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代艺术的核心是直面痛苦
千高原

当代艺术的核心是直面痛苦

  当代艺术是先锋的、另类的、叛逆的。这些年各种青年展、拍卖、艺博会,将小清新作品说成是当代艺术,这是一种误导。小清新美学不可能是当代艺术,因为它是一种从众的或城市青年的多数人美学。这不是说城市文化不可以存在小清新,但请别把它说成是当代艺术。

  先锋、另类、叛逆是当代艺术的特征,这是指相对于当时时代的“先锋”,它一定是小众的艺术。有些先锋艺术过了十几年后,它就成为一种被重复模仿的套路,这种“先锋”就不再是先锋了。有人将一些由最初的先锋变为僵硬不变“套路”的现象,归结为“先锋已死”,认为这个年代没有先锋了,或“先锋”不再可能,这都是一种“死亡论”的翻版。

  “先锋”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流派,它从内容到形式都在持续地变革,如果按照过去的形式上的先锋特征去识别,它显然消失了。但实际上“先锋”总是以不同形式和思想一再出现,只是它永远不在大多数人的视线内。社会总是在以流行的方式热捧浮出水面的“过去的先锋”。

  还有一种先锋是隐藏在大众文化外衣下的,一般的公众不太容易识别它的“先锋性”,上世纪二战后,先锋艺术不再以抽象艺术、观念艺术、贫穷艺术等与大众文化在形式上差异明显的方式出现了,而是采用大众文化的“表皮”,在叙事和观念上保持先锋,这样就能解决“先锋”通过商业系统深入公众,并获得市场收入。比如李安的“少年派漂流奇遇”,他在叙事上是非常“先锋”,但公众未能透过表象识别其中的深层探索。

  现代的先锋艺术家也不像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巴黎那种波西米亚艺术家的风格:长发、酗酒、打架等容易识别的身份特征,现在的先锋艺术家更多是像李安这种儒雅的整洁的类似公司高管或大学教师的形象。中国社会还倾向认同凡·高式艺术家,但真正的大艺术家早已不是这种形象了。这即是对圈层文化的认识在社会认知与专业圈的时间差。

  社会对先锋的认识,同职业圈层的艺术认识有一个时间差。比如,社会和媒体认为只要使用了行为艺术、Video等形式,就是先锋艺术。这是一个信息时间差造成的误解。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这种艺术形式刚刚兴起,只要使用了这一形式,不管内容如何,都可算作前卫艺术。但行为艺术、Video成为艺术界普遍使用的形式时,就不能再以形式作为前卫的判断依据。

  另一种对当代艺术的认识误区,是把“当代”的含义理解成“时尚”,“小清新”美学即是一例。当代艺术与时尚的区别,不仅在于是大众艺术还是小众艺术,还在于它是一种精英的现代性文化,而现代性文化的核心是直面痛苦。小清新美学中不包含对痛苦的深度关照,它追求一种消费主义的愉悦感,以及没有任何超越和叛逆意识的自娱自乐。

  当然,在多元主义的社会中,小清新美学有它的存在权利。问题在于,不能将“当代艺术”理解成一切现在存在的泛当代文化,当所有的艺术都变成“当代艺术”时,当代艺术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从当代艺术的历史看,它以二十世纪初的“先锋艺术”为核心,已经构成了一种“新传统”,即它是一种先锋、另类、叛逆的小众艺术。先锋艺术并不会死亡,因为先锋是人内心的一种需求。但先锋艺术不是一成不变的形式,无法根据某一简单的形式特征来判断其是否先锋。只有根据艺术史的考察,才能判断目前的艺术是否跨越了过去,因而在整体上是先锋的;先锋艺术更不是一种愉悦的美学,先锋以有关艺术和精神史的探索为使命,这种探索是不可能在“小清新”状态中发生的。

  (作者为艺术批评家、独立策展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艺术批评】朱其:当代艺术不是小清新
在传统的美学中,艺术总是以一种高雅神圣的姿态君临于生活之上
审美之觞,折射出先锋性的退场 | 社会科学报
现代艺术与美的观念:黑格尔美学的一个启示
《泉》何以成为艺术杰作?
不要放弃“美的理想”(争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