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结构之中,大美存焉
结构之中,大美存焉
2014-02-17 09:46:51
汲安庆
 

汲安庆

写前启悟——

文章的结构历来被视为“骨架”,一种冰冷的存在,似乎只为思想、情感提供一个寓所,一个支撑而已。殊不知,结构其实已经悄悄地参与了思想、情感的生成、发展与锻造,早已成为“有意味的形式”了。

结构之中,有大美存焉!

一、结构之中的情感之美

《诗经》中的《关雎》呈现了这样一种线性结构:好逑——求之——思服——友之——乐之。

表面上看,这是抒情男主人公追求女孩子的一个动态的事件过程,一种心灵律动的轨迹线,但是男青年的真率、坦诚、痴情、软弱、善良等丰富的个性世界全浓缩在里面了。

追一个女孩子追不到,害起了单相思,甚至还做起了“琴瑟鼓之”,“钟鼓乐之”的白日梦,这在很多现代人的眼中恐怕是很窝囊,很没出息的表现。但恰恰是这样的“阴柔之举”,把男青年的一往情深君子之风给释放出来了——没有因爱生恨,去恶毒地诽谤,威胁,甚至伤害对方,反而依然执着地视女孩为自己情感世界里的天使,无可替代的佳偶,这不是纯情、深情、真情的最好铁证么?

这种线性结构是男青年心灵律动的轨迹线,但是佐以采荇菜的不同画面,我们分明又看到了一个勤劳、美丽、灵动、活泼,很有主见的女孩子形象。杂以男青年的求爱之举,以及采荇菜女孩的拒绝,我们又顺带感受了3000多年前坦率、淳朴的民风、民情。

是心灵律动的轨迹线,但是因为有“寤寐求之”——“琴瑟鼓之”——“钟鼓乐之”的递进式的回旋,男青年健康、炽热的情感就显得格外高贵,格外动人!

结构张扬了情感,情感充实了结构,二者相伴相生,相得益彰。

二、结构之中的哲思之美

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呈现的是以“移山事件”为核心“蛛网式”结构。面对愚公的移山,妻子是疑之,家人是许之,邻人是助之,智叟是阻之,山神是惧之,天帝是感之。如此错综的心理关系之网,既把愚公移山的坚定、人气、魄力、倔劲给抖落出来,也把事件背后蕴含的生活哲理给托举出来了。

我们可以说这则神话故事体现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愚公不畏山高路远,不畏年迈体衰,不畏带刺的人言和所谓的天命,毅然决然地要将移山事业进行到底,彰显的正是人类对自身力量的坚信,以及坚忍不拔的奋斗之美!

我们也可以说这个故事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困难如山,但只要我们不停地“叩石垦壤”,就一定能将它夷为平地。这和美国作家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传递的“肢解困难”思想,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化整为零”的生活智慧,不是异曲同工吗?

我们甚至可以说: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愚公式的“傻劲”、“倔劲”和“干劲”,因为这恰恰构成了一个社会前进的动力,一个民族得以挺立的脊梁。李时珍为了了解药效,亲尝百草,多次中毒而不知悔改;曹雪芹举家食粥,依然念念不忘勤奋撰述不朽巨著《红楼梦》;李大钊已成北京大学教授,且位居图书馆馆长一职,本可尽享人世的荣华富贵,却偏偏从事掉脑袋的革命事业……他们不正是愚公形象的另类显现吗?

这么多的思想启悟,“蛛网式”结构功不可没!

三、结构之中的人性之美

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以阿长的两种“神力”(女人脱掉裤子,可以防止炮击;为童年鲁迅买到朝思暮想的《山海经》)作为巅峰性事件,来结构全文,呈现出一种“波峰——波谷”式的动态结构。

这种结构不仅将文本的叙事脉络:絮说、占床、吃福橘、繁琐规矩、讲女人的神力、谋害隐鼠、买《山海经》等事情清晰地再现出来,而且将阿长朴实、真诚、热情、善良的人性之美,也不露声色地和盘托出了。

从表面看,作者的文字带有戏谑的色彩,但因为这种结构有最后抒情语句的反拨——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所以,字字句句都成了作者对阿长无比深眷的赞叹、感念、同情了。

没有这种奇峰突起,大起大落的漫画化结构,不足以展示阿长的质朴、笃实、粗粝、宽和的人性之美!

