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节正名叫大年 吃好畅言美心愿

春节过大年:吃好是基本 更要能畅言心愿

春节越来越近了。只消看一看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春运热潮,多少亿农民工赶着回家,就知道这才叫“过大年”。著名作家王蒙新书中收录了关于过年、节日文化的文章,今天来看也很有启迪。
本策划摘自王蒙《王蒙执论》,人民出版社出版。

01

王蒙在任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时曾有多篇关于文化简史和思考的文章,曾经刊发于《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欢欢喜喜过大年》、没有公开发表过的在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的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座谈会上的讲话整理稿《关于传统节日的意见》等等,对以春节为主的传统节日做了精彩阐述。

为春节正名为“大年” 称阴历、农历是缺乏自信自我贬低

首先,我要为春节正名,春节就是中华新年,这一点,世界上是都知道的。美国和英国等一些欧洲大国元首在向本国华裔族群祝贺春节时,从不说春节——Spring Festival,而是说中华新年——Chinese NewYear。我小时候,已经将这个日子命名为春节,因为我们把“新年”这个名称奉送给了公历新年。但人们春节时见面仍然是说“新年好”,很少说春节好。报纸上的通栏标题叫做“恭贺新禧”。而在老百姓尤其是农民中,至今仍将春节叫做过年,过大年。大年三十、大年初一等等都是人们口头上常用的极亲切的词。

我们应当知道:中国人的“年”是指这一天,而公历的1 月1 日那叫阳历年。

再找一找中国古典诗文上有关过年的描写吧。“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国人的骨髓里,只有这一个大年,并对此充满了“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美好期望。团聚、太平、生活一年强似一年、心想事成……大年是人们表达对于幸福生活美好愿望的日子。为了不与现时已经被公认的新年之说摩擦,我建议今后将春节正名为“大年”。

这就牵扯到一个大问题,如果申遗,最应该“申”的是中华历法。人们称之为阴历,翻译作月亮历(Lunar Calendar)或称之为农历,都是近百年我们对自己缺乏信心、自我贬低的表现。中国历法是兼顾了太阳、地球、月亮三者的运动与位置关系的极聪明极全面极方便的历法,二十四个节气,数九、入伏的计算,都精确地考虑到了地球的公转,准确地计算了地球与太阳的位置关系,是符合历法要求的。中华历法的月的计算按照地球与月亮的相对位置,所以看了这本中华历,谁都知道当夜月亮的朔望圆缺。但这样的十二个月与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一次即一个阳历年有差别,中华历法又设计了闰月来调整,使中华历的年份从略长一点看与公历相一致。中华历法是中国人民古代的伟大创造与对人类的贡献。所谓的阴历、农历,应该更名为中华历。

顺便说一下,目前有人热衷于春节申遗,闹得太热也是缺少信心加浮躁的表现。我们的“遗”太多太多了,既是遗产,也是被某些人某些时候所“遗”忘的瑰宝。整个中国的存在,整个中国文化是最大的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文化奇迹,是最大的人类瑰宝之一。完全用不着挤着去什么国际机构排号,不需要排这个号。没有排上号,被遗忘了,首先是人类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损失,而不仅是中国某地的旅游损失。

02

过年风俗不简单:要使春节变成老百姓畅言自己心愿的节日

讨论节日文化,关键是三个问题,一个是提高和丰富我们传统节日的文化含量,一个是形成传统节日的群众喜闻乐见的风俗活动,还有一个就是改善和提高传统节日的饮食文化,中国人是重视吃的,任何一个节日都会跟某种特定的食品联系起来。

现在春节还有新民俗,如央视的春节晚会……北京还有全国各地春节期间的庙会,我们的活动要能够使春节变成一个全国的老百姓畅言自己心愿的节日,要让老百姓在媒体上,在我们的节日活动当中充分表达各式的心愿。

第二,我建议把春节变成中国一个传统的戏曲节。我们现在文艺生活越来越多样,春节期间唱大戏,既是古老的传统,又是新的传统。我们要定一个目标:让全国的老百姓除去最小、最老和病重的,在春节期间都听一出戏(含京、昆、地方戏、二人转与少数民族戏剧歌舞)。如果春节期间再不听戏,还什么时候听戏?春节听戏多有滋味啊!

