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想要预测病毒?很难,很难……(附照片)
本报记者 姜澎
当SARS流行时,他们在实验室里默默地分离病毒,寻找病毒的致命弱点;当禽流感暴发时,是他们率先在实验室里分离出病毒,定位了那些不明原因的高烧致病原因;当今年所有人都在担忧黄浦江水受到污染时,是他们探测水中所有可能出现的人病毒,最终给出了水质安全的报告。眼下H7N9病毒发生人感染迹象,又是他们首先分离出了病毒,并且一直寻求病毒的隔断方式……
除了医院,高校里也活跃着一批科学家,他们一直在与细菌和病毒打交道,致力于守卫人类健康。
关注流行病几十年
“不管是公共卫生界还是医学界,最关注的都是不明原因的病,探索病因是我们一直以来最重要的工作。”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姜庆五教授这样描绘自己的工作。
姜庆五教授所在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起源于原上海医科大学,已有80多年历史,学院的专家们参加过上海的霍乱、血吸虫病、甲肝大暴发、非典、禽流感与流感的防治与研究。此次的H7N9病毒首次在人身上发作,他们也参与了研究。“出现任何一种危害公共健康的现象其实都是结果,而有果必有因。流行病研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找出它的直接因素。病因探索,是医学和公共卫生共同关注的问题。”
进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公共卫生安全二级实验室,必须换鞋子,“我们这是安全等级初级的,如果要进入公共卫生安全三级实验室,还必须有特殊的防护。”姜庆五教授介绍道。
实验室外间,保存的都是普通的细菌和蛋白质组分。还有一台像超市里的大冰柜那么大的生物安全柜,平台上放满了瓶瓶罐罐,上方盖着一个大玻璃罩,“每当我们要做实验时,这个玻璃罩的一面就会被打开,然后操作平台上方的换气装置就会启动,所有空气都从操作平台上方直接排出,不会有空气溢出或者被试验人员呼吸到”,实验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即便如此,所有的实验人员也必须戴上特制的口罩,旁边还配了一台洗眼器——一旦有液体溅到眼睛里,就必须立刻用洗眼器清洗,“要是等到消毒设备、药水拿来再清洗,那就来不及了!”
而在实验室里面的几个实验区,研究的则是更“高级”的微生物,“到那里面去,就必须要穿上防护的衣服了。”
不久前,实验室刚刚完成黄浦江水质的测试——将黄浦江水中测得的微生物和所有的致病病毒和细菌进行比对,发现水质并没有致病性。此次H7N9病毒在人体发现,他们又再次对水质进行了检测,并没用检测到H7N9禽流感的病毒。他们还就一些中成药对于流感病毒的抑制效果进行了试验,发现板蓝根等提取液对于流感病毒并没有抑制作用。
防止流感成为人类的下一个灾难
“凡是从事预防医学与流行病研究和临床医学研究的人,对流感一直都非常关注。因为大家都很担心流感会是人类面临的下一个灾难。”姜庆五教授告诉记者。众所周知,流感是呼吸道疾病,难以防范,因为没有人能够控制住不呼吸。而且流感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流感本身就会引发头疼、咳嗽,更糟糕的是它有很强的副反应和并发症。
专家告诉记者,流感是一种RNA病毒,即核糖核酸病毒。现在所有的RNA病毒都没有很好的疫苗,因为这类病毒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直在发生变异,现在医学界的难题丙肝、艾滋病病毒也都是RNA病毒。“关于这几类病毒的研究,我们这里都有课题组。”但专家们显得很无奈——这类易变异的病毒都难以研制疫苗。即便是季节性的流感疫苗,效果也很有限。相比较而言,DNA病毒则比较稳定,疫苗研制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
近年来禽流感越来越受到关注,而且越来越容易肆虐,是因为过去医学界很少关注动物。“我们也只对H5禽流感病毒有一定认识,对其他禽流感病毒的认识非常有限。尽管人病毒和动物病毒的感染机制是一样的。”
根据核蛋白的抗原性分类,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H有15个亚型,N有9个亚型。所有这些亚型都可以感染禽类和鸟类,禽类中高致病性的是H5和H7。除了H5N1以外,1999年香港就出现过H7N2禽流感的人类感染。2003年,荷兰出现过H7N7禽流感的人类感染。
据介绍,目前公共卫生学院课题组研究的H1、H2、H3病毒都是人病毒——每年因为H1到H3流感而丧生的人,全球大约有10万。从H5以后,基本上都是动物病毒,其中H5主要是家禽类的病毒,H7是野鸟病毒。
姜庆五教授称,因为物种之间的屏障关系,过去从H5开始以后的病毒很难传染到人身上,但是由于近年来养殖业的发展,人和动物之间病毒的基因“交换”越来越成为一种可能,于是,科研人员不得不开始关注动物的病毒,“虽然各个科研机构人手有限,但是近年来几乎每年都会根据WHO发布的流感病毒株进行研究。”
察觉病毒从动物迁移到人的蛛丝马迹
“其实就病毒而言,我们只能知道这一次发生的病毒是什么,至于下一次会出现的病毒,科学家也作一些预测,但是这些预测只能姑且听之,没有什么意义。”姜庆五教授解释道,RNA病毒随机变化太快了,根本无法预知它的下一次变化。从道理上来分析,预测总是时间越短越准确。“预测后天病毒会怎么样还有意义,可是要预测半年以后的病毒,几乎没有意义。”
病毒之所以受到科学家们如此关注,是因为病毒总是寄生在人体细胞内,利用人体细胞的代谢系统作为自己的代谢系统,因此人体内的病毒很难被杀死。而细菌则不同,细菌有自己的一套代谢系统,是独立于人体细胞的,相对来说,细菌的生命比较容易被终止。这也是为什么一般情况下,病毒感染更加严重。
“每次流行病发生,我们除了要关注病毒以外,还要关注如何采取合适的措施防控这些传染病。”姜庆五认为最主要的,是控制人口的流动,“在从事流行病学研究的科学家眼里,再厉害的流行病,如果所有的人不大范围地移动,只在很小的半径活动,封闭的公共场所都不去,再通过其他的医疗措施,那么这样的流行病未必会成为大灾难”。
大学里的几个微生物实验室现在一直在做病毒的研究,主要是因为病毒总是在不断进化中,从动物迁移到人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迹象被察觉,从1997年发现H5N1至今,科学家们总是希望病毒的进化慢一点,以便尽早地察觉到它的迁移和变异,使它不要那么快地进化成人病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知识】加强全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国际合作机制
自1918年大流行一百年以来的流感——中国准备好应对了吗?
人禽流性行感冒的诊断、治疗与预防
顶级医学论文:新冠病毒从潘多拉魔盒中逃离,但希望还在人间
卫计委公布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
1918年西班牙流感,最致命的流行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