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时代需要更多的于是之

光明时评

时代需要更多的于是之

耿银平 《 光明日报 》( 2013年01月23日   02 版)

    1月20日,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是之在京逝世,享年86岁。据报道,上世纪80年代谢晋筹拍《赤壁之战》,邀请于是之演曹操。于是之答应了但提了个要求——给他一年时间练魏碑,捎带着将《汉书》《后汉书》通读一遍。“演的是戏,比拼的是文化”,在于是之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艺术工作者的每一个艺术创造,不仅是在用语言、动作演绎,更是在用丰厚的文化积累和底蕴赋予作品凝重的艺术灵魂,让艺术形象借助文化的翅膀飞得更高。诗歌创作要求“功夫在诗外”,艺术表演同样如此。要想造就“台上一分钟”的辉煌,就要在“台下十年功”上多下功夫,用文化积蓄、书卷气、“有文化”进行铺垫,如此,艺术发展和创造才能渐入佳境。于先生的成名之作——《龙须沟》中的“程疯子”,就有这种厚重味道。

    演曹操要练魏碑,还要读《汉书》《后汉书》,这些注定是艰辛的苦差事,但正是有了这种“辛苦”和“苦读”,只有初中文凭的于先生才逐步完成了从演员到学者的转变。正是凭借这种孜孜以求、精益求精,他塑造了众多光辉的艺术形象:《龙须沟》程疯子、《虎符》信陵君、《茶馆》王利发、《青春之歌》余永泽、《丹心谱》丁文中、《洋麻将》魏勒……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从张瑞芳、陈强,到黄宗洛、李默然,再到于是之,老艺术家们相继离世,很多人唏嘘哀叹,感叹“大师不在,精神失落”,因为这些老艺术家身上常常迸发出令时代震撼的大师风采、令众人仰视的精神价值,以及强烈的艺术责任感、使命感,这才是他们被称为大师的原因所在。

    因此,文艺工作者应该多学学于先生。其一,摒弃过分浮躁、市侩的艺术观,少一些觥筹交错的应酬,多一些书卷气、人格静气,多一些厚积薄发的文化积淀;其二,努力提高文化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大众提供更多美好的精神食粮,保持文化敬畏感;其三,始终将观众放在最高位置,始终坚守为大众创作、演出的准则,树立兢兢业业为人民演出的意识,为社会奉献更多艺术精品。

    当下,我们进入到一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提高国家软实力成为摆在所有文艺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时代需要于是之这样有文化、有担当的艺术工作者,为人民创造更多精美的精神产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关于艺术
美在新时代——典藏精品特展作品图
深观察|饶宗颐的学术精神:世界化与中国化
国画大师潘天寿的艺术精神在于中和之美
减法与加法
张德明中国画· [作品十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