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卷二十八沔水5

A5

△又东过襄阳县北

沔水又东迳万山北,山上有《邹恢碑》,鲁宗之所立也。山下潭中有《杜元凯碑》,元凯好尚后名,作两碑,并述己功,一碑沈之岘山水中,一碑下之于此潭,曰:百年之后,何知不深谷为陵也?山下水曲之隈,云汉女昔游处也。故张衡《南都赋》曰:游女弄珠于汉皋之曲。汉皋,即万山之异名也。

万山,又名汉皋山方山。即今湖北襄樊市西万山。《晋书·杜预传》:预“刻石为二碑,纪其勋绩,一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宋书·邓琬传》:孔道存遣将王式民、康元隆等“迎击于万山,道世隆大败”。《水经·沔水注》:“汉皋,即万山之异名。”《元和志》卷21襄阳县:万山“一名汉皋山。在县西十一里,与南阳郡邓县分界处”。

《邹恢碑》,邹恢,史书无传,未知何人。杨守敬《水经注疏》:“《晋书》,郗恢镇襄阳得民和。邹恢疑是郗恢之误。”郗恢,字道胤,东晋孝武帝时人,爲东晋名臣郗鉴次子郗昙之子,其事见《晋书·郗恢传》。恢少袭父爵,任散骑侍郎,累迁给事黄门侍郎,领太子右卫率。恢身长八尺,美鬓髯,且以才学文章见长,孝武帝深器之,“时帝雅好典籍,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孝武帝太元十七年(392),雍州刺史朱序自表去职,孝武帝遂擢恢爲梁秦雍司荆扬并等州诸军事、建威将军、雍州刺史、假节,镇襄阳。郗恢于任内,当有缘登临襄阳名山万山。及其四子,托以群蛮所杀。丧还京师,赠镇军将军。子循嗣”。此事亦见后恢爲尚书,将家还都,至杨口,逢殷仲堪之乱,“仲堪阴使人于道杀之,于《晋书·五行志》:“安帝隆安三年五月,荆州大水,平地三丈。去年殷仲堪举兵向京师,是年春又杀郗恢,阴盛作威之应也。仲堪寻亦败亡。”由此可知,郗恢当卒于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春,其后葬于襄阳万山之上。郦注言万山邹恢碑爲鲁宗之所立。鲁宗之,字彦仁,东晋末年将领,爲鲁爽之祖,其事见《宋书·鲁爽传》。东晋孝武帝太元(376~396)年末,宗之自乡里出襄阳,历官至南郡太守。晋安帝义熙元年(405)袭僞雍州刺史桓蔚,进向江陵。以功爲辅国将军、雍州刺史,封霄城县侯,食邑千五百户。东晋时雍州州治爲襄阳(东晋大元中于襄阳侨置雍州),鲁宗之于义熙中襄阳任内,亦曾登临万山,见郗恢之墓,而立此碑。碑当记郗恢之生平事迹。此碑,郦注之外,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云:“万山寺在襄阳县,晋太兴中立寺,有郄恢碑,其下有大石龟。”此“郄恢碑”当爲“郗恢碑”,可知此碑至南宋时尚存于时襄阳县万山寺,然欧、赵、洪诸家皆未有着录,则未知亡于何时。[0]

《杜元凯碑》,杜预,字元凯,据张鹏飞等考杜预之陵墓当位于洛阳城东首阳山南,即今河南偃师首阳山。杜预灭吴后,镇守襄阳,依然勤于讲武,并于荆襄之地修立泮宫,江汉怀德,化被万里,并修复汉之六门陂,灌溉田亩,荆袭民众称之爲“杜父”[1]。郦注此处《杜元凯碑》类似于后文之《镇南将军杜预碑》爲襄阳生徒学子感念其恩而爲之所建祠庙之碑,而非其首阳山墓碑。碑文当述预之功业。

沔水又东合檀溪水,水出县西柳子山下。东为鸭湖,湖在马鞍山东北,武陵王爱其峰秀,改曰望楚山。溪水自湖两分,北渠即溪水所导也。北径汉阴台西,临流望远,按眺农圃,情邈灌蔬,意寄汉阴,故因名台矣。又北迳檀溪谓之檀溪水,水侧有沙门释道安寺,即溪之名以表寺目也。

檀溪水,详后。

柳子山在今湖北襄樊市西。《水经·沔水注》:“沔水又东合檀溪水,水出县西柳子山下。” 《舆地纪胜》 卷80襄阳府:柳子山 “在襄阳县北七里。襄河、檀水出其下。又有柳子水,梁简文为州,日泛舟穷柳子之源”。

鸭湖,一九七三年,湖北省水文地质大队所绘的《襄樊地区水文工程地质图》证实古鸭湖地区属襄阳古河床区,科学反映了汉江河床变迁及鸭湖的成因。又由于西南诸山长期山洪奔流而下,泥沙流入湖中,沉积湖底,原汉江河床则逐渐淤高,湖面也不断缩小,湖岸也逐渐被开辟为耕地。

