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经.温水注》考略(六)

A6

寿泠水自城南,东与卢容水合,东注郎究究水所积下潭为湖,谓之狼湖浦口有秦时象郡,墟域犹存。自湖南望,外通寿泠,从郎湖入四会浦。元嘉二十年,以林邑顽凶,历代难化,恃远负众,慢威背德。北宝既臻,南金阙贡,乃命偏将,与龙骧将军交州刺史檀和之,陈兵日南,修文服远。二十三年,扬旌从四会浦口,入郎湖。军次区粟,进逼围城,以飞梯云桥,悬楼登垒。钲鼓大作,虎士电怒,风烈火扬,城摧众陷,斩区粟王范扶龙首,十五以上,坑截无赦,楼阁雨血,填尸成观。自四会南入,得卢容浦口。晋太康三年,省日南郡属国都尉,以其所统卢容县,置日南郡,及象林县之故治。《晋书地道记》曰:郡去卢容浦口二百里,故秦象郡,象林县治也。永和五年,征西桓温遣督护滕畯,率交、广兵伐范文于旧日南之卢容县,为文所败,即是处也。退次九真,更治兵,文被创死,子佛代立。七年,畯与交州刺史杨平,复进军寿泠浦,入顿郎湖,讨佛于日南故治。佛蚁聚连垒五十馀里,畯平破之。佛逃窜川薮,遣大帅面缚请罪军门。遣武士陈延劳佛,与盟而还。康泰《扶南记》曰:从林邑至日南卢容浦口,可二百馀里。从口南发。往扶南诸国,常从此口出也。故《林邑记》曰:尽纮沧之徼远,极流服之无外,地滨沧海,众国津迳。郁水南通寿泠,即一浦也。浦上承交趾郡南都官塞浦。《林邑记》曰:浦通铜鼓外,越安定黄冈心口,盖藉度铜鼓即越骆也。有铜鼓,因得其名。马援取其鼓以铸铜马。至凿口,马援所凿,内通九真、浦阳。《晋书地道记》九德郡有浦阳县。《交州记》曰:凿南塘者,九真路之所经也。去州五百里。建武十九年,马援所开。

秦时象郡象郡,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置,西汉元凤五年(前76)废。《汉书·地理志》“日南郡,故秦象郡”《水经·温水注》“寿冷水自(区栗)城南,东与卢容水合,东注郎究,究水所积下潭为湖,谓之狼湖。浦口有秦时象郡,墟域犹存”。传统说法以此为据,认为.郡治在今越南中部汉西卷县附近。辖境北起横山南抵大岭,约包括今平治天、广南岘港和义平省。《山海经“沅水(山出象郡谭城西”,“郁水出象郡而西南注南海”。《汉书·昭帝纪》。“罢象郡,分属郁林、群柯”《汉书》臣赞引《茂陵书》“象郡,治临尘。”十九世纪越南武范启首先对汉日南郡即秦象郡提出怀疑,本世纪初期法人马司帛洛、日人佐伯义明等以此为据,认为郡治应在临尘县(今广西崇左县境)辖境约当今广西西部、广东西南部和贵州南部一带。赵永复等学者认为当以此说为是。(赵永复)[0]

《林邑记》曰:外越纪粟望都。纪粟出浦阳,渡便州至典由,渡故县至咸驩。咸驩属九具。咸驩已南,獐麂满冈,鸣咆命畴,警啸聒野。孔雀飞翔,蔽日笼山。渡治口,至九德。按《晋书地道记》有九德县,《交州外域记》曰:九德县属九真郡,在郡之南,与日南接。蛮卢举居其地,死,子宝纲代,孙党服从吴化,定为九德郡,又为隶之。

《林邑记》曰:九德,九夷所极,故以名郡。郡名所置,周越裳氏之夷国。《周礼》九夷,远极越裳。白雉象牙,重九译而来。自九德通。类口,水源从西北远荒,迳宁州界来也。九德浦内迳越裳究、九德究、南陵究。按《晋书地道记》九德郡有南陵县,晋置也。

