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亚文明的猜测

东亚文明的猜测


  □阿城
  我常想,假如向东南浅海大陆架施行海洋考古,应该能够发现良渚文化或更早的文明的更多遗存吧,正所谓沧海桑田。
  
  猜测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但我还是来猜测一下,因为并不是毫无根据,只是希望能拓展一下我们的思路。
  2004年,北京的新世界出版社和美国的耶鲁大学出版社分别以中、英文同时出版了《中国文明的形成》,张光直和徐苹芳两人主编。这本书里有一张图,图上显示出末次冰期东亚的大陆范围,当时中国大陆与现在的朝鲜半岛之间是广阔的陆地。
  末次冰期,就是离我们最近的冰期。末次冰期是在第四纪的更新世内发生的,主要是在北半球,大约从十一万年前开始,最盛期在约一万八千年前,到公元前9600~9700年完结。当然这期间有过几次冰川的前进及消退,之后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面上升,造成了世界范围的大洪水。《圣经》中的大洪水和中国的洪水传说,应该说的都是这一次洪水。
  辛立国等人发表在2006年第5期的《中国海洋大学学报》上的《中国东海2万年来海平面变化分析》,讲到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大型国际合作计划,通过对沉积和珊瑚礁阶地的研究,不同领域的研究者达成共识,认为末次冰期冰盛期(LGM)的海平面低于现在的海平面120~135米。八十年代以来,通过钻探对取得的柱状样分析,更新世以来东海大陆架最低的海平面低于现在海平面157米!同时,当时的东海大陆架也没有现在这么低,因为调查表明,东海大陆架的边缘,在晚更新世经历过两期断裂下沉运动。
  讲了半天大陆架,和文明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关系。前面的资料告诉我们,东海大陆架,在距今不到1万年前,还是陆地,而且还算平坦,气候比现在所谓的中原湿润,居住在那里的人类,肯定会从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的文明。这个文明的区域应该很大,北达现在的渤海湾,朝鲜半岛,东达日本,南到中国台湾,西到海南岛、北部湾。而现在所谓的中国大陆,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在当时应该被视为高原。
  后来的稻作文明应该是先在这个广阔区域的温暖湿润的气候带出现,会有一个稻作文明圈。这个文明圈最后有了较宽泛又统一的极星和天象崇拜,成为这个文明圈的原始宗教,再向亚洲北方扩展。关于扩展的猜测,是根据亚洲人类基因的传递路线而来的。亚洲基因图表显示,最初的人类基因——十万年前由非洲传来的——好,我知道你们不认同这个,很多专家也不认同这个,你们姑且听之吧。这条路线到了印度支那半岛西部的时候,转向南方,进入现在的南洋地区,为什么?很显然基因是沿当时较平坦的地方现在是浅海大陆架迁徙的,它们没有去翻越云贵高原,可能试探过,生存成本太高放弃了。之后,再从南洋大陆架的南方向北迁徙,到了亚洲北部,再南下。这次南下,大概是末次冰期开始了吧。我们可以在一分钟内讲完这个路线,但是我们的祖先,却是以万年为单位,随气候的变化完成的。
  到了我们的课涉及的新石器时代,冰川逐渐融解,海面逐步上升,稻作文明节节向北退缩,一直退到现在的海岸线以内,也就是向“高地”迁徙。退缩意味着原来的资源丧失,必须夺取新的资源,而新的资源必然是侵吞原来在高原,也就是现在的平原的粟作文明的领域,最后形成决战,这应该就是上古传说中黄帝与蚩尤大战的神话原型背景。蚩尤为稻作文明的部族联盟首领,北侵夺取资源失败了,之后被粟作文明妖魔化,又尊为战神。再之后,蚩尤在神话的演化中被代表南方的炎帝取代,成为炎黄之争。炎黄也就成为后来主流的祖先神。
