都必须严守公共安全的底线。一个城市没有高耸的摩天大楼和豪华的购物广场并不丢人,但如果小街背巷中常见窨井无盖、路灯不亮的现象,应该让城市管理者感到惭愧。如果把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归咎于手头没钱,就像有钱买化妆品的家庭主妇无钱买食品,只能证明自己的不负责任和不称职。
  城市管理如同居家过日子,富有富的过法,穷有穷的过法,无论哪种生活方式都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保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是各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城市中常见的井盖多种多样,并且归属于不同的产权单位,这的确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但因为“责任不清”就对井盖缺失视若无睹,只能印证这个部门责任心淡漠。假如身在其中的人还记得自己的职责,即便缺失的井盖原来不属于你,你仍然可以积极主动地联络产权单位,实施补救。路见不平,普通市民尚能见义勇为,公共部门又怎么能绕道而行。
  人口多达几百万的城市,按说应该具有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对于井盖残缺、路面塌陷等常见问题,必须建立一套迅速有效的反应机制,不能每次都拖到市民出了事故、媒体接连曝光、领导做出批示,才有所行动。这种不作为的“懒政”从根子上源于落后的城市管理理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各地的城市建设都得到大的发展,一些城市路越拓越宽、楼越盖越高,城市管理者对此也颇为自豪,但城市的边边角角经常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而这些地方往往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和搞工程、上项目相比,修补和更换窨井盖费心费力,也显不出多少成绩,所以一些只把眼光停留在政绩上的部门,不愿主动出击“排雷”。
  让我们欣慰的是,大多数接到“险情”报警的地方已经行动起来,拉网式的排查正在进行中。通过一段时间的突击,相信那些危及市民安全的隐患将被排除。这也从一个方面印证,能否排除城市“地雷”,主要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愿不愿做的问题。
  我们更盼望,一些政府部门能通过这样的排查行动,纠正之前在观念上出现的偏差,在工作中时时想着群众的利益,以制度化的管理编织起覆盖城市各角落的安全网,不让一个井盖断送一条生命的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女孩“落进下水道”失踪后“浮出水面”的问题
韩涵:把“雨中坠井”写入干部应急培训教材
(2008年)窨井盖频频被偷制造伤亡事故
向民问计为民谋利
城市管理|城市管理之谋 大城市需要细管理
丹东城区实行网格化管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