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篆刻入门:初学篆刻如何检查临摹效果

本文解决两个问题:1、刻印时,刻完后修还是不修?2、临摹时如何对照检查自己的临作效果。

先说一下临摹的重要性。古人对于临摹的经典言论是这一段:“唯初学者,不得不摹,亦以节度其手,易于成就。皆须古人名笔,置之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用笔之理,然后可以临摹。其次双钩蜡本,须精意摹搨,乃不失位置之美耳。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姜夔《续书谱》)。显然,不管是书法也好,篆刻也好,临摹几乎是初学者获得技艺的不二门径,重点在于“节度其手”。使手上有功力,有“活儿”。

(左原印,右临印。吴颐人老师举的例子,印材没有选对,印石比例错,则刻得再好也不能称好的临作。)

再说修还是不修。篆刻显然跟书法还有不同,因为动笔之外,还有有用刀的技法,因为要动刀,就存于一个是一次性刻到位,还是逐渐慢慢修到位的问题,名家们一边主张“小心落墨,大胆动刀”(黄易语),一边又指出“若刻文自小修大,自完修破,如俗所谓飞飞、、补刀、救刀,皆刀病也。”(朱简语)显然,我们要在修与不修之间选个答案:

我们的建议是:1、当作者是老练的控刀手,而正在进行的又是作品创作时,尽可能谨慎用刀,一次到位,使作品保持良好的神采;2、当作者是篆刻新手,对刀的控制还没有达到精熟时,特别是临摹古印或名家印时,需要尽可能“修”,以使临件与原作“形似”。

那么,如何修就成了一个问题,既然要修,就需要检查临摹效果,今天就说说这个检查单,新手可对照检查,以便循序渐进,高手眼力手功已高,不必再拘于此单:

一、关于文字的:

1、检查文字的正确性。我经常见印友的作业里“印”字少刻下面一竖的临作,新手临刻,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精神高度集中于完成字形,完成印面文字时,就忽略了这短短的一竖。

2、检查文字的位置。印面文字每个字都有它准确的位置,印友们常犯的错误大致有两种:(1)印面文字次序摆错了,钤盖出来发现,读序错了;(2)四个字中某个字或某几个字在位置上不准确,出现上下或左右位移。

3、检查文字的比例。印面文字的大小要协调,如果出现某个字过大或者过小,也会影响印面章法,因此要力求准确。

(印友的作业。其实,乍一看尚可的作业,如果仔细检查就会查出来很多细节上的不足)

二、关于线条的:

1、检查线条的位置。包括每一根印面线条在文字中的位置,与其他线条之间的间矩;

2、检查线条的线质。包括线条的长短、粗细、光洁与粗糙,线条两端的形态,线条中段的形态。

(印友的作业。线条的线质,是决定一方印是不是在气息上成功的重要因素)

三、残破与钤盖:

1、古印的残破是不是临,以前讨论过了,我们对于初学者的要求还是毕肖或逼肖,所以残破也要临,原印残破的位置与形态都要完全照搬,因此也要一一对照;

2、钤印的手法、垫纸的厚薄,印泥的质量都会影响印蜕的效果,检查临作时可以多钤几个印蜕进行检查。

(邓散木先生的《续书谱图解》书影)

每做一项检查,都要思考,原印为何是这样的线条形态,自己为什么没有刻到位,是刀法不熟练,是观察不细致,亦或是刀具、石料的原因。先是有针对性的思考,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地临摹一方,要比不思考,不认真检查临20方还有效果,我们再回到开头说姜夔《续书谱》:“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初学篆刻,当然可以双钩上石,风油精上石各种方法“得其位置”,而稍有进境之后,要尽可能动笔动手去“临”,以保证“得古人笔意”(对于篆刻,其实还有“刀意”),但无论如何,都要“经意”,即用心思考过再动手,不要随随便便简简单单地重复临刻,那样临过了就忘掉了,效果不突出。“‘经意’去‘临’”才是篆刻临摹事半功倍的做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代边款刀法不同
黄牧甫篆刻作品经典解析
鸟虫大隐|吴子建篆刻印风刀法品析,80枚经典印作(微距200图)
邓石如印章欣赏,运刀如笔,一表无遗
200余张篆刻高清图,一键掌握明清篆刻简史
实话实说——我看石开先生的篆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