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维护和培育自由的天性

维护和培育自由的天性


  □林达
  一年多前,收到沈宁几本书稿的电子版,当时就想仔细读一读,却被接二连三的突发事件打断,待去年年底到家,感觉很惭愧地收到了他寄来的新书:我未读的书稿,已经付梓出版了。那是对美国的系列介绍,很想读,却未料又有各种事情接踵而来,一拖又是大半年。现在,终于打开这本介绍美国教育的书《培育自由》,一口气读完,很有收获。
  沈宁很清醒,美国不是个中央集权的国家,联邦教育部对地方教育没有掌控的权力,美国的教育五花八门,更何况,它的地区教育差异很大,不要说都市乡村,就是同一城市不同学区的状况也很不同。所以,他一开始就强调,他只是介绍个人经验。我想,中国民众要了解美国,最需要的,就是有不同具备观察能力的人,深入到美国社会的各个角落,细节地叙述自己的见闻和体会,就像沈宁所说的,或许每一个人是瞎子摸象、每个人的经验都是片面的,但是,这些细节拼凑起来,真实面貌就会逐渐清晰。论美国教育,沈宁和一般作者不同,他在美国读了教育学的硕士博士,考了几个州的教师执照,在美国不同地方的大中小学都教过书,还在联邦空军军官学院当过教官,担任过一个负责教育的城市文化委员会的委员。他们夫妇循中国传统重视子女教育,也切身体验参与了一儿一女在美国受教育的全过程。不仅经历丰富,作为一个著作颇丰作家,沈宁还有他独特的思考。
  不仅美国教育有地区差异,作为一个中国人,乍遇美国,还有文化差异带来的冲击,沈宁很坦率说,初到美国,他完全不能接受,认为美国教育制度彻底失败,这种失望对于他是扼腕之痛,因为有一双儿女,而移民此地的重要原因,就是期待孩子能获得更好教育。所以,他当时写了很多批评美国教育制度的文章。但是,慢慢深入接触,尤其是伴随子女一路成长,他改变了看法。
  作者从美国的教育传承讲起,那就是英国传统。英国人来到北美,念念不忘要传承老家的大学,所以在1636年就建立了哈佛大学,作者告诉我们,其实更早的尝试企图是在美国最早的殖民地弗吉尼亚,他们在北美一落脚就打算建大学,可是“第一次尝试,因为1622年印第安人对英国殖民者的突然袭击和大规模屠杀而失败”。1676年,由于弗吉尼亚殖民地总督“对印第安人采取让步政策,引发殖民者造反”,总督府被烧,建立大学的计划再次被拖延,直至1693年,才在威廉斯堡建立起威廉玛丽学院。那是北美英国殖民地的第二个大学。
  作者指点我们英美文化的传承脉络:签署美国独立宣言的五十六个开国元勋,有十六位是从这个学校毕业,还有其他几位总统,“托马斯·杰斐逊,詹姆斯·门罗,约翰·泰勒”,美国最重要的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约翰·马歇尔也名列其中。作者非常感慨的是,哈佛、威廉玛丽学院,还有1701年建的耶鲁、1740年建的宾州大学、1746年的普林斯顿、1754年的哥伦比亚大学、1764年的布朗大学、1766年的罗格斯大学、1769年的达特茅斯学院,都建在英国殖民时期,可是历经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等变故动荡,不论经历多少风雨,都是两三百年“薪火不断,至今仍然傲视群雄”。作者说,“我想,这是一个社会得以稳定,一个民族得以强盛的重要原因。”在这里我想补充一点,美国刚刚建国,就有了建立公立学校的概念,第一个建立公立大学的议会决议是在1785年1月25日,就在我住的佐治亚州,在此之前,州政府已经给这个未来的佐治亚大学预留了四千英亩土地,接近两万五千中国亩。
