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谁是“大人”?
□ 夏 华
“大人”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个称呼,一般认为,“大人”即是指位高权重之人,然而在中国古代,“大人”一词的语义远不局限于此。
最早对“大人”一词做出考证的是宋代庄绰(参见《鸡肋编》)。在考据学大兴的清代,亦有诸多学者对“大人”的多种语义发生兴趣,其中考证最为详尽者当属赵翼。他在《陔余丛考》一书中,依据正史资料,指出“大人”一词的外延存在着不断扩散的趋势,或指贵为“人中之龙”的天子(如汉朝司马相如《大人赋》所言),或指官场之显贵(主要是唐以前,但并非当面相呼),或指父母、伯叔等长辈(在汉唐以降的正史中多所见及)。而“大人”一词作为对有权位之人的当面尊称,则始于元明。
清人赵翼注意到,在中国古代经义之中,“大人”一词源远流长,且一般皆以“德位兼言”。换言之,对于“大人”而言,“位”与“德”二者不可或缺。在《周易》一书中,“大人”一词频频出现,一般与“小人”、“君子”相对。与小人相对,言其“有德”;与君子相对,则言其“有位”。《庄子》曰:“大人者,圣人不足以当之。”这是说圣人仅有“德”但无“势”,不能称其为大人。孔子亦有“君子三畏”说,即“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在孔子看来,“德位兼备”的大人是介于天命与圣人之间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人”是谁?(图)
“大人”的语义:忽略“德行”彰显“权位
君子于教
中国古代识人之法
有德有才的是圣人,德大于才的是君子,有才无德的是小人,有德无才的是庸人
“君子有三畏”解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