例文升格——

这些年,图书馆

杨茜

一、100分钟图书馆

初一时,我有100分钟的图书馆。

老师姓孙,是个脾气好得有点离奇的男人。逢到他的课,教室里总是乱哄哄的。他在讲台上大声喊几句“安静”,一点作用都不起。他就无可奈何地叉着腰站在讲台上,不知该做什么,托着眼镜的鼻梁会冒许多汗。等淘气包们闹够了,有点静了,他才缓缓开口:“你们这节课上好了,下节课我们就去图书馆。”教室立刻安静。他便微微一笑,踱着步,慢条斯理地讲课。

一下课,真的兑现,我们去图书馆。

大家通常会去杂志阅览室。绿色的书橱安静地靠着墙,各式各样的杂志整齐地呆在固定的木框里。我们进门一哄而上,找到喜欢的杂志后,迅速占好有利地形。

喧喧嚷嚷一阵后,大家安静了。老师就会翘着腿,抱上一本很厚的《辞海》,不理不睬地看上一节课。同学们也很老实,偌大的阅览室静得只有沙沙的翻书声。时钟不知不觉地就走完40分钟,嘀嗒嘀嗒。

傍晚放学,我也会冲向图书馆,在那儿安安静静,平平稳稳地看上60分钟。宁静地过完一小时,走出门,神清气爽。

第二天,继续冲刺图书馆的二楼。

(诊断:就整体来看,全文呈现的是一种“倒金字塔”结构。通过去图书馆时间逐年缩减的现象,折射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学业负担的日渐沉重,以及书香女孩对这一现象的心灵挣扎。应该说,视点很新,便于抒怀;开口很小,便于挖掘。但是,作者忽略了反衬的力度,比如以初一时的惬意反衬后来岁月的失落,因为细节描写不够,反差度没出来。)

升格:傍晚放学,我也会冲向图书馆,且是从遍布名人雕塑的花园抄近道。鞋带松了,沾到水洼里的泥浆,也不管。飞奔到阅览室,我会在那儿安安静静,平平稳稳地看上60分钟。《读者》《东方少年》《课堂内外》……什么都要翻一翻。

偶尔抬头,发现人并不多,各自拿着书看。夏日的余晖透过窗子,滑过书页,是橙红色,很漂亮。

宁静地过完一小时,走出门,神清气爽。

第二天,继续带着脏鞋冲刺图书馆的二楼。)

 

二、40分钟图书馆

初二,我有40分钟图书馆。

初二的语老师属于鹰派人物,加上周末都正常上课,所以从正课中腾出阅读课已成泡影。我只能利用课后时间去。

那会儿,我不再去杂志阅览室,而是去真正的图书馆。

不知怎么的喜欢上了张爱玲,专找她的书看。图书馆的书橱高大而结实,书都被铁夹子稳固住。书虽然有文学、哲学等分类,但是感觉还是乱。我总是一会昂着头,一会弯着腰,警惕地搜寻一组又一组铁夹子。眼酸了,腰痛了,脚尖踮麻了,才从一大堆书中发现一本张爱玲。

就站着看。读完一篇小说,差不多就该走了。差不多到点了,我会偷偷摸摸地把书藏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然后细数是第几排第几列。逡巡一会儿,再仔细地记一遍,然后小模小样地看周围有没有人,见没人就贼眉鼠眼地偷笑一通,然后再瞄一下。看位置没错,就踏着小步子慢慢挪出门,再回头看几眼那书。

第二天再来,书还真在。看一会儿,再藏起来。周而复始,藏书成了开心的事。

诊断:“书还真在”后面用句号无法表达惊喜之情。“看一会儿”既无法照应小标题,又无法体现恋书之性。)

(升格:第二天再来,书还真在!看足四十分钟,再藏起来。周而复始,藏书成了开心的事。)

三、5分钟图书馆

初三,我仅有5分钟的图书馆。

下课,走到图书馆,抽本书看上一页,就不得不走了。

诊断:“不得不走”体现的是无奈的心情,何以无奈,可以适当交待、渲染,将失落的情感浓郁化。)

(升格:下课,走到图书馆,抽本书看上一页,就不得不走了——作业还很多呀,老师要提前一小时上晚自习呀,班主任又要在门口查岗呀。)

有的时候,迷迷糊糊地看上一会儿,竟不明白在看什么。再也没有初一、初二的快乐了。

许下一个愿:中考结束,拿回我的100分钟图书馆!

 

(注:本文为福建《读写天地》中学版的约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夏日读书
图书馆设计任务书1
上海图书馆
九月的图书馆
从你的图书馆路过
山西省图书馆里那些越看越上瘾的7本历史小说,有趣又涨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