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将对正能量的理解作为写作首要任务——以“彭秀兰”为材料进行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训练
将对正能量的理解作为写作首要任务
——以“彭秀兰”为材料进行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训练
作者:山东邹城苏琳
编审:赵怀兵
授权发布:公众号yuwenyuekan
邹城一中 苏琳
高考的特殊性让“作文试题格外强调其教育功能,实现试题的育人使命,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通过试题把积极地思想和正确的理念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有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问题展开思考”是作文材料设定的基本要求。2015年全国卷作文材料围绕“谁更具风采”和“女儿举报父亲违反交规”设题,正是体现了这一基本要求。
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重说理论证。我认为,对于学生的说理能力的训练,可以立足于平时的时评阅读。通过选择高质量的时评文章,让学生多关注当下现实,多方位去分析、看待社会热点,自然形成一种对事件多角度解读的能力,会有助于驱动型作文的习作,有助于对于任务的完成。
近期印发的一篇文章《求求你别把苦难和悲情当佳话》引起了学生的不同看法,这篇立足于彭秀兰老人捐助失学儿童的报道何以让学生议论呢?我总结了他们的一些看法,综合相关报道,提炼了一段材料,进行了一次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练习。材料如下:
92岁的离休教师彭秀兰的去世,令瑞安市无数人垂泪感念。这位仅有一个外孙存世的老人,一生致力慈善,先后捐款50多万用于资助失学儿童。她的外孙说,当自己大学毕业后,外婆就对他说:“你已经有了养活自己的能力,现在我要将一切还给人民。”
对此,有人评论说老人太傻,该多留点钱给外孙。有人说老人令人尊敬,需要弘扬这种无私精神。也有人对媒体报道老人提出质疑,认为她只不过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有人对老人善意的捐款能否用到实处产生质疑……
对于这件事,你是如何看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文体特征鲜明。
从整体写作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以材料为出发点,选择自己的角度去完成写作任务,体现了自己的思考。也仍有学生沿用材料作文写法,由材料引入后便自说自话,整体结构需要改进。通过这次练习,也进一步规范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法,并提醒学生理性、准确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客观回应他说,立足现实去分析。
【学生作文】
无法理解时仍请为善行点赞
邹城一中     盛智超
92岁的彭秀兰女士离去了,留下的是捐款50多万的善行。一时间,膜拜者有之,感念者有之,却也不乏质疑之声:老人是不是太傻了?显然,老人不仅不傻,傻的应该是无法理解她,还非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人们。我认为,无论对一件善行是否理解,表示尊重才是我们首先应该做的。
人生的追求本就有高下之分。高者,置公于私之前,置人于己之先,置家国于私欲之上,置世人于心田之间。而低者,往往着眼于自己利益和自身欲望的不断满足,鲜能顾及他人。事实上,境界低者为多数,也正因为如此,无私的奉献成为令人膜拜的高尚精神,而非人人均能践行的行为准则。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彭秀兰女士的行为不应被膜拜。境界达不到实属正常,毕竟美德无法强迫。然而,对高境界的人表示尊敬,承认其善行的意义,却是一种基本的对他人的尊重。这即是说理解不了并不是你的错,妄加揣测却不应该。有人质疑老人,认为她只不过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此言差矣,老人一生为人师表,50余万对她而言并不是小的数目,彭秀兰女士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帮助失学儿童,因为她明白教育对一个孩子前途的意义。而质疑者,并不明白,也不理解。
高尚的道德虽然稀少,但并不因此而褪色,反倒如黑夜中的烛光,总能驱散部分黑暗。近年来,见诸报端的大善之行不在少数。这其中,不乏常人难以理解之举:汲汲点滴财物者,永远不能理解扎克伯格捐献99%财产的初衷;抱怨于生活贫困者,永远不能体会白芳礼蹬车数十载资助贫困学生的淡然;自私自利者,绝对不会明白“最美司机”吴斌临终前急停车辆的负责……我理解他们的无法理解,但请对此表示尊敬。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实际正是这样,只要我们将“善”置于高处,终会有更多人愿意仰望。将行善者放在模范的位置上,会带动更多的人乐于做力所能及的善事。
反之,若是总以质疑的目光去看待可能暂时无法理解的善行,而不去思考如何以一己之力改变,又如何促进整体风气的改变?
