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线性模糊:作文的致命伤


线性模糊:作文的致命伤

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铁铺中学   陈维坤


随手翻开高三学生的习作,乍一看,华丽词语一大堆、工整句式一大片、经典例子一大把……不可否认,“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每天一小练,每周一大练”的打磨,大部分学生在写作技巧方面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可是,只要阅卷者稍微一注意,立马就能从诸多“华美的袍”里发现“虱子”——内容不集中、脉络不清楚、思维混乱、逻辑性差、前言不搭后语、不知所云……笔者以为,凡此种种,均是由于文章的线性模糊造成的。

所谓线性,是指文章能够呈现出来的学生思考的路径。一篇文章的线性,可以是显性的,如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移、重要句子的重复等等;也可以是隐性的,如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打造一条鲜明的线性,让读者能够循着作者布置的“航道”,顺利地完成一次愉快的精神旅行,是成功作文的必备条件。而与此相反的“线性模糊”,则是指在行文的过程中,由于不能紧扣文章的中心,使整篇文章自始至终沿着一定的路线推进,而是出现了莫名其妙的“急转弯”,从而偏离了原本既定轨迹的问题。

学生的作文出现让读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线性模糊”现象,首先可以从文体本身找原因:

记叙文是一种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为主的文体。从记叙文来看,我们常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文本身是需要一些事件的“波澜”的,如果一点“漩涡”都没有,文章未免太平淡乏味了。但是,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能有效地服务于文章中心的基础上,所有冲淡甚至掩盖了主线的环节,都会对文章的线性造成致命的伤害的。比如,一名学生写他儿时一紧张就会出现轻微的口吃,因而经常受到别人的嘲笑与玩弄,这让他的内心非常自卑,后来发展到在公众场合,他干脆选择保持沉默……正是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从他整洁的书写上开始关注他,并一再鼓励他在课堂上大胆发言,一段时间后,他终于重拾信心,慢慢地纠正了口吃的问题。后来,老师还任命他担任语文组长,并推荐他参加镇的讲故事比赛……客观地说,文章至此,作者从自卑走向自信的线性是非常清晰的,眼看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就要大功告成了,但他在写到自己参加讲故事比赛获得二等奖的第一名时,“线性模糊”的毛病就开始显现了。他是这样写的:

看到我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双手举起了奖状,老师欣慰地笑了。但是,我却能从他的笑容中读到了一丝无奈、一丝苦涩。我知道,老师这一刻一定是又想起了他那与我同龄的哑巴儿子,想起这么多年来,父子二人走南闯北、遍访名医,可儿子的发音至今依然毫无起色……

应该说,该习作文笔优美细腻,故事也颇有些吸引力,若不是后面的头绪意外地出现了“分叉”,叙述的重心出现了偏移,把“镜头”完全给了老师的儿子,是完全可以成为一篇优秀的范文的。

还有议论文。议论文是一种通过“摆事实”进行“讲道理”的文体,运用典型例子来证明观点,是学生最惯常的论证手段。但是,很多材料内涵丰富,具有多元性,可以“一材多用”,既可以论证此,也可以论证彼,如果选例时没有认真辨析、细心斟酌,找准它与论点最为密切的一个侧面进行叙述,真正做到例证与论点的高度一致,就会造成论据与论点相游离,而“线性模糊”就常常于此产生。例如,一名学生在论证“轻信他人容易受到伤害”这一中心时,运用了孙膑这一经典的例子,但他却这样写:

孙膑之所以抱稀世之才而惨遭膑脚,是因为他太轻易相信奸诈的师弟庞涓了。孙膑与庞涓本系同出一门,当初,两人同习兵法,共论天下,情同手足。然而,心胸狭窄的庞涓却无法容忍下比自己高出一筹的师兄。在嫉妒心的作祟下,他把孙膑骗到魏国,残忍地剜掉了孙膑的膝盖骨……

应该说,孙膑的例子是好例子,作者一开始的引入也非常顺利,但后来转到的“嫉妒心”方面,却明显是一种“中途易辙”。笔者注意到,要么选例不当,要么分析不当,这是造成议论文的“线性模糊”的主要原因。当然,有的学生在短暂的“脱轨”之后,还能及时修正,虽然让人觉得有些别扭,但毕竟尚能勉强“抢救”回来;而更多的文章却越跑越远,最后完全迷失,只落得偏题、跑题的下场了。

但是,仅仅把“线性模糊”的原因归咎于文体本身固有的特征,这显然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做法。其实,追根溯源,造成受教育者的作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本质原因,还在于我们的“教”上。放眼如今毕业班的作文教学,不少老师都是唯满分作文与应试技巧马首是瞻。具体到操作上,更是从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入格”式的细化,而一些所谓的考场“行规”“招式”“套路”等等也是大行其道,这就难怪有老师叫嚣现在的作文教学是纯粹的“技术活”了。一味的堆砌华丽词语,一味的编织工整句式,一味的串联名言警句,一味的排列名人实例……但是,这种大量功利性的“输入”完全是静态的,是不可能激活写作主体的生命能量的。诚如特级教师陈宝祥所言:“当个体生命的灵性遭到漠视,生命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就会被抹杀;当作文离开鲜活的生命本体,离开了了真实的生命体验,‘造’文自然会成为学生对付‘作’文的有效‘武器’。”长此以往的心灵束缚,只能荒芜了正在蓬勃生长的丰茂的精神家园,让学生眼界短浅、思想贫乏、语言俗套,勉强拼凑起来的文字,也只是徒有其表罢了。

