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于“活教育”理论的“活写作”训练

基于“活教育”理论的“活写作”训练

 

程振理

 

[内容提要] 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提倡“活教育”,当今高中作文训练需要“活写作”,本文针对当前高中写作训练的“死写作”现象,提出构建基于活教育理论的多元式“活写作”训练,充分发挥学生写作主动性,让学生活写作、写作活、写活作,真正写出富有个性色彩的的活生生的文章。

[关键词] 活教育,活写作,作文训练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专家,1914年与陶行知同行赴美留学,师从克伯屈、孟禄、桑代克、罗格等教授专攻教育学和心理学。他一生在教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活教育”理论是其中最具亮色的部分。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今天,探究他的“活教育”理论,对我们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都有很大的启发。

一、“活写作”训练提出的背景

观照当前高中作文教学,传统性、单一性、应试性痕迹依然很明显,教师、学生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尤其是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是“例行出题”,学生是“奉旨填词”,作文完全成了一种“例行公事”的应景事务,谈不上主动,更谈不上创造,甚至频频出现仿作、套作、宿构现象,同一段题材,竟能统用于任何文题写作。学生交了作文,似乎也就没事了,尽管教师批改得辛辛苦苦,讲评得认认真真,但是,多数学生只关心自己的分数,很少去研究和领会教师的修改之处与讲评。这样的写作,是被动的、机械的、单一的、无趣的,归根到底是“死写作”。这样的作文训练,也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与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严重地不一致”。

一篇文章的产生,首先要观察生活,积累材料,然后才能确立中心思想或题目,接下去为构思、起草,最后要修改定稿。而现实的做法却是斩头去尾,既不让学生有时间去搜集材料,又不要学生去进行修改定稿,实际上只抓了“起草”这一环节,学生交给教师批改的,严格地说,仅仅是“草稿”。学生没有生活积累,作文时只好搜索枯肠,或七拼八凑,或胡编乱造,完了上交一篇“死作文”。

针对此种状况,若要培养“活”的学生,写出“活”的作文,则须以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打破陈旧单一的作文教学模式,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遵循作文教学的内部规律,努力构建基于活教育理论的多元式写作训练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写作主动性,让学生活写作、写作活、写活作,真正写出富有自己个性色彩的的活生生的文章。

二、“活写作”训练的理性论证

首先,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活写作”是建立在学生内驱力激发基础上的自觉写作行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魏书生则说:“学生普遍对单一的训练方式感到厌烦。”运用“活教育”理论指导写作训练,就是要在作文训练方式上求新,常练常新,不落俗套,把学生的作文兴趣激发起来。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内驱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学生“好之”、“乐之”,教师就要讲究方法,打破单一的作文训练模式,不断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只有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学生才会有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让学生广泛地参与作文训练的活动,才能不断地开发他们的作文潜能,也才能相应地写出“活作文”来。

其次,从信息学角度看,“活写作”是学生回归生活本真写作“生活化”的科学途径。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现代信息理论则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与其它事物相互关联的,任何一个事物都具有多层面的特征,即具有多元化的信息。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指出,信息的多向性传递教学效果最好。因此,信息传递的渠道多少,信息刺激的广度、强度、新鲜度不同,其信息容量就不同,学生所接受的信息量也不同。因此,在“活写作”训练中,只有综合运用灵活多变的作文训练模式才能给学生以新鲜感、新颖感,才能不断地调动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参与意识,从而源源不断地激发学生进行“活写作”。

再次,从系统论角度看,“活写作”训练也是一个还原写作自身规律的完整训练系统。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的系统控制论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构成的系统,系统有层次结构,系统的属性不仅要取决于各组成要素的属性,而且取决于各要素间的联系方式。所以,教师在进行“活写作”训练时,要将其看作一个系统,从它的层次结构及与其它事物的联系入手,去把握作文训练的本质规律。教师在指导学生“活写作”时,要注重作文教学的全程性、序列性和实效性,不可只抓住课堂写作本身,而应从作文训练系统的角度出发,课内课外相结合,回归生活源泉,真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走进生活、体验生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陈鹤琴语),进而活写作、写作活、写活作。

