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时文看板

时文看板

萧玥 《 光明日报 》( 2014年09月05日   14 版)

薛舒《远去的人》(非虚构)

 

载《收获》2014年第4期

 

    作为小说家的薛舒这次拿起笔来,在长达十余万字的漫长叙述中,要书写的不是虚构的“别人的生活”,而恰恰是自己父母老去时深受病痛折磨的最真实记录。父亲患了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我清晰地看着他亦步亦趋地向生命末端走去,却无力阻止他日渐远离的脚步。除了陪伴和照顾他,我还能做什么?也许,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父亲患病后的生活记录下来,记录这个七十岁的老人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老,一点点失去记忆,一寸寸地与时光对抗、对抗,直到生命终结……”用写小说的敏感、犀利来洞察自己的父母,溯及父亲一生的遭遇、家人的往日记忆、潜藏的伤痛猜忌,直面真实以至有瑕疵、裂缝、缺陷的人生,这样的记录是艰难、残酷的,但作者终于说服了自己:“我无需逃避,也许最为真实的呈现,最为坦然的记录,恰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我想,每一次我意欲寻找父母的人生缺憾,那就是一次满怀敬重的追忆,以及一次自我的完善。”这是一次私人的记录,但又因其坦诚、细腻、宏阔的叙事,因对亲情、生命、人性的脆弱与高贵等的观察与反思,而具备了经典性的因素。

 

宁肯《汤因比奏鸣曲》(中篇小说)

 

载《大家》2014年第4期

 

    以先锋性、实验性为办刊特色的《大家》以头条特稿、并配发两篇评论的方式,隆重推出了宁肯此作。阅读这篇小说不易,宁肯小说向来不是单纯由情节和故事构成,而以思想力思辨性见长,语言锋利尖锐、结构多维复调、信息量大知识密集,几乎是对常规阅读的挑战。简言之,小说描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京城一群年轻大学生思想求索、追求真爱的蜕变历程,斯特恩、梅纽因、小泽征尔、《九三年》、星星美展、月坛北街的红塔礼堂……这些启蒙时代的象征性事物在小说中随处可见。刘頲的评论《一切从1980年开始》认为,此文可以看作是宁肯此前发表的长篇小说《三个三重奏》的前篇。宁肯之所以花如此大的力气再塑1980年的现场,是为了回过头,审视那个披着华丽光芒的1980年,检视快速奔走在通往现代文明的路途上的我们,是什么时候开始走上迷途的。凌之鹤在评论中,称宁肯试图描述一个时代巨大而清晰的转型,将此小说称为“一部‘国家层面’意义上的致青春”。

 

张承志《方丈眺危楼》(随笔)

 

载《十月》2014年第4期

 

    编者荐语写道:“《方丈记》是日本的一部经典,它记录下了各种人世灾难,但更多的则是对灾难的沉思。张承志细品着这部奇书,将他思索的目光投向历史的纵深,由‘居所’这一人与世界最简单的空间关系,反思个人、社会、民族乃至文明的安身立命之所,炽热的现实关怀潜行在波澜不惊的引述之后。”

 

汪曾祺佚文一组(短篇小说)

 

载《上海文学》2014年第8期

 

    这里刊登的汪曾祺小说《河上》、《匹夫》、《疗养院》、《结婚》等一组佚文,分别刊载于1940年代的《大公报》《文汇报》等报刊。同时配发研究者裴春芳的论文《雅致的恣肆与生命的沉酣》,论文中说:“这些从尘封虫蚀的、日益残碎的旧报刊中,所寻找出来的日渐湮没的作品,使我们对那个生活困窘而才情迸发的学生作家,及艰危万状而终于扭转中国命运的抗战时代,能有一些亲切具体、丰富鲜活的理解。”

 

军事题材作品专辑

 

载《人民文学》2014年第8期

 

    该刊本期所刊登的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均为军事题材。包括魏远峰的《拂晓》、刘克中的《谁是我的敌人》等5部中篇小说,卢一萍的《哈巴达克坂》、李骏的《待风吹》等10部短篇小说,周大新、周涛等的散文。卷首语中编辑写道:回顾我国当代文学的历史,军事题材作品曾数度引领文学思潮,极大丰富了当代文学的版图,有力推进了当代文学的进程。新的时代,新军事变革发展中的军人生活,召唤着新一代作家像他们的前辈那样投入创作,使作品能够经受得住文学史的考量。(萧玥辑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创作现实题材小说作品,关于非虚构文学写作的6点思考
新中国红色文学:《铁道游击队》为什么被广泛喜爱?
网络文学迈向“精品化”,对话茅盾文学新人奖作者骠骑:创作是痛苦又幸福的过程
“一日三读”伴我成长(北京文学)(陋岩)
尝试军事题材漫改,阿里文学的底气在哪?| 专访阿里文学总编辑周运
我是怎么猜茅奖结果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