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万啃老族”还是得活出精神头
“10万啃老族”还是得活出精神头
  • 2012年11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大学毕业后的三五年是一个人寻找自我定位的黄金年龄段,也是让自己心智逐渐成熟的最佳时期,回家啃老,不仅给父母增添了经济负担,也可能错过了参与社会竞争、寻找自我定位的最佳时机,几年下来,就会让自己在社会竞争中处于更不利的地位。

  □本报评论员 吴华伟

  《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2011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十多万人选择“啃老”。近年来,大学生面临沉重就业压力,但是仅一届毕业生中就有十多万人在家“啃老”确实令人吃惊。
  这么多大学毕业生加入“啃老”大军,固然跟整体就业形势有关,但恐怕也与一些年轻人图稳定、进取精神不足的精神状态有关。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从小在父母的疼爱下长大,没有父辈挨过饿、受过穷的体验,因此可能不喜欢太艰辛的劳作,更羡慕安稳的生活。这种图稳定的心态让一些大学生在选择工作时把目光对准了公务员等安逸稳定的职业,如果找不到这样的工作,宁肯回家啃老。而中国父母也把为已成年子女提供生活帮助视为理所当然。正如一位大学生母亲所说,“孩子还需要时间适应,反正家里也不缺她这点钱糊口。”
  然而,对于这些大学生来说,啃老可能不是一个好选择。工作是年轻人早晚要经历的一道坎儿,也是一个必经的社会化过程。尽管现在一些人面临着工作机会少、工资低等现实困难,但也并不是说没有工作机会。实际上,只要认清自身情况,放下身段,总是能找到点事情做。这样的工作,一个人可能不会从事很长时间,但是你可以从中体会到融入社会、直面现实的喜悦,也能在其中得到锻炼和积累经验的机会,为将来寻找更好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学毕业后的三五年是一个人寻找自我定位的黄金年龄段,也是让自己心智逐渐成熟的最佳时期,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回家啃老,不仅给父母增添了经济负担,也可能错过了参与社会竞争、寻找自我定位的最佳时机;不仅会导致自身社交等各方面能力的退化,还可能导致抗压能力弱等性格方面的缺陷,几年下来,就会让自己在社会竞争中处于更不利的地位。有些人还会因为长期在家,与社会脱节,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压力,甚至患上了抑郁症等精神疾病。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还存在许多问题,各方面利益调整都在进行中,这让大学生在初入社会时会面临工作、买房、结婚等诸多困难和挑战,但这些困难、挑战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不能因此就索性退回自己的安稳窝中去。对于啃老族来说,与其猫在家里等待好机会砸到自己头上,还不如直面现实,积极向上,活出精神头,承担起家庭和社会责任,靠自己的双手为自己创造机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
自理?自立?自强(演讲稿)
第三讲 就业的心理准备
95后大学生,3000元工资,除去房租吃饭剩下的寥寥无几,怎么办?
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
就业观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