正月十五没有单独的假日,由于与春节相距过近,但是正月十五从传统上看是最热闹的节日,丝毫不比其他节日次要。历史上元宵灯节看灯是万人空巷,《红楼梦》一上来写的就是灯节看灯把女儿都丢了。所以,元宵节看灯的活动可以搞得更好,而且要和灯具制造业联系在一起。这个传统节日不光是文化,也是经济促销活动。

现在灯具发展得也非常好,我们的灯节不光可以挂红灯笼,而且也可以包括现代的吊灯、台灯、壁灯、射灯。每年灯节的时候可进行行业评比,每年起码设一等奖10 个,二等奖50 个。

我希望有食品专家来研究一下元宵食品的改进。现在也有发展,因此稻香村的元宵达到18 块钱一斤。我在北京郊区农村买的农民做的元宵是5 元一斤,面都是糯米,馅有很大的不同。椰蓉馅过去没有,巧克力馅过去北京也是没有的,但是过去有一些传统的馅子仍然是符合老北京人胃口的,比如青丝、红丝、白糖、果仁,这些传统的馅也要得到长期的发展与提高。另外元宵与汤圆是两个做法,可以并行不悖互相竞争。也可以搞全国元宵和汤圆的比赛。

03

文化强大要不得“瘪三”专家 痛骂流行文化不证明自己伟大

时常听到这样的故事,说一个中国古代的文化名人,河南说他出生在河南,安徽说他出生在安徽,湖北说他出生在湖北。在这种情况下,各地请专家来论证,这些专家说的话很可能一点准头都没有。为什么呢?一个县委书记出手就“摆平”了:请专家吃饭,又请专家带着家属住星级宾馆,临走的时候还送一大堆土特产,弄不好还有一个红包。这个专家马上就认定是这儿了。怎么可能不是这儿呢?这种“瘪三”样的专家,在全世界恐怕都是没有的。世界上那些真正的专家都有股子牛劲。别的事你说什么都可以,但是一说到专业领域,你绝对没我知道的多,你要胡说八道我绝对不承认。什么时候中国能够有这么一批真正的专家,说的话群众信,领导也信,文化就强大了。

弘扬传统文化我是非常赞成的。中国人如果完全离开中国的传统文化、或者想在中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却只知大骂传统文化,这等于“自绝于人民”,但对传统应当有所取舍,有所引导,有个说法。

同时,我们也要有宽阔的胸怀包容各种有益的文化。有的专家为了表示自己伟大,就痛骂、痛斥那些流行文化。其实用不着痛斥,文化有不同的层次。能够使老百姓感到自己的文化需求得到相当程度的满足和尊重,有一种比较健康和谐的人生态度,就是对国家的贡献,也是对个人的满足。

所以,不要仅仅对大众性的文化产业进行批评、控制或者整顿,更要有一种文化精神上的引导和平衡力量。它不但分得清敌我,也分得清高端与低下、智慧与愚昧、先进与滞后、创造与伪劣。它们是心中有数、话里有学问、说话管用的。

把外国优秀文化介绍到中国来,就是为中国人民服务的,也就构成我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电影、话剧、交响乐、网络都是外来的手段或形式,只要我们善于使用,它们就不再是舶来品。这个世界本身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不妨拿来为我所用,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

04

俗的因素并不可怕 怕的是只有俗

文化要为大众服务,但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准就是全部人口的平均水准,那么这个国家的文化层次将会降低乃至瓦解。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准是由这个国家的文化精英、文化高端成果所定位的,我们不能不正视这一点。同时,一切民间文化的宝藏,也都需要高端的文化认知与水准的挖掘、保护、整理与弘扬。

现在的问题首先是浅薄、空心(无思想内涵)与低俗的文化产品。拳头加枕头、陈陈相因的视听与阅读作品。炒作、谩骂、小团体的门户之争替代了认真的文化批评。封建迷信残渣的泛起。打着文化开发的幌子圈地捞钱(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低俗说法)。文化事业上的假冒伪劣:如假文物的出现。文化旗帜下的起哄与花架子:如小学生穿上古装读经。传媒制造速成明星,传媒文化评估的公信力的丧失。文化、艺术、学术领域的不正之风:抄袭、枪手、红包交易等。

俗的因素并不可怕,通俗、流行、娱乐、休闲、时尚、世俗、浅俗、俗文化都不一定是负面的贬义词,可怕的是与俗在一起,没有或缺少高端的文化成果与文化评估,搞得只剩下了俗,俗的东西猖狂蛮横,占领一切平台,高端的东西则边缘化到喘不过气来,或者干脆将高端文化排挤殆尽。

满足世俗需要的文化成品可以很多。真正代表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却只能是、至少主要是高端的文化成果与文化人才。从人类与民族的文化发展上来看,一个李白胜过一千个三四流的写诗者,一部《红楼梦》胜过一千本二三流的长篇小说。很明显,我们不能只看到市场,而看不到真正的高端文化。

有深入浅出的文化精品,如《红楼梦》。有深入深出,只能满足小众需要的高端成果,如爱因斯坦与霍金的著作。有短平快的畅销书,时过境迁之后不过尔尔。有东拼西凑、模仿跟潮的赝品,不过是文化中的“三鹿奶粉”。有这些纷纷杂杂毫不奇怪,问题是我们有没有鉴别的能力与机制,有没有打捞与支持高端文化成果的魄力与眼光。[>>点击返回读书频道首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特约岛“爷”向大家拜年啦!
沿着时间的长河,读懂春节的文化基因
春节(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正月十五闹元宵》
只有除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