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提线木偶亟待“活”起来

田 野

提线木偶亟待“活”起来

张昌祯 《 光明日报 》( 2012年11月24日   12 版)
兴国提线木偶戏班工作人员在检查木偶、准备演出。

    流传于福建闽南语系地区、江西客家语系地区的古老珍稀戏种提线木偶古称悬丝傀儡,又名吊线子戏,据传起源于公元前180年左右。如今,在江西省兴国县的均村、樟木、社富、梅窖、隆坪、永丰等乡镇,每有乡村群众婚嫁、寿辰、婴儿周岁、新建屋厦奠基上梁或落成以及过年、闹元宵、迎神赛会等喜事活动,都会请戏班演提线木偶戏以示大礼。

    “一口道尽天下事,两手拨动古今人。”在兴国县均村乡戏台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精妙概括了提线木偶的丰富内容。兴国的提线木偶戏班一般7人左右,演出时,台前一至二人操作,连说带唱,后台三至五人伴奏,其中操作木偶者还根据剧中人物分别乔装男女老幼角色的腔调说唱,一身多能。“要演好提线木偶戏,表演者深厚的功底、吸引人的演出剧本和精致精美的木偶制作这几个重要的因素必不可少。”兴国县文化馆馆长肖远明说。

    兴国现存的提线木偶剧目中,有从民间说唱本改编的,有由小说演义以及民间传说故事改编的,也有来源于元曲及明清杂剧的,其剧本文学性强,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台词诙谐风趣,唱词婉转优美、富于变化。木偶形象也非常完整,制作精美,脸谱设计上也颇具匠心,堪称民间工艺珍品。文角、旦角多用平眉,构图精巧,线条圆熟,给人以柔和、飘洒之感,武角多为“纵眉子”,呈倒八字形,线条简练,笔锋遒劲,给人以英武果断之感。兴国提线木偶线工也极其繁复奇妙,每个木偶的系线根据角色的不同,分别为5到12根不等,甚至有的多达20余根。

    提线木偶表演时,由一人控制九根至十二根线,每个木偶脚上各一根,手上各三根,耳朵一根、嘴一根、肩上一根,有时很特殊,木偶肚皮上还有一根。通过表演艺人巧妙地运用提、拨、勾、挑、扭、抡、闪、摇等方法,赋予木偶以艺术生命,不但可以模仿真人的简单动作,甚至还可以做卸帽子、脱衣服、搬椅子、抡杆子等各种特技动作,让人眼花缭乱,赞叹不已。

    在悠久的历史岁月里,经过艺人不断精心雕琢,兴国提线木偶戏形成了独特的腔调,旋律优雅,情韵深沉,既擅长抒发慷慨悲壮的情感,表达劳动人民善良豪爽的气质,又融进了悲楚凄怆的成分,更加哀婉动听。唱腔分为本调和乱弹调两大类,本调述说性强,擅于表现细腻缠绵、如泣如诉和愁忿怨怒的情绪,多用于小生和小旦;乱弹调则健壮有力,用于生角、净角演唱,适于表现人物内心激烈、动荡的复杂情感。伴奏乐器以唢呐、二胡为主,配以锣、鼓、钹等打击乐器。说白念唱以方言为主,有时夹杂“官话”(土腔普通话),极受观众喜爱。

    在当今电影、电视等娱乐方式流行之前,兴国提线木偶同兴国山歌一起,一直是老百姓十分喜爱的文化娱乐活动,每当木偶戏班来到一个村子时,不需动员,男女老幼便全部早早聚在一起,等着开锣演出。但随着人们文化生活的丰富以及审美情趣的变化,以及影视、网络等现代传媒的冲击,观赏提线木偶戏的人越来越少,各提线木偶戏班的经济效益逐渐变差,演出次数越来越少。

    经济收益的下降也造成愿意学习这门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大都情愿外出打工而不愿从事提线木偶演出,造成演员年龄结构出现断层,后继无人,尤其是一些木偶制作技艺和演出技法更是濒临失传局面。目前,兴国县经常能开展活动的提线木偶戏班仅存七八个,每支队伍有6至8人,每年平均演出100场左右,不及原来高峰时期的一半,演出时间也基本集中在春节等农闲期间。

    杨振铨是均村乡石溪村提线木偶戏团的骨干,今年已经72岁了,本来不仅带了徒弟,还有了徒孙。可是最近几年徒弟徒孙大都打工去了,戏班人手不够,外出表演时经常要到别的村子请人。

    “再不赶紧行动起来的话,下一辈就只能从书本和影视上看到提线木偶戏了。”严峻的现实让兴国县有关部门忧心忡忡。为保护提线木偶这种极富民间传统特色、具有较大影响的戏种,兴国县依托文化馆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并从多方面下功夫,加强对提线木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在具体的实施中,兴国县采取静态保护和动态保护相结合的方法,让这一珍贵的民间文艺真正能“活”起来。兴国县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对兴国提线木偶戏进行研究、搜集与整理,并出版相关书籍,拍摄电视专题片以及相关音像资料,并深入调研论证,从选题、表演技巧、传承发展等环节,分别制订有关标准。现已整理手抄本、油印本等早期剧本60余本。兴国县还着手建立更健全的提线木偶培训基地,举办提线木偶民间传统戏剧培训班,建立以师带徒的人才培养机制。现已举办了几期提线木偶传统戏剧培训班。

    同时,兴国县还举办提线木偶民间传统戏剧比赛和民俗调演,投入10万余元举行了首届全县提线木偶民间传统戏剧比赛,各个提线木偶戏班相互交流、学习,提高木偶制作和表演技巧。兴国县成立了由县文化局领导、企业负责人、专家组成的提线木偶民间传统戏剧保护领导小组,组建了提线木偶传统戏剧协会,制定了兴国提线木偶传统戏剧协会章程,并投入6万余元组建了高溪、石溪、泮溪等6个提线木偶剧班。兴国提线木偶已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主动适应当代群众的审美和欣赏需求,拓展生存空间和舞台,努力让提线木偶真正迸发出新的活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海闽东志丨那些年看过的木偶戏,你可还记得?
潮汕 | 还记得小时候的“柴头戏”吗?
岌岌可危的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西木偶戏
泉州非遗: 提线木偶戏散发光彩
化石老戏无人继承 古老“非遗”进退两难
南通日报数字报纸文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