  关于公共教育,作者告诉我们,在美国建国初期,国父们就已经提出这样的理念,要用税收来资助建立全美公立学校系统,让所有儿童都接受教育。虽限于财力,理念在公校系统不懈地缓慢推进,“马塞诸塞州于1852年首先通过州立法,保证全州所有儿童接受免费的公立学校教育”。“19世纪末,美国公立中学的数目,超过了私立中学”。“1890年,美国中学生人数约为二十万,1910年就达到一百万”,1920年两百万,“到1940年,美国人口50%以上的成年人都已经拿到高中毕业文凭”。
  作者告诉我们,美国的私立学校自作主张不说,哪怕是公立学校,也“不可能统一教育制度、系统、标准和考核”,一个简单原因是:“谁给钱听谁的”:虽然联邦政府的教育拨款,“在全世界是最高的”,可在各地公校教育经费中占不到一成。而教育和政治无关,再说联邦政府在各州面前,也根本没有压倒一切的政治优势。美国人认为,各地孩子的教育,有自己的特殊要求,若让远在天边的联邦政府来指手画脚,很可能是“胡说八道”。所以在1965年,美国又成立了全美国家教育委员会,成员由各州代表组成,促进了地方教育需求和联邦教育部政策的沟通。
  看上去各自为政杂乱无章的教育管理,其实只是教育自治,微观一个小环境小社区,却常常是被董事会管得井井有条。作者告诉我们,美国对教师有严格要求,不仅要求专业考核,对犯罪的背景调查也很严,教师队伍庞大,不可能彻底避免犯罪,但各州要求受聘教师先到警局按手印,指纹比对做背景调查。出问题,惩罚也特别严。作者举了一个2011年的例子,宾州州立大学一个球队助理教练性侵犯少年球员,不仅本人刑事追查,校长、副校长、校体育部长和总教练,都因此被董事会解职。
  作者列出了许多有趣的细节材料,科罗拉多州的教育法规,对天才儿童的判定标准,公立学校从七年级到十二年级要求阅读的文学书,等等。他还讲了许多生动故事,儿子如何从幼儿园就开始参加学生科学展,到六年级,已经有四分之一的孩子参展;十一年级的女儿如何在学习法律理论的同时,在真的法庭、在真法官主持下进行法庭的辩论比赛,裁判都是资深律师;儿子如何作文批评了家庭作业,老师还给了满分。这些故事让读者感受教育的目标和方式。说到底,它要激发和拓展孩子的想象力,鼓励在扎实论据的基础上挑战权威,不论是针对科学技术还是政治、历史和教育方法,挑战无红线。挑战成功的,才是好学生。作者说,他以前一直以为,培养科学家的是大学,现在才明白,是小学,是孩子从小被激发了对某个学科领域的浓厚兴趣。这种教育的结果,是在1901年至2009年的800名诺贝尔奖者中,有321个是美国人。
  学识不是唯一的。课堂的人生教育很常识、很常情。作者讲述了女儿的一堂课,教师在一个瓶子里顺序放满高尔夫球,又在空隙间填满小石子,再加满细沙,最后,倒入两罐啤酒,告诉孩子们:有些事情很重要,例如自己的家庭、亲人、孩子、感情、热情,像瓶中的高尔夫球;小石子是二等重要的,工作、学位、职务、住房等身外之物;细沙是更不重要的琐事,如果你的生活先被身外之物和琐事加满,最重要的事情就放不进去了。最后他说到啤酒:生活再忙和沉重,其实还是有空间,喝上两罐啤酒,享受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美国好大学的录取,成绩不是唯一的,还要看你的品行,你对社会、社区的积极关怀和正面参与。
  我们因此看到美国民众自由观念的来历,如这本书的题目,教育不是扼杀未来公民的自由天性,而是要维护和培育自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纽约大雪看美国的教育公平
走进美国中小学教育
美国的大学生们是依靠谁的资助完成学业的?
“家庭学校”HomeSchool在美国受欢迎也受批评
美国公立学校的种族融合政策
美国联邦法院对进化论争论的介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