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前台的里尔克

前台的里尔克


  孙小宁
  每年的诺奖颁布夜,总是有些特别的事儿,让我对它难以忘怀。这不仅因为,这个夜晚就是我们这些人的大考时间,每个人必须使足全力、用足人脉,才能迎战来自瑞典文学院那帮老爷子砸下的世界文学考试题。我们也知道,在当今有限的报纸版面上,能和娱乐明星抢头条的,也就是这位诺奖新得主了。而这一天,我们也多少显得风光,连下班电梯里碰到的跑社会新闻的同事,也会突然问起文学之事:是今儿晚上颁吧?你觉得会是谁?
  因为历经多届诺奖报道,我也深知,这个考试无法准备。所以我索性什么也不备。按着我的节奏,我在距离诺奖颁布的两小时前,决定去一家出版社取我想要的书。事先联系了编辑,她要出门,但她说走时已将书放在前台保安那儿了。
  通过前台交接,是我们现在的通常惯例。效率高,也稳妥。说了名字就能取到东西,也就不会在前台多做停留。但这次偏有些不顺。“没有放啊。”前台保安说。“放了,她说放在这儿的,微信上她就是这么说的。”我打开手机留言给他看。这是位年轻保安,我多少有些怀疑,他对他经手要转交的东西的重要性,并不知晓。但是顺着他寻找的视线,我也慢慢发现,确实没有。前台放置的东西,一目了然。
  这事真就奇了怪了。我于是拨那编辑的电话。通了,但没人接。再打,还是没人接。若是在平常,我可以改日再来拿,但这次,我真是急急要用到它,所以,我必须得到个准确说法。
  “她没接电话,”我向保安说:“你确信她离开单位了吗?”“是的,我看到她走的。”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保安说,“她是和另一个同事离开的,没准她们都在地铁,信号不好。你不妨打打另一个人的电话。”他在花名册上找到了那位同行者的联系方式,那个名字我也熟,我于是试着打,真就通了,而且,我要找的编辑,确实就在她旁边。我说了这个怪事,她也和我一样惊讶:“不可能啊。我亲手交给他们负责人的。”在我重复负责人名字时,余光所见,一旁的保安似有领会。一放下电话,他就告诉我,他们的头儿正在楼下活动室打乒乓球。我下楼时,果真远远听到乒乓球清脆的声响。说明来意,有人应了,却是一个奇怪地反问:怎么是你?我说怎么不是我。他拍了下脑门,咳,我以为这书是转给另一部门XXX的,我就直接放他们部门了。你叫什么?他似乎不相信他犯的错。显然这是个乌龙事件。和这个出版社熟了,我确实知道有个编辑的名字和我只一字之差,而且对南方人来说,“宁”和“玲”真就是一个音。
  “那……她还在吗?”我有些紧张,此时确实已是下班时间。“他们部门有人在的,你去看下,东西应该还在桌上。”他说了部门房间号。
  还好,我要的东西确实还在那里,我拿着它往外走。看见那个保安还在前台,我对他说了声谢谢,感念他在我接不通电话时能想到另一种有效方法。而就在我要离开时,他突然问我:你是不是有次在书店楼下主持过一次新书活动?那个活动叫“苇岸和他的朋友”。轮到我惊讶了。是的,这个出版社同时还开着一家书店,可是,一个出版社的前台保安,会去参加书店的活动吗?何况那次活动,几个与会的人,在一起谈论的是苇岸,虽然作品好,生前并不算有名。而我,之所以答应主持这个活动,也因为,我和我的朋友都希望,这个作家的价值能够被更多人认识。
  看我点头确认,他接着说:“我们都太年轻了,不知道他。”
  我再次注视他的眼睛,我发现他是认真的。“是啊,他走得早,走时才三十九岁。”
  片刻的沉默,他似乎鼓了鼓勇气:其实,我挺喜欢诗歌的。你也写吗?我好奇。他点点头。神睛里闪过一丝羞怯,但又似乎想执拗地表达出来:可是,诗歌这事太难说了,你不知道继续写下去会怎样。即使评论家看好的诗人,也未必将来一定好。
  是啊,是啊……我的回答变得有些艰难,心想,诗歌,我也外行啊。可虽外行,但总还觉得,他说得不离谱。是他真实的体悟。他还年轻,也确实是琢磨诗的年龄。但他不知道,即使像我这样一直在和文字打交道的人,也其实在慢慢远离诗歌。当然,他突然和我谈诗,也不是没有理由,我们那次活动中,受邀的几个人中,就有诗人,而且那本新书的作者,那位我视之为灵魂朋友的作家,他其实也是爱诗的,他的生命,就像诗歌一样诗意、洁净、纯粹。
  可是,即使是文人圈聚会,也不再是这样面对面谈诗了,不是么?我颇有些窘,但心里又有种热乎乎的东西在翻腾,让我很想对他说些什么。最后我想出一句:你好好写,争取让你在的这家出版社给你出本书。
  之后我出了门,我联系的那个编辑也打来电话,我向她说了周折的前后,最后问:你们这里的前台保安,还读诗?电话那头可一点儿没惊讶:是啊,他可不是读一般的诗,他读里尔克。
  我感到心里小小的震了一下。一路开车回家,不久,诺奖就颁出了。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微博、微信上反复出现这个名字,可是我却有些晃神,眼前似乎只有里尔克、里尔克。
  按我们这些记者每年诺奖的报道套路,这一夜对诺奖得主来说,肯定是赞誉满满,接下来则一定会有人提出,“诺奖作品还有人读吗”的反诘。但在这一夜,我突然觉得这些事不重要。
  文学不是这样考量的。文学就是,总有一些你想不到的人,还在读里尔克。
  (作者为“非虚构”作家,供职于北京某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每日好诗 | 写在纸上的名字
诗谱第528期(唐不遇:菩萨,祝你身体健康。)
艺术对此岸的救赎
语文建设
枕边书 | 路也:T.S.艾略特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也是我最喜欢的人
绿茶书情榜|2016上半年10种好诗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