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绝不能用专业来定义职业道路

来自哈佛的反省与呼喊——

绝不能用专业来定义职业道路


  本报记者 唐闻佳
  艺术人文专业具有力量、蕴含希望,但也正与危险正面交锋——如同历史上它曾遭遇过的那样。在哈佛的艺术人文专业教授们看来,眼下是重新认识艺术人文专业的时候了。
  
人文科学的面前 摆着两大现代焦虑
  博雅教育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西方古典时期,中世纪时被纳入大学教育。博雅教育最初由7门核心课程组成,即“三艺”(包括语法、逻辑与修辞)和“四艺”(包括数学、地理、音乐与天文)。它们被合称为“人文七艺”,是中世纪大学的主要科目。因此,“人文”从来就是一门客观、中立、严谨的学科,它独立于眼前的经济压力,独立于对知识回报的追逐,独立于意识形态与宗教的预先判断。
  20世纪中叶,哈佛学院的通识教育的设计师们强烈地感到,美国教育的最高目标应该是向学生提供“目标与理想”。彼时,他们痛恨没有目标的学习,认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美国的警醒。1945年,这群教育者将通识教育的理念编撰成册,取名“红书”。从那时起,“红书”规整起来的人文教育以一种独特的姿态傲立于美国高等教育圈。
  此后30年,哈佛的通识教育受到师生喜爱。直到1960年代,不少人感觉到一些课程变得“爱说教”,与人文教育的核心日益貌合神离。
  “社会的价值观会随着时代发展而改变,但不是每一次改变都是好的,这提示我们需要从众多改变中挑选我们所需要的。”如今,哈佛的人文教授们感到,现在的哈佛通识教育迎来了又一次变局。
  摆在哈佛人文专业面前的,是两大挑战。其一,职业训练的焦虑。“大学设置的专业至少要做到以下三件事中的一件,才能获得行政管理层的支持:投身会带来经济效益的研究;有能力吸引可观的研究经费;将学生培养成为赚大钱的校友。但大学的人文专业在这三个领域都只能打零分。”
  另一个挑战是技术焦虑。无论有无文字记载的艺术作品都需要学生沉浸其中,但在21世纪,“沉浸”变得格格不入——新技术不喜欢大段叙述,1990年后出生的学生将不再有阅读纸质书的习惯,甚至,不再读书。
  
把挑战变成机遇 研究黄金时代或来临
  哈佛的教授们认为,既然职业教育或研究生院会对个体进行专业化培训,那么本科学院就应该成为唯一开展“宽基础”教育的场所。
  在本科实施博雅教育,是鼓励学生游走于专业与通识之间,通过学科之间的对话,诞生超越个别学科学习的“杂交新产品”。“哈佛的本科生教育,专业绝不能用来定义一条特定的职业道路。对一张平衡多元的课程表投以十足努力与热情的人文专业学生,将来同样可以去上法学院、商学院或医学院!”
  当然,他们担心电子化对人文学科的影响:学生会不会失去在长篇艺术作品中沉浸下来的能力?面对海量数据,他们能否高效地检索文件?
  挑战于他们并不陌生。5世纪,影响深远的比较语言学运动正因为受到印刷术的刺激而掀起。“如今,当我们引以为傲的文献被电子化,我们感觉受到了挑战,也同样感觉被再度点燃了激情。”在这群教授看来,电子化文献将给人文学科研究带来一个黄金时代,学生们可以随时获取那些原本在学术图书馆里沉睡几个世纪的文献。
  教授们希望,在拯救文科的时候除了将更强的人文教育成分加入新生入学教育中,最好由校长出面给新生写信,强调大学专业和职业没有什么关系——尤其,在哈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MOOC崛起,大学的未来在网络?(中)
国外一流大学怎样培养创新人才
沈卫荣 | 人文科学和作为职业的科学
查理·芒格:为什么人人都应该增强跨学科的技能?
珍视我们的专业
吴非: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