  苗族的西迁神话传说,应该是蚩尤原型的继续。上个世纪以来东南考古的数个文化期文明,也可以大致从稻作文明与粟作文明的变迁来看。尤其良渚文化的遗存,文明程度很高,在良渚遗址发掘出晚期的城,面积有近三百万平方米,是新石器时代的超级都市,还不算上它的郊区。这样高的文明程度,与它们处于沿海边缘地区的位置不符。周围的资源领域过于狭小。其实从东海沿海岸区域不断发现的文明遗存,尤其是环太湖文明圈,无论是河姆渡文化或良渚文化等等,都能体会到文明程度与资源范围不符合。假如将资源范围扩大到东海大陆架,这种不符合的感觉就没有了。这种推测,以末次冰期的地理气候变化为依据,就不是毫无依据的推测。
  我常想,假如向东南浅海大陆架施行海洋考古,应该能够发现良渚文化或更早的文明的更多遗存吧,正所谓沧海桑田。
  也许《山海经》也要重新确认它的指向。它所说的东南西北应该不是以中原为中心的,应该南移,这样会有更多的解释。大荒的“荒”,应该是方向的方,古无轻唇音,所以大荒应该是大方,例如“大方西经”。大是太一,也就是中吗?
  由我们在前面课上看到的苗族刺绣图案来看,也不免会有这样的猜测。从图案的造型结构来看,一是文化内涵太丰富,二是已经超过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图形构造。它们绝不是民间艺术,而是高度文明的结果。尤其是从苗族等少数民族的现在的生存环境来看,资源和生产力与文明程度不符。单由图案的文明程度来看,它们是由一个强大的多数民族创造出来的,这与良渚文化的根源应该是同等的。凌纯声先生在台湾从五十年代开始,研究南亚文明,诸多结果在我个人看来,很多内容与中国的古史传说和中国沿海少数民族的文化现象是相同的,也是引起我大陆架文明的猜测的原因之一。
  我父亲是四川现在划归重庆的江津人,祖上是清初湖广填四川的福建移民,属稻作民族;我母亲是河北容城人,属鲜卑人,粟作民族。顺便说一下,西伯利亚就是鲜卑利亚,Siberia,Sibe就是鲜卑,如果当初将西伯利亚译为鲜卑利亚,就与文史接准确了。我说来也是两种文明的杂种了,但我嗜面食,米饭是好像吃饱了,站起来就饿了,大概是我的胃蛋白酶不能充分分解米的淀粉,吸收不好,或者相反。我出生在北方,在西南地区的心得之一是,稻作文明的稻的种植,生产过程需要的技能和对生产过程与劳动力的管理,光是田里不同时间水深水浅的学问就很细致,粟作文明比起来就简单太多了。种稻子的人,从小就对管理有感受。我在东北插队的时候,看到朝鲜屯的朝鲜族在还结着冰的时候,就踏碎了冰耕田准备栽秧了,非常吃惊,我们种麦子的人,这时候还卧在炕头呢。他们为什么不种麦子呢?
  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文化保护,我认为应该从文明的发生这样的重要性来重新认识。从艺术上来说,它们不应该被视为民间艺术,而是高度文明的遗存,是活化石,是东亚新石器文明的活化石,是中国文明之源的活化石。
  苏秉琦先生在上个世纪末逝世前写了一本书,三联书店1999年出版,书名是《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他的透视力非常强,终于颠覆了中国文明起源的大一统观念,将我们的文明来源梳理为六个部分,其中就有环太湖文明。这本书我读了很多遍。我给你们提供的课程,只是利用图像学的一些简单手段,试图证明中国文明的造型起源中的一个现象,就是天极与天象。从稻作文明的角度,再做了以上的推测。要知道,末期冰河时代的大陆架是连接的,龙山文化,红山文化,可以是很容易互相影响的,我的意思是可以进一步推测它们可能在末期冰河时代,就是宗教一致的,只是海面上升之后才隔开了各自再发展。另外,世界各大古文明区的天象崇拜是不同的。
  我想将来的考古学会和人类基因工程紧密合作才会更深入吧?古天文学专家的研究也会起同样的作用吧?
  ——摘自《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各海区特点
你可能想不到,全球大陆架总面积2710万平方公里,而我国就有约3
咏我国四海
【图文】海底世界图片
上海究竟是不是泥沙堆出来的?
文明起源地,你该去海底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