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诉说生命记忆
诉说生命记忆
周文联
  周文联

  新天地是一个让全世界感受上海独特“海派气质”的地方。我的老师从国外回来,每次必要到新天地感受内外今昔具有痕迹的文化组合,这次更是看到了自己很喜欢的画展——侬上海风情系列和海上仕女系列(画家陈炼的画展)。

  唯一遗憾的是老师想买《上海的早晨》这幅画,没有达成心愿。老师说:“这幅画里包含了太多的上海元素,我的童年和青年时代就住在这样的石库门里。那时的拥挤是你们现在无法想象的。”我们说,我们也去过亲戚朋友家的石库门房子,当时觉得挺好玩的。“确实,那时的人们之间关心很多,大家在一个小房子里做饭,好像也挺热闹的,谁家包馄饨,就会分给隔壁人家尝尝。”

  上世纪六十、七十和八十年代的上海早晨就是这样的,大家从自己的门口一站:梳头、刷牙、烧饭、洗衣、晒被子等都同时进行,当然还有急吼吼送小孩子上学的。家家户户的门口能利用的空间都发挥了作用:放把坐的椅子、洗衣服的搓板、挂上腌制好的咸鱼和咸肉、搭上毛巾拖把等日常用品,一幅幅我们生命中的深刻记忆都在《上海的早晨》里形象地再现了。最让老师想笑的是:一位中年男子脚踩到西瓜皮后摔了一跤,正好摔在离倒马桶的女子不远,那生活的气息油然而生。画面右下角的煤饼炉子今天在上海已经很少见了,那时可是每家每户的必需品。左上角的咸鱼和咸肉,是童年时代最美味的记忆:每到新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腌制些鱼肉,那时的孩子不像现在的孩子,天天都能吃鱼肉,只有等到过节时,家长才会多做些荤菜,对于当时冰箱还没普及的家庭来说,腌制品是比较好的储存方法。

  当我的老师希望购买这幅画时,陈炼老师说:只想把上海的美好用画笔记下来,希望更多的人看到上海的成长:不是浮躁的生活,是人与人之间难忘的美好时光。

  环顾画展,每一幅画都让曾经在上海生活了三十多年的我的老师找到了自己成长的脚印,她说:所有真正美好和贵重的事物都是无价的,她很理解画家为什么不愿卖此画,因为他是在用心和爱作画,他无法割舍生命记忆中最难得的东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命的记忆[生命的记忆——犹太人在上海]第三集 亲历者露西参观《犹太难民在上海》的画展
郭沫若:关良的画都能懂就坏了
糜耕云.绘画作品欣赏(1)
她8岁成为孤儿,14岁被卖入妓院,遇到一位暖男人生如同开挂
他把草原“搬”到了北京
《生命的记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