三、“活写作”训练的实践原则

1.生活化原则。陈鹤琴的“活教育”教学不重视班级授课制,而重视室外活动,着重于生活的体验,以实物为研究对象,以书籍为辅佐的参考。认为教育是生活,生活更是教育,“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反对传统教育与实际生活的脱离,学校与社会的隔绝,师生要“与社会打成一片和自然界紧密地呼吸在一起”。

2.程序性原则。“活写作”要求作文训练的过程与文章产生的程序相一致。教师在布置作文题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搜集材料或查阅资料,学生完成“起草”任务之后,要对半成品进行自读自改。即:确定文题关照生活—搜集材料--构思起草--自读自改--评改完善修改完稿。

3.开放性原则。“活写作”不限于“当堂作文”的框框,既把作文训练放在课内,又延伸到课外。如上面所列程序中,确定文题、自读自改、评改完善可放在课内进行,关照生活、搜集材料、构思起草、修改完稿等,也可放在课外进行。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以期真正写出来源于生活的“活作文”。

4.多样性原则。既然是“活写作”训练,必然要改变只有课内命题作文的状况,必须实行双线结构。一条是命题作文线,一条是自由作文线。前者,由教师命题、命意、定向或要求,进行有系统的训练;后者,让学生自行命题,“我手写我心”,爱写什么就写什么,主要是积累材料,锻炼思维,训练语言等。两条线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内容和形式均多种多样。

5.综合性原则。“活写作”训练,不仅仅是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道德水平、思想水平;“活写作”训练,不仅仅是书面语的训练,还应结合口语训练;“活写作”训练,不仅仅是训练记叙文、议论文的写作,还应该有说明文等实用文的训练,以期使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有所提高。

6.实效性原则。“活写作”训练务必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文材料的搜集,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去做;作文的修改,更要让学生自己动手,不再由教师越俎代庖。写作训练的方方面面,均以实效为原则,教师“活引”,学生“活练”,务求实效。

四、“活写作”训练的基本范式

中国语文教学传统讲究听说读写相结合,因此,基于“活教育”理论的“活写作”,必然是听、说、读、思全面参与的复式训练,是以“生活化”为背景的主体创作行为,也是以多角度、开放性、多样式、灵活性为特征的导练模式。

其一,结合听、说、读、思等方面的“活写作”训练模式。一是以思导写模式,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行为先导,思路理顺了,作文也就有序了。思维越是丰富,作文也就越能写得好。因此,必须重视思维对作文的直接引导功能。二是以说代写模式。即通过举办“朗诵会”、“演讲会”、“辩论会”等各种“说”的活动,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三是以读促写模式。通过“朗读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注重对名篇佳作的朗读、朗诵,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以“读”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四是以听助写模式。通过有目的有组织地引导学生锻炼“听”的能力的活动,提高学生对名篇佳作的感受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其二,课内、课外及课内外相结合的“活写作”训练模式。例如周记型,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一周生活积累完成一篇文章,然后安排一节课交流、评议、指导;日记型,引导学生坚持写日记,教师定期抽查,定期评比;竞赛型,一月一赛,佳作交流,推荐发表;活动型,通过组织活动,结合活动进行写作;读感型,引导学生阅读某一作品,然后进行作文评比;积累型,教师给学生确定作文范围、类别等,让学生自己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有感而发,写出有一定质量的“生活作文”,等等。

此外,还可以尝试运用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手段辅助作文教学,寻求作文训练的最佳辅助手段,优化作文训练模式。

总之,“活写作”就是以“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努力构建灵活的写作训练模式,教师活教、活导、活练,学生活学、活思、活写,真正写出富有自己个性色彩的的活生生的文章。相信,基于活教育理论的多元式写作训练,定能取得可喜成绩,培养出与时俱进、富有个性、人格鲜活、符合时代发展精神的“活人才”。

 

(本文发表于《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特级教师王丽八点三十二字概括作文教学现状
如何提高中高年级学生作文水平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提高学生的个性化表达的研究”
作文教学要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
2018年9月11日┃研究报告┃让学生自己跳起来摘苹果 ——“和谐作文教学法”课题研究报告
与童心对话(作文与口语教学分析与建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