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信札数笺 科普情长

信札数笺 科普情长

——谈钱学森的六封手书

程陶庵 程志泳 《 光明日报 》( 2012年06月23日   06 版)

    数年前,笔者从潘家园搜集到钱学森先生在1983年至1986年期间写给科普学家王天一(1916-2002)的六封信。这六封手书,主要是谈科学普及问题。其中包括有关科普书刊的出版、借鉴外国的科普知识、科普与媒体文学艺术的结合以及科普对象等问题。在这里,笔者摘录1986年7月24日钱老写给王天一的信。这封信主要是讲中国科普对象问题。其具体内容如下:

    “王天一同志

    …………

    我近来同中国科协的同志谈,科学普及工作在今天已有发展: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大面积的科普,另一方面是对广大机关工作的干部的科普。前者又可分为农村及小集镇的“大农业”(即农、林、牧、副、渔、工、商贩、运输)的科普,和为城市的“大工业”(即工业生产、第三产业)的科普。这种大面积科普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关系极大,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技术,叫产值翻番。这方面我们不是发明人,我们是从资产阶级那里学来的,但我们要加以发展罢了。现在这项重要工作由省、市、地、县、乡的科协在抓。科技工作者的任务就是提供教材。

    后一方面对干部的科普,也可以归入干部的继续教育,这也非常重要,“科盲”是当不好干部的。这里也是一个提供教材的工作;科协出版的《现代化》杂志可以进一步充实为面对干部的科学教育刊物。我以前称此工作为“中级科普”。

    从前我还有一档,叫“高级科普”,即为了科技专家们了解非各自领域的新发展,以开阔思路用的。我现在看,这个名称太泛,没有标明其特性,所以应改为“宏观学术交流”。

    这样,经典意义的科普是上面讲的大面积科普,对象在我国有几亿人。派生出来的是对干部的科学教育,对象有几千万人。至于宏观学术交流,那不是科普,是一种跨学科、跨行业的学术活动。

    …………

    钱学森 1986年7月24日”(见图录)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他不仅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建立了丰功伟绩,而且为推动中国科普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55年他从美国回国后,一直支持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广泛开展针对性强、普及面广、务实高效的科普活动。尤其是“四人帮”垮台后,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他更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科普活动中。会上讲、会后谈、写信函、发文章,可谓全方位动员。他给王天一的信中提出科普对象应分三个层次,一个是大面积科普,一个是提高干部素质的科普,再一个是所谓“高级科普”。这三类科普中,钱老认为“经典意义的科普是上面讲的大面积科普”。大面积科普的对象主要是农村及小集镇的“大农业”和城市的“大工业”。对这个层次的科普工作,我们外行人看得很简单,但钱老却把它提升到“经典意义”的高度。他说“这种大面积科普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关系极大,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技术,叫产值翻番。”钱学森早在1978年,在中国科协召开的一届二次全委会上就曾对加强科普工作曾算了一笔账,他说:“按10亿人口计,每人每月参加两次科普活动,全年就得有240亿人次的活动。按一个点,一次可容纳100人,一天搞两次活动,全年可接待7万人计,全国就得有三十多万个科普活动点。”可以想见,亿万民众接受科普教育,得到科学素质的提高,这意味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就不会成为一句空话,“第一生产力”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动力。

    “‘科盲’是当不好干部的!”钱学森十分关注干部科技素养的提高。据中国科协原科普部部长章道义的回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钱学森就在全国科普协会为中央国家机关干部举办的一系列《世界科学技术新成就讲座》上讲授科普知识。有一次他主讲《从飞机、导弹说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既深入浅出,又十分生动地告诉我们:飞机经过怎样的改进,它的速度才接近声音;又克服了什么困难,才能比声音跑得更快。他还告诉我们怎样给火箭装上眼睛,使它自动找到目标;自动化工厂、机关、图书馆,为什么几乎不要人管理,而能够准确地进行工作,等等。在五十六年前讲这些新鲜有趣的科普知识,章部长说“真是大开了人们的眼界”。

    “‘高级科普’,即为了科技专家们了解非各自领域的新发展,以开阔思路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钱学森应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的邀请,在讲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和它的历史演变”的专题之后,对科普读物的出版工作谈了些意见。他强调:科普读物并不只限于对青少年。现代科学技术都是各干各的,各式各样的专家,所谓隔行如隔山,不互相了解,不知道科学技术发展全貌,对于钻一门科学技术的科学家是不利的。他呼吁出版部门要重视“高级科普”刊物的出版。那时,钱学森为做到“互相了解”,每天都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科普广播节目。1984年8月31日,在庆祝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科普广播节目《科学知识》举办的茶话会上,钱学森很风趣地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同志说我是支持《科学知识》这个节目的。那么,同志们要考考我了,说说今天早上六点到六点十五分的《科学知识》节目是什么内容?我每天早上起来,六点钟的头一件事就是收听《科学知识》节目,今天也不例外。今天的《科学知识》节目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张钰哲研究员写的稿子,他也是紫金山天文台的名誉台长。这篇稿子从紫金山天文台的历史讲起,讲到了我们国家天文科学的发展情况,对不对呀?”当与会者报以热烈掌声之后,钱老高兴地说:“好,考了六十分!”一位享誉海内外的大科学家如同中小学生一样,每天早上收听常识性的科普节目,一年收听一二十次并不难,而每天都准时收听那就太难了。这种甘做小学生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

    如今,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钱学森离开我们已近三载,他的学者风范、人格魅力和他的伟绩将永远载入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的史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2005年举办领导干部科技报告会
巴东县科学技术协会最佳文明单位创建活动 图 片 资 料
祝贺【水利参阅】公号主编薛国强同志获聘科普中国专家
关于创建全省科普示范县的实施方案
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竞聘演讲稿范文
浅析社区科普工作的三个重点和三大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