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是一位用减法生活,享受失败之美的诗人

作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其诗文对后世诗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研究他的著述也很多。以往对于陶渊明的诠释中,强调的往往是他不与嗜血强权阶层的合作,“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对于他回归土地与田园的深刻意义,则往往未予深究或干脆忽略。这无疑造成了误读,对解读诗人的生命与艺术来说,留下了一个很大的盲区。


而在《陶渊明的遗产》(中华书局)一书中,则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陶渊明。作家张炜从陶渊明的生命轨迹和遗留文本出发,透视了陶渊明被遮蔽的内心世界;在对以往诸多论述进行深刻辨析的基础上,探究了“何为风度”与“何为尊严”的问题,进而在形而上的意义上阐发了对于生命与自由的哲思。




张炜告诉我们:我们所说的“魏晋风度”,实际上是讲在嗜血、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面前如何保持尊严。陶渊明所体现的“风度”,最突出的就是他直到饿死,仍然还是保持了自己的底线,没有失掉尊严。由此可见,这“风度”与“尊严”实在是一体两面。作家认为,古往今来,在权威与恐惧面前扔掉尊严的人比比皆是。物质和世俗层面上的所谓“成功”者,一生往往要无数次地折损尊严。无数的委屈接受下来,精神就逐渐麻木了,尊严也便长睡不醒了。陶渊明的可贵之处,在于他的尊严常常是醒着的。陶渊明用归去和劳作的方式来保持尊严,是一种身体力行的精神探求。


不仅如此,书中还以陶渊明作为范例,呼应和诠释了康德的哲学观念:人本身不是工具,而是目的。“康德和陶渊明在不同时空、不同文化背景之下,解释了共同的人的主题:自由。”此外,还把陶渊明与苏格拉底这样欣然赴死的哲人,与高更、梭罗等具有隐居行为的西方人物作了一番比较,所发感悟令人耳目一新。




对于陶渊明,很多人有着不同程度的误解,“羡慕那种富足、自由和清闲的生活,却从不愿正视和面对他的万般焦虑和饥肠辘辘。”张炜告诉我们,陶渊明的了不起,既在于追寻人生的根本意义这个“最大最基本的命题”并因此而觉醒,又在于他的坚持和“挺住”。而正是现实生存与对生命意义感知的浑然一体,使得陶渊明的诗文具有后人难以企及的格调。在书中,作家对陶诗作了深入浅出的解读与分析,进而挖掘了陶渊明的生命实践之于现代人的启迪意义:“陶渊明脸上没有涂抹什么油彩,一点都不怪诞,只平平常常过日子,将清贫的生活坚持下来,至多用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来稀释寂寞和痛苦。”他是一位“用减法生活”,享受“失败之美”的诗人。


对于有“融入野地”理想的作家张炜来说,这本书可视为他与陶渊明的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陶渊明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这就是关于尊严、自由、田园,关于生命本质必要强烈追求的天性,他是一个可资参照的显著标本……”作家一再强调说:“如果我们承认一个人不能没有尊严,不能没有选择,那么我们仍然还要时不时地想到陶渊明这个人。”


本文选自2016年02月26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题目有所改动。




陶渊明的遗产(精装)

ISBN号:9787101113945

作者: 张炜著

价格:¥42.0



长按二维码

进入快速购买通道


内容简介

《陶渊明的遗产》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山东省作协主席张炜的随笔体文化专著。张炜的作品一向以对人性的深入思考、对现代和物质主义的反思、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为核心问题,受到读者和文学评论界的持续关注。本书是他对传统文化发掘和反思的成果。在他看来,陶渊明不仅是中国文化上的独特精神符号,在此之下更隐藏着可以医治“现代病”的巨大能量。


作者简介

张炜,1956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籍栖霞县。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专业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在境外出版,海内外获奖七十余项。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你在高原》;散文《融入野地》、《夜思》、《芳心似火》;文论《精神的背景》、《当代文学的精神走向》、《午夜来獾》;诗《松林》、《归旅记》等。已出版古典文化随笔《楚辞笔记》、《也说李白与杜甫》。



(统筹:启正;编辑:面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张炜手写1500万字,首部毛边书出版发行
今晚七点半 | 张炜对话俞敏洪,共同走进古典文学的世界
认清陶渊明的复杂性
听张炜讲陶渊明
语言是小说的尊严
张炜古诗学六书首次结集出版 | 赵志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