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迁徙中浮沉
在迁徙中浮沉
——读道格·桑德斯《落脚城市》
李立民
  ◎李立民

  十多年前,我住在江苏无锡西南部城郊结合部一个叫西园里的地方。那是一个小小的十字路口,周边散布着一些小饭馆和小商店。夏天的夜晚,昏黄的路灯照射着上世纪70年代的乡村矮房,日用杂货就从这些屋内一直摆到街上;光着膀子的打工仔在马路上散步,三轮车夫在街口大声谈笑招揽生意,间或有开过的汽车扬起扑面的尘土。这样的情景下,我所在的白色五层楼舍区简直就是鹤立鸡群。

  这样的地方,就是道格·桑德斯笔下的《落脚城市》,讲述的是人类从农村到城市的迁徙趋势。在世界各地,它有各种各样的名称:贫民窟、城中村、中国城、小印度、移民社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等等。

  这样的落脚城市,在世界各地都有着多舛的命运。由于它往往带来贫穷、混乱、肮脏和暴力,很多政府都采取“阻止、消除、隔离、漠视”等措施。概而言之,这些脏乱的落脚城市都被认为是“健康都市的不良增生物”。

  但是,落脚城市真的就是城市疮疤吗?

  道格·桑德斯的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他以一名调查记者的身份,搜集了世界各地落脚城市的发展轨迹,阐述了“运作良好的落脚城市”可以消除贫穷落后,并“创造新兴中产阶级”的观点。在他看来,要让落脚城市成为进入主流社会之前的“接待厅”,就必须为乡村移民提供向上流动的管道。比如能够简单容易地经营小商铺,可以自由买卖落脚城市的房产;甚至,可以对乡村移民自行占用的土地进行确权。他认为,只要移民可以通过管道实现阶层的向上流动,那这样的落脚城市再贫穷也不可怕,因为它的移民始终有进有出,成功的移民能够离开落脚城市。而如果没有这些管道,这样的落脚城市才是可怕的,因为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落脚城市”,而是真正绝望的“贫民窟”。

  十多年前,我曾到西园里看望一个喜欢文学的打工仔。在一只垂下来的黄色灯泡下面,他的脸从一群观摩牌局的光膀子中间扬起来。我还记得,在公司做杂务的苏北姑娘小杨,生完孩子以后还想来影视城做临时工,得到同意后一定要塞给我两条烟。如今,西园里的十字路口已经是开发区的高楼大厦,他们应该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如愿扎根了吧?因为那里已经如桑德斯所说成了“新的中产阶级聚居地”。

  但我知道,他们这样的人群迁居城市的过程并不会顺利。桑德斯在他的书里一再呼吁,要给落脚城市的移民提供更多的空间,包括工作机会、社会协助、公共住宅、就学设施等等。这些乡村移民,每每比土生土长的城市居民拥有更加高远的志向、更加坚忍不拔的精神,他们受过教育的后代,其表现也往往会胜过本地居民。尽管他们现在还往返于城市和乡村之间,但终有一天,他们或者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会彻底离开乡村。

  只是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常在主观臆断中偏离乡村移民的实际需求。最常见的误区,就是把落脚城市改建成整齐匀称、美观大方的现代化城区,有大而无当的广场、高耸气派的公寓、分割整齐的绿化,并且严格划分出工作、居住、娱乐等不同区域。但这种外表光鲜的城区恰恰扼杀了它成为真正城市的可能性,因为低密度和分区域不利于乡村居民的工作机会和社会交往。而没有自然生长的商业活动来联结和滋养,落脚城市只会走向荒凉和冷清。

  更为严重的当然是对迁徙的禁止,目前“将近四分之三的发展中国家政府仍然认为,应该限制乡村至都市的人口迁徙活动”。中国就有数以亿计的农民工,离开乡村进入城市打拼。但世界银行的统计告诉我们,削减贫穷和促进经济成长的办法,就是鼓励大规模的迁徙和城市化。让乡村人口迁徙到都市,更为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这是我们不可逆转的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住在城中村,不代表我们没有未来
「中东社会与经济」伊斯坦布尔寮屋区选民与土耳其繁荣党的崛起
特洛伊·安东尼桑德斯的自然景观
触摸都市中感受乡村
『遷往外地』| 難負擔大城市房價與稅負 紐約羅省芝城居民紛遷離
【意大利,一个神奇的国度|艺术家:比尔·桑德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