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将听说读写进行到底——中学语文教学内容有待“深化”

长期以来,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对语文教学目的的认识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而置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于不顾。诚然,“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①,但更为重要的“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②,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却被我们忽视了。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美的和谐发展。”③这段话明确了语文素养的内涵,充分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它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这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方法、习惯三个维度而提出来的,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03年)》更是明确求:“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而我们的许多老师,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眼睛只盯着“听”“说”“读”“写”四个字,孜孜以求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兢兢业业地进行着简单的知识传授,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就是不见长,或见效甚微:听,只是留声机,记了大量笔记;说,只是语言流畅,没有语病;读,只是字音准确,声音响亮;写,只是文从字顺,结构完整。笔者以为,这样的听说读写训练仅仅是停留于肤浅的层面。

毋容置疑,在中小学阶段,听说读写的训练是必要的。但训练什么,如何训练,训练到什么程度,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教师应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道德情操思维的智力品质等,而不应停留在听说读写的表层意义上。那么,听说读写的深层内涵是什么?以下笔者区别几组概念,也许能解个中之意。

一、听话与听音。俗话说听话听音,锣鼓听声在日常的交往中,对别人所说的话一定要品味分析,不仅要听字面上的意思,还要听话中有没有话,是否还包含着另外或者相反的意思在其中。教学中,我们也要教会学生“听音”。 叶圣陶先生说:听话也是阅读,不过读的是有声的书,能够随时留心听话,对于阅读能力的长进大有帮助。听些什么呢?倾听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明了文章主旨,掌握写作规律;倾听同伴的理解和分析,抓住要点,加深领会;倾听文本作者的注述和诉说,体味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让学生从外在的听上升到内在的听,从抽象的听上升到具体的听,从感性的听上升到理性的听。
    二、说话与说理。“说话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天天说话,不见得就会说话;许多人说了一辈子话,没有说好过几句话。所谓辩士的舌锋三寸不烂之舌等赞词,正是物以稀为贵的证据;文人们讲究吐属,也是同样的道理。”④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说,说话就是说理。说话技巧再高,它高不过字。言论一定要合理,要让别人能接纳领受,要有信用,要令人无懈可击。我们要教会学生说理,在循序渐进的说话训练中让学生思维敏捷、兴趣盎然、妙语连珠,这才是语文教学应该彰显的本色。

三、识字与知字。汉字被公认为是最难写的字,从小学到高中我们一直都在进行识字教学,但还是没过关。高考特别设置了字音、字形题,不少学生还是在此栽了跟头。怎样才能教好汉字?笔者认为,我们教学生识字,更要教他们知字。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智慧的浓缩,是中华文明的精华,其形状之丰润、结构之精美、意境之深邃、韵律之悠扬,是其他文字无可比拟的。仅仅教学生认得这个字,会写这个字,只是扫盲。要让学生“知”这个字,领会它的结构美、意境美、韵律美,感悟到汉字的魅力,这样才能过目不忘。唯其如此,我们的学生才可能避免对汉字的一知半解,汉字文化才能得以传承。

四、朗读与品读。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是一项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在今天,老师们都已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了,课堂上也经常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孩子们读书的时间多了,朗读得到了切实的提高。但是,只是朗读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涵、作者的情感,就少不了“品读”这个环节。语文课上就应该让学生真真切切地读,仔仔细细地品,咀嚼揣摩,吟咏成诵,才能感受作品的语言,领悟作品的气势和章法,探索语言内在的含义和情态,才能产生情感共鸣,理解言外之意。否则,琅琅的书声背后只能是一片虚空。

五、作文与创作。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要求包括文体的要求、内容的要求、情感的要求及书写、格式等。高考作文的要求一般都很笼统: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对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基础等级是: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老师常会教学生一些作文技法,如何拟题,如何开头,如何结尾,中间如何过渡……这些都是对基础等级而言,也就是做“扫盲”工作。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我们的学生写出的作文往往千篇一律,套话成篇,令人生厌。写作教学应达到更高的层次,不但要教会学生写作,还要教会学生“创作”,即达到发展等级:
  (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看似平常的“语文”二字里承载着厚重的文化积淀,方方正正的汉字背后显现着的是人类智慧的万种风情。这里不仅有“无言独上西楼”的低吟,“大江东去”的唱喝,更有秦砖汉瓦的沉默,唐风宋雨的诉说;这里不仅有秦淮河的热闹喧哗,昭君墓的孤独寂寞;更有庄子休的冷眼桀骜,屈大夫的上下求索……语文教学只有深入挖掘听说读写的内涵,将“听”“说”“读”“写”进行到底,才能上出语文的底蕴,上出语文的情性,上出语文的本色 
参考文献:

①②《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1992年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④林语堂《说话的艺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发表于《语文学刊》2012.2.上月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五种偏向
语文核心素养是什么,怎么提高?
语文学习“灵魂三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第二章 口语交际教学目标
敏感与素养 教 育 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