其实,从出发的那一刻,我们就已经铸下了南辕北辙的大错。殊不知,“术”固然重要,但其背后还有 “大道”存焉!著名语言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语重心长地说:“作文不只是一种写作技巧,而是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段。要做好文章,首先要在做人上狠下工夫——内心必定要充实,人生必定要有所追求。”所以,要彻底克服学生作文“线性模糊”的老大难问题,为我们的写作教学寻找一个理想的承受点,仅仅依靠简单化的“治标”是远远不够的。当务之急,是必须抛弃急功近利的思想,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的思想,从写作的客观规律出发,回归到“人”的原点上,让活泼泼的情感活跃在作文的字里行间。

问世间情为何物?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对“情”的内涵和作用讲得最清楚:“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前者以描写自然及人生之事实为主,后者则吾人对此种事实之精神的态度也。故前者客观的,后者主观的也;前者知识的,后者感情的也……要之,文学者,不外知识与感情交待之结果而已。苟无锐敏之知识与深邃之感情者,不足与于文学之事。”古人云:“文由心生,诗文言志。”作文,是作属于自己的文字,理应感受自己的心跳,记录自己的成长,抒写自己的见解,张扬自己的个性,诚如李贽在《与友人论文》一信中说:“……我为文章只就里面攻打出来,就他城池,食他粮草,统率他兵马,直冲横撞,搅得他粉碎,故不费一毫气力而自然有馀也。”因此,任何自欺欺人的行径只能自蹈覆辙,唯有以纤尘不染的镜子观照自己的内心,以稚嫩坦诚的语言编织五彩的梦想,方能形成一条清晰的线性,避免落得被所谓的“技巧”牵着鼻子走而顾此失彼的下场。比如广东省2014年高考优秀作文之四《让记忆之花盛放在泛黄的纸片上》的一个片段:

我蹑手蹑脚地走向奶奶,只是想进一步感受那份温情。奶奶不经意间睁开了眼,看着我天真的表情,笑了笑,然后抚摸我滑溜溜的短发。“奶奶,想爷爷了吗?”奶奶先是愣了愣,然后望向近处那株盛放的紫藤,微微地点了一下头。我看着奶奶那双眼睛,仿佛看到了岁月深处那份曾经的快乐。所有的忧郁,都在奶奶看到那张泛黄的相片时一扫而光。我知道,此刻她的心里是多么的幸福啊。

一旦学生最本真的情感找到喷涌的出口,那种源自天性的写作能力就能得以正常甚至是超常的显现和发挥。这段“一一从胸襟流出”的一气呵成的文字,让人触摸到生命的质感,倾听到真情的表白,读罢不禁怦然心动。是的,文章不是无情物,只要作者真实地剖析自己的心路历程,果断地点亮自己的情感灯塔,就一定能够照彻文章前进的航道的!

其次,要强化思维训练,凸显思考的深度。思维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过程。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的智力如同肌肉一样,不训练就会退化。思维也如此,学生作文容易出现“线性模糊”,貌似是文体本身的原因,其实质却是学生的思维发展层次不足以支撑造成的!纵观如今的学生,生活空间逼仄,训练方式单一,长此以往,思维空间怎能不小,思维品质怎能不差?因此,我们要懂得“语言与思维分拆不开,语言要说得正确有条理,其实要头脑想得正确有条理”的道理,把思维的训练贯穿于整个作文训练甚至是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比如,面对一个问题,我们要教会学生全方位扫描、多角度挖掘,最大限度地拓宽自己的思维空间.既可以从正面、反面、侧面等方位角度思考,可以从过去、现在、将来等时间角度思考,可以从本地、外地,中国、外国等地域角度去思考;可以从内部与外部、整体与局部、现象与本质、历史与现实、物质与精神等哲学角度思考……通过循序渐进的思维训练,使学习主体思维的流畅度、思维的广度、思维的深度、思维的独创度、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逻辑性等思维的品质获得质的飞跃。思维能力作为学生整个学习能力的核心,当他们思维的水平得到切实有效的提高之日,就是找到彻底解决写作时容易导致“线性模糊”的一剂良方之时。比如广东省2014年高考优秀作文之六《数码时代,珍存点滴》的结尾部分,就很好地为我们展现了思维的力量:

说到底,这便是数码时代人与信息的困局。人生也有涯,而信息也无涯,我们不断地加快脚步,想要接住扑面而来的更多信息,比如照片。殊不知,这会应了庄生两千年前的谶语:“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已经无法停住自己的脚步,回望生活的点滴。生活的美好记忆,便是道旁串串遗落的珍珠,弃掷逦迤。为什么不停下来,看一看,再出发?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在高考作文的评价方面,那些模式化的“僵尸”作文早已为评卷者所唾弃,而一些情感真挚、充满思辨色彩的文章已成为评卷场上的新宠。这是新课标实施的伟大成果,更是写作教学取得重大突破的里程碑标志。所以,广大的语文教学工作者更应该坚定信心、落实措施,让情感和思维成为学生写作过程中得以飞翔的双翼。彼时,学生一定能够克服作文“线性模糊”的硬伤,突破写作中难以超越的瓶颈,实现写作教学上的全面胜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议论文写作的入门与提升
思维训练与作文教学
新闻引路作文教学法
这位爸爸超有才:用思维导图教孩子写出满分作文,老师拍案叫绝!
作文:中考记叙文应试技法
教学研究:作文指导课的价值选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