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默片的“声音”
默片的“声音”
汤惟杰
  汤惟杰

  上海的影迷有福。刚落幕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英国电影学会新近修复的希区柯克早期拍摄的九部默片举行了亚洲地区的首度展映,英国默片配乐专家John Sweeney现场全程钢琴伴奏,他的音乐与影片情节氛围配合默契,丝丝入扣,在场观众无不赞叹。

  这也引出了一个有趣的话题:默片时代影院当中果真是一片静默吗?答案当然是“不”。美国的爱迪生最初设计出“活动视镜”,是为了与自己之前发明的留声机配合使用的,在他的设想中声音和影像应该同步出现。当然,限于技术原因,电影诞生后的30年里,投射在银幕上的影像还未能拥有自己真正的声音。

  为了弥补本身听觉环节的缺失,默片一方面使用字幕这样的手段来予以弥补,另外,影院出于招徕观众的目的,也会想办法在声音这一环节上做些文章,比如请乐队和歌手当场演奏献声,而如果用留声机播放音乐,则更节省成本。当然,那个时期的默片,能像德国的弗里兹·朗执导的《大都会》那样,有专门的作曲家,Gottfried Huppertz为之谱写音乐的,还是少数。

  上海的影史上,围绕默片放映时的配乐,还曾发生过一场纠葛。那是在1926年的11月,当时上海的豪华影院“夏令配克”在放映一部美国片《党人魂》(英文原名“The Volga Boatman”,直译为“伏尔加船夫”)。该片是美国大导演西席·地密耳(Cecil B. DeMille)的作品,讲的是以沙俄时代为背景的革命者的爱情故事,根据罗马尼亚籍小说家Konrad Bercovici的同名小说改编。“夏令配克”在放映前便在《申报》上大做广告,称该片开映时“加添全班特别著名音乐队”,“届时聘请俄国歌伶随片歌唱俄国悲曲”。

  有没有真的聘请“俄国歌伶”,如今倒也不得而知,但乐队是有的,而且演奏的乐曲中竟然有法国国歌《马赛曲》。据笔者查考,《马赛曲》在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曾被俄临时政府配以新词定为国歌,影院乐队选择它作为影片配乐,可能出于这样的原因。

  影院方没想到的是,《马赛曲》的演奏激怒了在座的一群法国观众,现场由此而引起骚动,原因在于他们不能容忍法国国歌被用来进行“宣传”,事后,租界有不少人纷纷反对此片继续公映。此事还导致了上海公共租界当局首次建立其电影检查制度。

  现在想来,地密耳选了一个俄国背景的故事,无非是为自己的片子增添点异国色彩。此片在美国本土首映时,在洛杉矶和纽约两地分别由不同的乐师配乐。地密耳一定不会想到,这部默片在上海闹出了很大的动静,而惹祸的,是身为导演的他也做不了主的“声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不见的电影」声音雕塑默片现场配乐
这首俄语版《工人马赛曲》,曾经是俄国国歌
本周日×默片《一串珍珠》×吹万现场配乐
法国国歌《马赛曲》,最好听的一版
法国国歌-马赛曲
法国国歌马赛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