芝《扶南记》山溪濑中谓之究。《地理志》曰:郡有小水五十二,并行大川,皆究之谓也。《林邑记》曰:义熙九年,交趾太守杜慧期造九真水口,与林邑王范胡达战,擒斩胡达二子,虏获百馀人,胡达遁。五月,慧期自九真水历都粟浦,复袭九真。长围跨山,重栅断浦,驱象前锋,接刃城下,连日交战,杀伤乃退。《地理志》曰:九真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开,治胥浦县。王莽更之曰驩成也。《晋书地道记》曰:九真郡有松原县。《林邑记》曰:松原以西,鸟兽驯良,不知畏弓。寡妇孤居,散发至老。南移之岭,<山卒>不踰仞。仓庚怀春于其北,翡翠熙景乎其南,虽嘤讙接响,城隔殊非,独步难游,俗姓涂分故也。自南陵究出于南界蛮,进得横山。永和三年,范文侵交州,于横山分界,度比景庙,由门浦至古战湾,吴赤乌十一年,魏正始九年,交州与林邑于湾大战,初失区粟也。渡卢容县,日南郡之属县也。自卢容县至无变,越烽火,至比景县,日中,头上影当身下,与影为比。如淳曰:故以比影名县。阚骃曰:比读阴庇之庇,影在己下,言为身所庇也。

山溪濑中谓之究《汉书·地理志》九真郡下云:“有小水五十二,并行八千五百六十里。”这句话的意思是:九真郡有小水五十二条、一起流进大江,这些小水都是所谓的“究”;郦道元是在引用了竺枝《扶南记》对“究”的解释之后,又引用《地理志》的记载对“究”作进一步的解释,此外《水经注》,还有能够用来说明这一问题的例子如:“(郎湖〕湖水承金山郎究,究水北流,左会卢容、寿泠二水,……寿泠水自城南东与卢容水合,东注郎究,究水所积,下潭为湖,谓之郎湖.”这相当清楚地表明“究”就是山溪,而在上段引文的后面还有“〔朱吾〕县南有文狼究,下流逞通朱吾浦,内通无劳湖”这更说明“究”即山溪,—不是山溪,何来“下流”;如果是“溪流的尽处气这“下流”二字,就没有着落了。故此解荣正认为“山溪濑中谓之究”的“究”,应释作“湍急的山溪,’所谓越裳究、九德究、南陵究、郎究、文狼究,都是溪流的名称。[1]

九德郡三国吴天纪二年(278)孙皓分九真郡地置。治所在咸耀县(今越南义静省演州西)。属交州。辖境相当今越南义静省大部。西晋移治九德县(今义静省荣市)。南朝宋移治浦阳县(今荣市东南)。齐复治九德县。梁、陈为德州治所。隋开皇初平陈后废。(赵永复)[2]

九德县,九德县三国吴天纪二年(278)分九真郡之咸雕县置。治今越南荣市。属九德郡。两晋和南朝齐、梁、陈为九德郡治。隋为日南郡治。唐为州治。五代以后地人交趾。(王文楚)[3]

九德郡南陵县,西晋置,属九德。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锦川附近。南齐以后废。

《林邑记》曰:渡比景至朱吾,朱吾县浦,今之封界。朱吾以南,有文狼人,野居无室宅,依树止宿,鱼食生肉,采香为业,与人交市,若上皇之民矣。县南有文狼究,下流迳通。《晋书地道记》曰:朱吾县属日南郡,去郡二百里。此县民,汉时不堪二千石长吏调求,引屈都乾为国。《林邑记》曰:屈都,夷也。朱吾浦内通地劳湖,无劳究水通寿泠浦。

朱吾县根据考证,朱吾县,约在今越南广平省会洞海市以南、广治省以北地区。《旧唐书.地理志》:林邑,州所治。汉武帝开百越,于交趾郡南三千里置日南郡,领县四,治于朱吾。其林邑,即日南郡之象林县。”但《水经注》引应劭《地理风俗记》云:“日南故秦象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开日南郡,治西捲县”谭其骧编《中国历史地图集》亦以西捲为汉日南郡的治所。然据陈国保先生考证,“朱吾县的确曾在一段时间内被作为西汉日南郡治”,此不仅在《旧唐书》《太平寰宇记》中有记载,《汉书.地理志》述交趾、九真等郡均将郡治置于县首也可证明。他还指出,西汉末为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继续保持交趾地区与中央王朝的臣属关系,西汉政府将日南郡治迁往朱吾之南且位于日南五县中心的西捲县,以便于前后兼顾。王莽代汉,改西捲县为日南亭,成为这一时期日南郡的军镇要塞,东汉立国,仍将日南郡治置于西捲县。李丽等学者亦赞同陈国保先生这一观点。此外,比景县,约在今越南广平省会洞海市北及河静省地区。《汉书.地理志》注引如淳曰:“日中于头上,景在己下,故名之。”卢容县,约在今越南承天至顺化一带。西捲县,在今越南广治。象林县,约在今越南广南省、岘港市一带,为日南郡之最南县。[4]按《汉书.地理志》述各郡时通常将郡治所所在的县置于各县之首这一惯例,显然陈国保先生的观点是相对正确的,故此本文亦赞同陈氏等学者所论即朱吾县在西汉时期曾为西汉日南郡治所,直到西汉末中央为进一步加强该地区的集权控制,将日南郡治迁往朱吾之南且位于日南五县中心的西捲县。