马鞍山一名望楚山。在今湖北襄樊市西南。《宋书·朱脩之传》:武初为雍州刺史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派鲁击襄阳,“脩之命断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

汉阴台,按襄阳铁佛寺在檀溪东,汉阴台附近,即今襄樊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院内[2]。则汉阴台亦应在襄樊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附近。

沙门释道安寺据乾隆《襄阳府志》载:“铁佛寺,在西门外。释道安与习凿池(应为“齿”)铸佛像以镇海眼,神钟自鸣。唐贞观中,僧怀赏建寺。明成化中,僧秀峰讨贼有功,不受赏,官为修此寺以养年。崇祯末毁,佛像以铁铸得存。顺治中重建。今正德、顺治两碑存。”按此铁佛寺当为道安与习凿齿所建,而其前身很可能便是此处郦注所谓的沙门释道安寺

溪之阳有徐元直、崔州平故宅。悉人居。故习凿齿《与谢安书》云:每省家舅,纵目檀溪,念崔徐之友,未尝不抚膺踌躇,惆怅终日矣。

徐元直、崔州平故宅。黄惠贤认为崔州平是博陵著姓,汉司徒崔烈之子,约在兴平(公元194―195年)年间从长安南下,蜗居于襄阳。徐元直、崔州平的故宅,都在檀溪水北岸,真正是近邻;细玩习凿齿书信,更可见他俩是挚友。前引《襄阳记》,司马德操所谓“徐元直向言:有客即来就我与庞公论’”的“客”,除颖川徐元直、琅邪诸葛亮之外,可能还有颖川石广元、博陵崔州平和徐度结识的“同学”、汝南孟公威等人。这批从北方不同州郡避乱南下,聚居于襄阳的青年英俊们,因志趣相投,以同乡、邻居、同学的关系,由徐元直联结起来,汇集在庞德公、司马德操的周围,“谈论”政局,品评人物,逐渐形成一个知书达礼,有抱负、有政见的群体。《襄阳记》引《先贤传》云:乡里旧语,目诸葛亮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皆德公之题也。可以推断,这个充满朝气的“隐士”群体的精神领袖,正是居住在沔水鱼梁洲上的庞德公[3]

溪水傍城北注,昔刘备为景升所谋,乘的颅马西走,坠于斯溪。西去城里馀,北流注于沔。一水东南出。应劭曰: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是水当即襄水也。城北枕沔水,即襄阳县之故城也。王莽之相阳矣。楚之北津戍也,今大城西垒是也。其土,古鄢、鄀、卢、罗之地。秦灭楚,置南郡,号此为北部焉。建安十三年,魏武平荆州分南郡,立为襄阳郡。荆州刺史治,邑居隐赈,冠盖相望,一都之会也。

檀溪水、襄水结合当代大比例尺地图,可知当年的檀溪水、襄水共源于今襄城区尹集乡凤凰村泰山庙,历史上的檀溪水、襄水上游北流至麒麟店营盘村一带,汇聚西南诸山九冲十八洼之水后形成一天然“河间洼地湖”——鸭湖(今仍有部分残存)。湖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面、东北面原有台地、残丘与北面的檀溪湖并与汉江分开,在湖东和东北二面有两个泄水口溢出两条河流。一条流经襄阳城南东出,然后绕行岘首山东麓于山南汇入汉水,行程近十公里,称之为襄水,襄阳城就在该水之阳并以此得名;另一个北向流出时称北渠,流经汉阴台西侧后与檀溪湖联通,遂改称檀溪水。汉至三国时檀溪仍是汉江上的主要津渡。《世说》称:刘备之初奔刘表,屯于樊城,表左右欲因会取备,备觉如厕,便出所乘马的卢走堕襄阳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备急谓的颅曰:“今日厄,何不努力!”的颅达备意,踊三丈,得过。乘桴渡河,中流而追者至,以表意谢之,曰:“何去之速乎?”刘备为逃脱刘表左右的暗算,偷偷乘上的卢马直奔檀溪,从檀溪汉江渡口乘船逃回驻地樊城,船刚行至江心追兵即已赶到了渡口边,双方的目标都是直奔檀溪江边渡口,足以证明两汉三国时北津仍继续作津渡使用。南朝时檀溪仍是襄阳进出汉江的大型船泊基地和码头,梁武帝萧衍任雍州刺史时曾于檀溪秘密进行夺取萧齐的战争准备。《梁书》卷1《武帝上》载:潜造器械,多伐竹木,沉于檀溪,密为舟装之备……收集得甲士万余人,马千余匹,船三千艘,出檀溪竹木装舰。[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襄阳名称的由来
湖北襄阳:蒙古阿刺罕墓碑
李俊民​《襄阳咏史47首》
襄阳得名的由来再探,“襄”字之谜终于浮出水面
襄阳为什么叫“襄阳”呢?和汉江无关,与山有关
除了县标,襄阳县的县树、县花你知道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