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青岛的春节地标
■口述城事
老青岛的春节地标
  • 2013年01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上世纪30年代的《青岛时报》上有关春节的内容。
  ▲ 老青岛的中山路。
  在蛇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笔者通过自己收藏的老报纸上的新闻报眼,寻觅上世纪30年代老青岛城市里的春节地标魅力。这些承载、见证城市历史变迁的地标,反映了老青岛节日生活的一幕幕喧闹场景。
  □ 曲海波

  日征月迈,在蛇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笔者通过自己收藏的老报纸上的新闻报眼,寻觅上世纪30年代老青岛城市里的春节地标魅力。这些承载、见证城市历史变迁的地标,反映了老青岛节日生活的一幕幕喧闹场景。这个城市,有些地名,重温一遍,不由得让人感慨似水流年。
四方路、劈柴院
购物最热闹

  今天,如果说起四方路、劈柴院、博山路、潍县路等青岛老地名的历史,对上年纪的人来说,也许耳熟能详,但是,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则是陌生多了。上世纪30年代,四方路、劈柴院等路段、商区就像今天的台东商圈一样,每天人头攒动,煞是热闹。特别是春节,商铺商摊,各色节日商品充溢街头,让人目不暇接。
  1936年春节(是年春节是阳历1月23日)前夕,当时的报纸《青岛时报》不惜笔墨和篇幅,对岛城中山路商圈的四方路、劈柴院、莘县路等市场进行连篇累牍的报道,大肆渲染节日气氛,为春节造势。在报道四方路市场时,以“年货上市,四方路之形形色色”为题如是形容四方路之繁华热闹:“纸香鞭炮垛成垛,蔬菜水果堆成堆,各色商铺货摊从四方路摆起,东至芝罘路,西达潍县路,中间经过了易州路、博山路各路的路口,年货摊是十字式地排列着……种类多得很,有财神像、黄香、红烛、金银箔、黄表纸、烛台、灯笼、年画、对联、橘子、苹果、黑白瓜子、金枣、香蕉、山楂、红枣、大花生、小花生、黄梨、葡萄干、鸡鱼肉菜蔬、鞭炮、玩具,应有尽有……玩具摊上,儿童欢聚。”
  上世纪30年代的劈柴院,不只是岛城市民经常光顾的大众游乐场,且各种酒肆饭店、杂货摊儿鳞次栉比。鲜为人知的是,每至春节,劈柴院内的水果摊市在岛城也是小有名气,如1936年春节前夕,《青岛时报》报道劈柴院时以“劈柴院水果摊热闹异常”为题如是描述:“记者到劈柴院去一看,那些屋子里的水果铺和院子里的水果摊上都人山人海,热闹异常……那些卖水果的,有的用篮子盛着,有的用纸包着,篮子有圆的扁的,大的小的,篮子盛上橘子、香蕉、梨、苹果、甘蔗等等,盛满了再盖上红红绿绿的发单(红贴)……装一大篮子最多两元钱,小篮子不过花个七毛八毛,就很好看。”
1936年春节,市民拥至
山东大戏院争看《劫后桃花》

  上世纪30年代,每年春节岛城人文化消闲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到戏院、电影院看戏看电影了。那时,中山路上的山东大戏院、平度路上的大舞台戏院等岛城响当当的娱乐场所,每至春节,常常是“客满”的牌子高悬。
  1935年9月,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外景队来青进行电影《劫后桃花》的外景拍摄。该片在青岛拍摄了大量的外景,反映了上世纪30年代青岛的历史风貌和风俗人情,拍摄过程中,许多青岛市民都亲眼目睹了电影拍摄现场,以致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岛城市民街谈巷议的话题。1936年春节期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将刚刚制作完成的“1935年特级巨作”电影《劫后桃花》拷贝通过飞机首先送到青岛放映,为的是感谢岛城人对电影拍摄工作的支持,同时也为岛城人春节的文化生活助兴。
  当电影《劫后桃花》春节期间要在山东大戏院放映的消息经报纸和山东大戏院的海报披露后,人们都趋之若鹜地到山东大戏院排队购票,那阵势就如今天人们到电影院线看春节档的贺岁大片一样。
  那时,尚在国立山东大学教书的著名剧作家洪深先生因创作电影《歌女红牡丹》和《劫后桃花》而在岛城声名鹊起,正如记者描述的那样:“以青岛作背景的《劫后桃花》,是洪深编的,曾在《文学》上发表过,去年明星又来青岛拍这部片子,那时已经轰动了青岛,本报曾向读者介绍,并且也有不少读者曾亲眼看着明星公司拍这片子的外景;昨天这片子在山东(注:山东大戏院)公演了。崇拜戏剧家洪深作品的,爱好看电影的,和一般好奇的,当然都是这部片子的观众……”
土产特色街
莘县路

  20世纪30年代,毗邻小港湾的莘县路是土产特色一条街。1936年春节前夕,当时报纸如是描述莘县路:“除了四方路、博山路之外,尚有一条路也很兴盛,就是莘县路菜市之门外。这路两旁也是货摊连排,但所卖的东西,与四方路货摊不同,此处摊上卖的器具是洋铁壶、铁铲子、铜勺子、茶盅、茶壶、盘子、红黑筷子、切菜板、粗瓷碗、碟子;食物是海带、韭菜、白菜、洋葱、山药、大葱、生姜、大蒜、辣椒、胡椒、五香末、粉条等等,香烛纸箔财神像与四方路相同……”
  那时光顾莘县路的顾客“穿的都是短衣,讲起价来争执分文,且不能买办值钱的东西,每人至多不过花一元或八角,最少者买一回仅花一毛两毛。”由此可见,每天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莘县路市场平日里以物美价廉著称,是颇受普通劳动大众青睐的。至春节,每日里更是人声鼎沸,呈现一派节日繁忙景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改造后的四方路大茅房,说说青岛的德国大茅房
中国电影院,承载着青岛人的光影记忆
西大森—南村路与石村路
到“平度路”看戏,在青岛曾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
三十年代的青岛影像,网友再发珍贵老照片
老街里的特色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