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经.湛水注》考略

《水经.湛水注》考略

备注:湛水条原散见于卷六末,“其为错简无疑[1]”。经系统梳理,本文以为卷六末“错简”的湛水条,按方位及行文次序等作综合考量应将其置于卷五首的湛水相关处。

△又东过平县北,湛水从北来注之。

△湛水出河内轵县西北山。

湛水出轵县南原湛溪,俗谓之椹水也。是盖声形尽邻,故字读俱变同于三豕之误耳。其水自溪出,南流。

湛水, 大致相当今洛阳吉利区西的湛河。

轵国故城,位于济源城南5公里的轵城镇南。轵国故城面积约325万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东西稍宽,东、南城墙保存较为完好,城门遗迹各两处。西城垣北段夷为平地,南段尚存残段,城口,水门各一处。城墙系夯筑而成,历代修茸,加以利用。城墙自下而上包括有春秋战国、西汉等夯土层,城内坊铺布局较规整,西北角为宫殿区,城中心是古轵国的祖庙。 祖庙附近曾发现陶窑10余座。 城内历年陆续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骨 、铜器、铁器等文物。东城墙北门外300米处,有一座边长约100米的方形高台,应为故城高台建筑遗址。轵国故城在春秋战国时期曾富冠海内,为天下名都[2]。轵国古城自公元前633年筑城至公元627年废弃,经历了1260年的历史,延续时间长,保存较完整,四周遗留了大量的遗迹遗物,对研究古轵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产力水平,都有重要价值[3]

轵国故城位置图(摘自愚公论坛)

△东过其县北,又东过波县之北。(此句应系经文针对河水而言,颇疑后世传抄乱窜所致)

湛水南迳向城东,而南注。

向城,《济源县志》载:“向国,今在县西南五南山西曲,地名左家山云”按此约今济源左山村附近。按注文“湛水南迳向城东,而南注”的方位描述,结合济源市相关文普资料推析本文颇疑向城与留庄遗址有关。(备注:留庄遗址位于济源坡头镇留庄村南的黄河台地上。遗址平面呈刀把形,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在耕地层散布的陶片以灰色绳纹陶片居多,器形有罐、瓮等,鉴定属龙山文化[4]。)

△又东过毋辟邑南。(此亦系经文针对河水而言)

原《经》所注,斯乃湨川之所由,非湛水之闲关也,是《经》之误证耳。湛水自向城东南,迳湛城东,时人谓之椹城,亦或谓之隰城矣。溪曰隰涧,隰城在东,言此非矣。《后汉.郡国志》曰:河阳县有湛城,是也。

毋辟邑即无鼻城。按乾隆《孟县志》:无辟邑在前后姚村间,今按西姚村西南里许,城遗迹犹存,高七尺许,南北长二十二步,东西长六十步.《齐书》谓在河桥北二里,。但若按乾隆《孟县志》所述“无辟邑在前后姚村间”则毋辟邑反而远在邓津下游;故此本文认为乾隆《孟县志》中提及的“(毋辟邑)《齐书》谓在河桥北二里”反而相对正确;但鉴于相关文普资料的匮缺亦只能做初步的推证。

湛城,在今洛阳吉利区西部的送庄村与南陈村之间,西临湛河。与注文“湛水自向城东南,迳湛城东”的方位描述基本相符。坐落在湛河二级台地上,与东寨村隔河相望,南临黄河。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2004年在古湛城城址的南部至黄河北岸断崖之间进行等古发掘工作,从发掘的情况可以看到,文化堆积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仰韶文化晚期和东周中晚期。古湛城遗址,近方形,每边长约450米。从现存的古城遗址能够看到南墙、西墙、北墙的一部分。从文化遗物分析,该古城的始建年代在东周中晚朗,延用至汉代废弃。根据当地人的传说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分析,古湛城遗址可能和军事活动有很大关系[5]

△又东南当平县之东北,南入於河。

湛水又东南迳邓,南流注于河,故河济有邓津之名矣。

平县,西汉高祖六年(201)置,为侯国,属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孟津县老城东黄河南岸。东汉废[6]

邓津,今吉利区白坡渡口,即古汉祖渡、邓津、汉王渡、冶坂津,冶坂津浮桥故址当在此处。东与富平津浮桥故址紧临…….吉利区的冶戍村一带,古时称河阳渡口,亦称富平津。晋初,杜预在这里建造的富平津浮桥,是我国古代黄河上最早最长的浮桥,也是洛阳京畿内黄河上的第一座浮桥[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西兰:凭吊古蒲州
城记| 轵城到底有多厉害?!看完惊呆了!
全国唯一可展示的大名北宋都城遗址,为何沉入黄河?
《游读济源》之:原城史话 | 作者:李立政
兰州建黄河浮桥
沃野古城何处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