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三复习——表现手法知识归纳
表现手法知识归纳
Ⅰ.艺术特色、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又称艺术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则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也称艺术特色。表达技巧主要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选材剪材、结构技巧、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的运用、社会自然环境的描写等。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意图和情感,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
修辞手法是人们艺术地使用语言的比较固定的格式,所以又称修辞格,它只针对句子而言。表达方式是在表达不同性质的内容时语言各自呈现出的形式。记叙就是叙述事情,说明就是介绍事物、现象或事理,议论就是表明观点、主张或态度,描写就是对人、物、景等作细致的描绘刻画,抒情就是抒发情感。表达方式可对句子而言,也可对篇章而言,而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都只针对篇章而言。
Ⅱ.表现手法的分类
一、表达方式类
㈠记叙类(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记叙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变换人称。
2.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追)叙、平叙。
3.记叙手法:平铺直叙、铺陈(赋)、波澜起伏、跌宕生姿、宕开一笔、顺带一笔、曲笔等。
㈡说明类(说明三要素: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1.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说明方法: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举例子、列数据、引资料、画图表、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等。
㈢议论类(议论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议论结构:引论——本论——结论(或者称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论证方法:事例论证(摆事实)、道理论证(讲道理)、比喻论证、假设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引用论证、演绎法、归纳法、归谬法等。
㈣描写类
1.描写对象:景物描写、人物描写、事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其中人物描写又分为神态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2.描写手法:观察点(定点观察、移步换景),方向(鸟瞰、俯视、平视、仰视、正视、侧视、回视),顺序(远近、上下、内外等),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侧结合),感官(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视听结合、声色结合、绘形绘色、先声夺人即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和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等),程度(白描即粗笔勾勒、工笔即细节描写),动静(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以静衬动、化静为动、化动为静、动静结合),虚实(虚写、实写、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抑扬(欲扬先抑即先抑后扬、欲抑先扬即先扬后抑),哀乐(乐景写哀即乐景衬哀情、哀景写乐即哀景衬乐情、乐景乐情即乐景衬乐情、哀景哀情即哀景衬哀情),点线面(点面结合、线面结合),技法(渲染、衬托、对比等)。
㈤抒情类
1.抒情分类: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通过景、物、人事来抒情、言志、说理)。
2.景(即景生情即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或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因情设景或缘情布景、以景结情、即景明理),物(睹物思人、托物起兴、托物言志、托物寓意),人事(即事感怀、寓情于事、借古抒怀、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即事明理)
㈥综合类
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叙议结合、夹叙夹议、以××为主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二、结构类
首句标目、开门见山、开篇点题、曲笔入题、悬念、伏笔、铺垫、过渡、照应(呼应)、宕开一笔、顺带一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层层深入、层层渲染、误会、巧合、曲笔、卒章显志、首尾呼应、照应标题、画龙点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以景结情、起承转合、重章叠句(又称复沓章法)、总分得当、前后对比、线索等。
三、语言类(修辞手法)
比喻(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排比、对比、比拟(拟人、拟物)、夸张、对偶(对仗)、借代、双关、设问、反问、反复、反语、引用、化用、用典、顶真、回环、互文、通感、起兴、叠词、仿词、婉曲、拈连、移用(移就)、呼告、飞白等。
四、创作类
以小见大、象征、联想、想像、赋、比、兴、对面落笔、意象组合以及前文划波浪线的手法。
Ⅲ.表现手法的辨析
1.比喻和拟人:
2.比喻和象征:
3.借喻和借代:
4.对比和对偶:
5.对比和衬托: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6.排比和反复:
7.设问和反问:
8.双关和反语:
9.移用和通感:移用侧重词语在一定语境下替换;通感侧重在感觉器官上相连通。
10.渲染、烘托和衬托:渲染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烘托是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衬托则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
11.伏笔、铺垫和引出下文:
常见修辞手法作用
比喻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
比拟
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夸张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排比
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加强语气。
反复
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对比
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设问
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反问
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常见表现手法解析
象征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衬托
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先抑后扬
引发好奇,感情铺垫。
托物言志
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借景抒情
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虚实结合
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动静相衬
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以小见大
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渲染
烘托
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联想想象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引用
突出主题,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同时也能展示作者的读书功底与阅历,增强作品的文学性,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高考专题辅导‖2018高三诗歌鉴赏一轮复习导学案之表达技巧鉴赏题
完美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寒假语文专题辅导:表达技巧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第2章 古诗鉴赏 专题3 考点突破3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古诗词结构技巧答题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