当面对一件高尚到令人惊异的善举时,请别忙着用消极、质疑的眼光去看待,不妨设身处地,多从受助者的角度去看整个善行的意义。也别想象自己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俯视,且先为善行点赞,并加入“力所能及”的行列。
精神之光不可磨灭
邹城一中    郝冰洁
彭秀兰的离世,令瑞安无数人垂泪感念,也令看到材料的我为之动容。这位92岁老人身上,令我们感动的是无私奉献的善举,也是将大爱传播、将爱的种子延续的精神。像任何事情可能出现的后果一样,有人质疑也是正常的。但我认为,看到彭秀兰老人身上闪耀的精神之光,才不失为一种正确的做法。
“你已有了养活自己的能力,现在我要将一切还给人们。”彭秀兰这样对已大学毕业的外孙说。对待自己唯一的亲人,她保持着清醒的认识,正是对外孙深沉的爱,才会让她选择放手,任其成长。而将所得捐出,资助失学儿童,实为大爱的体现。为人父母者,当为儿女计之长远,彭秀兰为外孙留下的,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她为失学儿童送去的,也远不仅仅是当下所需。
仁者爱人。以一颗仁爱的心关注他人,关注社会,这位走过近一个世纪的老人明白,没有知识滋养的人生是干瘪的,所以她会捐出所得,资助失学儿童。在助人的同时,也收获了更多人的赞赏。一个原因可能是这种高尚的精神正是当下社会所缺少的,也因此而是宝贵的,需要更多的人去赞成、鼓励、发扬。而那些认为老人仅是做了力所能及事情的人们,缺少的想必正是无私和仁爱的精神。
这让我想到了离世后的器官捐赠,随着媒体的不断报道和呼吁,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受去世后捐赠器官这一善举,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因此受益。可能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器官捐赠仍是少数,但我们更应该看到,正是越来越多的捐赠者的出现,才带动了更多的后来者。彭秀兰老人离去了,她对失学儿童的无私救助,她的“将一切还给人民”,为后人留下了值得深思的启迪。
那些更关心捐款是否用到实处的人们,同样令人敬佩。多些这样的理性提醒,也能让制度更加健全,让老人的爱心不被辜负。
社会由无数个体组成,社会的发展需要的不仅是物质的丰足。那些有着高尚节操和情怀的人,是社会发展的引路人。他们熠熠生辉的灵魂,为黑暗里摸索的人们照亮了前路,让精神之光不灭,是每个传递者的责任。
护好善意的火种
笔者下水作文
一位平凡的老人,能够无私地将自己的积蓄捐助失学儿童,而且是常年如此。彭秀兰老人身上体现的是令人尊敬的无私与高尚。她让我想起孟子的一句话:“人皆可以为尧舜。”她的捐献中包含着浓浓的善意和温暖,如寒冷荒原中的火种一样珍贵。
彭秀兰老人的行为会引起质疑,恰恰说明在精致的利己主义泛滥的当下,这种善意的稀缺和珍贵。当人们更多地关注购买多大的房子、拥有多少的存款时,有多少人还会将目光投向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尤其是在捐赠制度有待完善,过程仍需透明的现实情况下,多少手捧爱心而来的人会因此寒心、却步?
所幸还有彭秀兰这样的人坚持着,而她的出发点又是那样的单纯:“要将一切还给人民”。彭秀兰没有忘记,是人民的纳税支付了她的工资,是人民的力量将她从苦难中最初解放,是人民的支持让她有了安稳的生活。而许多人,尤其是官员,常常忘了这一点。当他们面对人民的呼声装聋作哑时,当他们肆无忌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时,他们应该在彭秀兰老人面前感到惭愧,他们显然忘了“人民”是社会的基石。
更多的时候,不仅是高居人民之上的人们,普通人也可能忘记,每个人的相互联系,才组成了“人民”的概念,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应该是“人民”的基本诉求。最近一些大师级人物的离去引起一次次追思的热潮。梅葆玖、陈忠实、杨绛……他们的离去引发许多人自发的悼念,这并不仅仅是一种跟风,我认为这更多的体现出人们对于随大师们而去的精神的追求,是对当下现实不满的质疑,是带着遗憾发出的追问。
在怀疑和担忧中,所幸还有彭秀兰老人的存在,还有“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医生”的存在。他们都来自“人民”这个光荣的群体,他们代表着高尚和普通的完美结合。作为既是旁观者,亦是参与者的我们,应对他们给予更多的称赞和支持。当然,对比先进国家,我国的慈善制度不够完善,所以才会有人质疑老人的捐赠能否落到实处,这些,的确需要改进。
总之,护好善意的火种,不忘将它传递,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对彭秀兰老人精神的最好继承。 (责任编辑月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任务驱动型作文例文
高考作文审题谈2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行善积福,民族美德
89岁老翁靠拾荒资助失学学子
探索|放平心态,选好立意 ——潍坊三模作文写作情况分析及下水作文
【邹城忆二圣• 古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