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明无雨人纷纷
清明无雨人纷纷
曾元沧
  曾元沧

  清明也叫“三月节”。对其已然形成风俗的主要内容祭祀活动的了解,大可不必去穷究遥远的故事,只要体味眼前的现实版情状,便可以界定清明的本质是人文人性的:有了思念、感恩和继往开来的意表,才有这个经久不衰的文化现象。

  今年清明期间家乡无雨,故而出门祭扫的人格外多,村里能上山的几乎都上了山,男女老少络绎不绝。由于山路窄小,不得不注意相互避让。各家墓地散布于山间,许多通往墓地的路平时人迹罕至,野草齐腰,穿行其间可谓披荆斩棘。然而,上坟的人们乐此不疲,心中充盈祭祖祭亲之情。

  这次回乡扫墓,兴奋自上海开始。我乘上了从上海直抵家乡的火车,当买到“上海虹桥-莆田”的车票时,已是激动难抑,几十年的期盼终于实现了!自到上海念大学至此前,火车速度慢,要走近三十个小时,而且只通到省会福州,出了站还要靠长途汽车“摆渡”。那年没有能够跟祖父见上最后一面,就是因为火车不给力,耽误了。而今,“莆田”二字赫然出现于高速动车票上,上午发下午至,这是一个巨大变化,是划时代的进步啊!

  到了家乡,又有惊喜。南溪滩的上下游都修筑了堤坝,围出千把亩地作为现代农业园区,齐崭崭搭起了塑膜棚,供无土栽培蔬菜之用。素来文化发达、经济相对落后的岛村被定为“全国第一批农村规划示范村”、“莆田市幸福家园”试点村。祖宗若有知,一定会含笑于九泉,为时下今人祝福。

  不少外出创业有成者都驾车归来扫墓,没有忘却自己的“根”。他们沿着新修的平坦水泥路,把车子开到了山麓,再徒步登山,不无悠然。有一位在京广两地做大生意的,出身于寅吃卯粮的贫困家庭,洋洋洒洒写好了《祭祖辞》,准备在祭扫时诵读,其心之诚,其神之朗,令人刮目相看,并想起时势造英雄的话来。

  4月4日,我和亲人先祭扫了祖父祖母的墓,次日再祭父母。走过了一段极为艰难的路,我和侄辈及他们的孩子来到了我父母亲的墓地,眼前不禁浮现出当年的一幕,老父亲拄着拐杖,三步一停,上气难接下气,劝其留下,他说“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祭父母了,既然已经到了山腰,爬也要爬上去……”这是怎样的坚强与执著,怎样深沉的血脉情结!如今父亲不在了,而那拐杖敲击石头地面的声音仍余响不绝,永驻于子孙心中。每年的春天不约而至,细问炊烟,轻叩柴门,催杏花,唤醒离离草——清明文化的依傍正是这种自然规律,轮回有序,生生不息。

  摆好供品,我率大家跪拜叩头。礼仪毕,我正欲下山,外甥女说“要文明扫墓”,提醒必须把拉在墓埕上的东西收拾干净。年轻人的环保意识,无疑是祖国未来的福祉,我连声赞许的同时,迅速动手捡起地上的塑料袋和纸屑。

  咱们家乡特别看重清明扫墓,以此作为进行家史、族史教育的一个契机,激发“孝为立身之本,始于奉亲,终于报国”的热情。上坟时还有个习惯,即点放一串小鞭炮,此举也许是在告诉逝者:我们来看您啦!我想,鞭炮的发明,它的初衷一定是为了表达吉庆,张扬欢乐,然而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它的意义也随着人们的心愿延伸了。

  清明无雨人纷纷,双烛垂泪寄衷情。日过中天,还有祭扫的人成群结队上山。耳畔不时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更有鹧鸪的啼唤从远处林间传来,其声调殷勤而凄婉,千古不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飘摇‖文/九三年
时代的洪流
美国"火车墓地"曝光 逾70列报废火车散落在丛林(1)
一个丰县女孩在上海的打工生活
老火车——梦的延续
【简心诗苑】我的家乡有火车了(外一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