文狼人,尤中认为《林邑记》成书于公元5世纪之时;朱吾县则属西汉时期设置的日南郡,其地在今越南中北部的广平省洞海至美丽一带。对于《林邑记》的记录,我们只能作这样的理解:西汉王朝设置日南郡之后,在日南郡朱吾县一带,有一种“文狼人”,其生活仍然很原始。这种“文狼人”当是日南郡内原始的土著居民。先秦时期,在交趾地带有不少的“文狼人”。至14世纪后期,越南的编年史《越史略》,便附会为先秦时期在越南北方存在过一个“文郎国”。谢崇安认为尤中此言甚是,并推测文郎人在战国秦汉之际,大约是较集中分布在越南中部或北部的偏僻地区,但也有一部分融入了雒越族群。例如,在越南清化省绍阳青铜文化遗址出土的6个人头骨,其中有4个为蒙古人种,有2个被鉴定为“澳大利亚尼格罗人种”。后两者应当是同化于雒越人中的热带黑人种。[5]

元嘉元年,交州刺史阮弥之征林邑,杨迈出婚不在。奋威将军阮谦之领七千人,先袭区粟以过四会,未入寿泠,三日三夜,无顿上处;凝海直岸,遇风大败。杨迈携婚都部伍三百许船,来相救援。谦之遭风。馀数船舰,夜于寿泠浦里相遇,闇中大战,谦之手射杨迈柁工,船败纵横。昆仓单舸,接得杨迈,谦之以风溺之馀,制胜理难,自此还渡寿泠,至温公浦。

陈立新等学者考证西晋末年,经“八王之乱”后,接着王弥、石勒起兵,匈奴攻逼,“五胡乱中华”,使得“中原萧条,白骨涂地”,世家大族纷纷东迁西徙。因而岭南交、广二州中原移民渐多“占籍各郡”在短期内发展为大族,不仅左右当地政治、经济命脉,而且在文化上也以居高临下之势,对待落后的土著文化并逐步融合乃至部分取代它们,从而成为当地文化主宰。刘宋时徐闻著名大户阮谦之,其祖父东晋时举家迁徐闻,数十年后到阮谦之时,已成为当地豪绅大户。阮氏自然也成为封建文化在徐闻的代表人物。岭南边地动乱一直未息,到南北朝宋元嘉初(公元424年)九真郡南部的林邑少数民族叛乱,波及徐闻(摘自《徐闻县志》)《雷州府志》记载徐闻人阮谦之曾参与征服镇压林邑少数民族的军事行动[6]:元嘉九年(公元432年)“夺威将军阮谦之领七千人,行袭区粟,以(通已)过四会,未入寿冷,三日三夜,无顿上处,凝海直岸......至温公浦”(与上述郦注所载大致相同)区粟始见《宋书》,而《梁书》叙宋时事,言区粟城在林邑北界。杨迈,又作阳迈,《宋书》、《梁书》《南史》作阳迈,《齐书.南夷传》作杨迈。........[7]

昆仑,此处的昆仑指林邑国王的下属。陈立新按《御览》七百八十六引《南州异物志》,扶南国诸属,皆有官长,及王之左右大臣,皆号为昆仑,林邑国皆同。[8]


   


[0]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卷编纂编委会编,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08,第832页

[1]解荣正:谈“究”的一个义项,辞书研究,1984-04-30

[2]胡守为,杨廷福主编,中国历史大辞典  魏晋南北朝史,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12,第15页

[3]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卷编纂编委会编,中国历史大辞典  历史地理,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08,第15页

[4]李丽:两汉时期交趾、九真、日南三郡经略研究,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谢崇安著,滇桂地区与越南北部上古青铜文化及其族群研究,民族出版社,2010.06,第437页

[6] 引自《元和郡县志》

[7] 陈立新著,湛江海上丝绸之路史,南方人民出版社,2009.11,第80页

[8] 陈立新著,湛江海上丝绸之路史,南方人民出版社,2009.11,第8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古中国最南的地方——日南郡
攘外必先安内确实不靠谱:三国群雄整天内讧,对外照样不含糊
古代一小国,曾是中国土地,独立后再也没收回
从地图上来看,中越边境的四次大波动划分,大明曾经直接控制越南
牛屯山《水经注 (魏)酈道元 卷三十六》《资治通鉴(宋)司馬光》冯乘、临水
历史上,中国最南端版图到达过哪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